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清明假期過後的股市迎來調整,創業板指一度大跌3%,滬指一度跌逾1%,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出37.89億元。截至收盤,滬指跌0.05%,深成指跌0.61%,創業板指跌2.12%。

  股市震盪,但有一個版塊的表現卻相當亮眼。雖然受響水化工廠爆炸事件牽連,聯化科技、江蘇吳中表現不太樂觀,4月8日收盤一個跌停一個大跌5.29%,但不影響整個化工板塊集體上演漲停潮,截至收盤,包括浙江龍盛、揚農化工、江山股份等板塊內超過50股漲停。

  化工股集體逆勢上漲,其原因還在於江蘇省節前開始出手整治化工行業。

  4月4日,鹽城市政府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表示要淘汰整治安全係數低、污染問題嚴重的小化工廠。4月1日,江蘇省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徵求意見稿)》,表示全省化工園區數量從50個減少到20個,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從4500家壓縮到2000家。

  化工廠一爆炸,政府出手整治行業,化工板塊的股票大漲,其背後的邏輯還在於這些年來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去產能”。

  要知道,江蘇化工行業在國內的地位可是舉足輕重。資料顯示,江蘇是化工企業全國數量第一的省份,江蘇全省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有136家,其中化工園區就有20餘家,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有4500多家,其中危化品生產企業就有2500多家。國務院安委會確定的60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重點縣(市、區)中,江蘇佔11個,居全國前列。

  化工企業從4500家壓縮到2000家,這個“去產能”的政策一執行下去,化工原料的價格能不漲?而落後產能一去,龍頭企業的春天就來了。

  沿着去產能-淘汰落後企業-供給緊缺-原料價格上漲-利好龍頭企業-股價上漲這條邏輯線,響水化工廠爆炸後,化工板塊便找到了理由集體爆發。

  響水爆炸的企業天嘉宜公司,其擁有間苯二胺(染料中間體)產能1萬噸,是行業內第二大核心生產工廠,此次爆炸事件將影響間苯二胺約25%的市場容量。

  自3月21日天嘉宜公司發生爆炸後,擁有最大間苯二胺(染料中間體)產能的上市公司浙江龍盛,至今已經收穫了6個漲停,區間漲幅達121.54%。

  雖然,浙江龍盛公告稱公司產品間苯二胺銷售收入佔公司總營收的5.21%,對利潤影響較小,但這依舊擋不住市場追捧的熱情。據第一財經報道,甚至已經有人不惜賣房持有浙江龍盛股票。

  不過,正當小散亢奮之際,據wind數據顯示,最近五個交易日申萬化工板塊主力資金淨流出53.84億元,最近3個交易日主力資金淨流出55.41億元,其中,浙江龍盛被主力持續拋出。

  這樣的情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7年被爆炒的方大炭素。

  受石墨電極價格暴漲的影響,在遊資大佬的助推下,石墨烯概念股方大炭素股價從2017年4月9元/股開始,5個月內飆漲至至37元。不過2017年9月份後,隨着石墨電極價格的下跌,方大炭素開始了一輪震盪下跌,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藉由方大炭素的例子,提醒大家,在這輪追漲化工股的過程中,需要十分注意化工原材料市場價格的變化以及個股資金流向,注意風險防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