張園,位於老靜安的東隅,老上海也稱之爲張家花園。關於張園,有人說,它保存着上海如今爲數不多的經典石庫門;有人說,它承載着清末以來一百四十餘年的海派文化。

  最近它迎來了新的變化。去年9月30日,靜安區對張園啓動徵收,今年1月22日上午, 張園地塊舊城區改建項目徵收生效儀式舉行。

  隨着居民的搬離,有網友發現,那裏的商戶也陸續關門離開。

  張園徵收的消息隨即引起了熱議,有網友擔心張園改造後會變得沒有煙火氣。

  有人對此進行反駁:你們也考慮考慮住戶的心情啊!

  更多的網友對新規劃後的張園充滿期待,希望能夠保持原汁原味。

  關於未來的張園,小觀進行過報道:

  張園蛻變,南京西路沿線即將升級,地鐵三線換乘可以不出站了

  。

  昨天,專家再次走訪張園,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用心守護,讓張園的石庫門記憶再續百年。

  4月7日下午,部分專家利用節假日再次走訪張園,對後續的保護和活化利用進行研究討論。

  張園地塊舊改徵收二輪徵詢順利生效後,上海靜安置業(集團)作爲授權經營管理張園的國有企業,按照“一幢一檔”的要求建立了“張園歷史建築資料庫”,爲174幢張園地區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記錄存檔。

  走進現在的張園,可以看到每幢建築的門前都張貼了該幢房屋的歷史沿革、基本信息以及專家對保護性看護的論證指導意見。

  走進這些石庫門建築,凡專家意見中涉及的保護重點,如:窗戶、木門、樓梯乃至居民留下的老傢俱,都被統一編號並貼上了標識。

  此外,隨着簽約居民的陸續搬離,爲了對空置房屋的建築結構進行有效保護,確保消防安全,近日張園地塊開始實行全封閉管理,採取‘人防+技防’的措施進行看護。

  上海靜安置業(集團)董事長時筠侖指出:“要保護好張園這份歷史財富,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現階段我們正多措並舉地保護張園的歷史建築和弄堂風貌。下階段,還將在區歷保委大師工作室指導下,根據上海市相關領域權威專家提出的《張園地區房屋徵收留置期間保護性看護策劃方案》開展全面保養性維修工作,以便更順利地開展張園地區的城市更新和活化利用。”

  作爲上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形式最豐富的歷史建築羣,張園地處上海最重要與核心的位置,在現如今的城市功能大格局中承擔着重要角色。根據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歷史風貌保護工作的有關意見,張園地塊採取通過“徵而不拆”“人走房留”實施土地儲備的方式。

  區政府委託專業設計團隊對張園歷史建築保護更新模式及功能業態等進行研究,充分評估每幢建築的歷史人文、科學、藝術價值,初步明確保護要求與具體保護內容。靜安區規劃資源管理局開展了張園地塊歷史風貌特色和空間景觀特徵評估,確定以優秀歷史建築、文物保護點及保護保留歷史建築不同分類分級保護方式,對張園成片歷史建築進行整體保護。

  在地區更新方面,以歷史保護建築的活化利用爲核心,提供公共開敞空間,注入“文、旅、商”的功能,使張園重歷史文化與強沉浸體驗的項目特質成爲上海未來城市更新的名片。

  靜安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董瑜介紹說:“張園地塊將實行歷史風貌保護實施項目的土地全生命週期管理,按照有機更新、整體保護的理念,創新機制、完善政策、活化利用,從而讓歷史風貌保護與城市功能完善、空間環境品質提升有機結合起來。”

  2019年3月21日,靜安置業集團會同靜安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起草《張園地區保護性綜合開發方案設計任務書》,擬面向全球建築大師徵集張園保護性開發方案。本次全球徵集擬邀請鄭時齡、盧永毅、薛理勇、章明、曹永康等專家學者作爲設計顧問及評審,阮儀三作爲靜安張園保護性開發建設總顧問,並將儘快向全球知名建築規劃大師發出邀請。

  著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阮儀三表示:“作爲靜安張園保護性開發建設總顧問,我全面指導張園未來的城市更新和保護保留工作,張園的歷史建築修繕將以‘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爲原則,以歷史建築‘一幢一檔’建檔工作爲基礎,嘗試探索在街區保留部分居住功能的方式方法,結合全球規劃方案徵集和先進理念,希望張園可以成爲上海里弄街區的保護更新試點併成爲重要標杆。”

  本文綜合自:上海靜安、上觀新聞等

  微信編輯:小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