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的“三把火”

  燒到了陝汽?

  記者丨段思瑤

  山東人諷刺陝汽,“養着兒子包着小三”。

  說的就是,陝汽和濰柴動力合力生下“陝重汽”這個大兒子後,還在寶雞蔡家坡養着“陝汽商用車”。這種難以分說的複雜關係,在譚旭光執掌中國重汽後,變得更加微妙起來。

  不管是譚旭光,還是陝汽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無不在公開場合表示,陝重汽和陝汽商用車的“友誼將地久天長”。但這種“祥和”景象並不能掩蓋內部的暗潮洶涌。有時候,祥和,或許只是爲了維繫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1

  陝汽商用車VS陝重汽

  譚旭光揮刀中國重汽,遠在800公里外的陝汽集團也被觸到了神經。

  “山東動作越大,陝西越靜不下來。”一位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陝汽控股正在全力扶持陝汽商用車,抗衡陝重汽。

  現在回頭來看,去年9月,同時擔任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譚旭光接管中國重汽後,袁宏明隨後就在寶雞蔡家坡發出“不忘初心,整裝出發,再造一個新陝汽”的號召,別有意味。因爲在譚旭光的產業鏈中,陝重汽不再獨一無二。

  在中國重汽的內部講話上,譚旭光不止一次描繪了自己心中的未來中國商用車市場格局:中國重汽第一,陝(重)汽第二。

  過去一年,陝汽集團延續良好發展勢頭,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提升120位,攀至第267。繁榮景象背後,核心資產陝重汽、漢德車橋的控股權,雙雙握在山東濰柴動力手裏。如今,譚旭光將陝重汽置於競爭對手中國重汽之後,這多少讓硬氣的陝汽人心裏有點不爽。

  “陝西寶華之前的業務只涉及輕卡領域,陝汽商用車成立後,加入了中、重卡業務,意在打造可以抗衡陝重汽的全系商用車公司。”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說。

  在去年11月的陝汽商用車2019年商務大會上,前身爲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寶華公司)正式更名爲陝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即陝汽商用車),成爲袁宏明打造一個“新陝汽”的載體。據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透露,爲了盡全力扶持陝汽商用車,從今年開始,陝汽控股旗下大部分子公司都要派技術人員去寶雞輪崗進行技術支持。

  “私下跟輪崗的員工聊天,很多人對公司輪崗制度有意見,因爲被派去寶雞輪崗的人大多已經在西安買房定居。”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說。

  除了技術支持,陝汽控股還爲陝汽商用車重新找了一個搭檔——玉柴發動機。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寶雞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寧崗親赴廣西玉林,見證陝汽控股與廣西玉柴發動機的簽約儀式。

  從陝西寶雞到廣西玉林,1700多公里,開車需要接近22個小時;火車沒有直達,轉車最快也要23個小時;寶雞和玉林都沒有飛機場,如果乘坐西安咸陽—桂林的飛機,全程最快也要7、8個小時。

  可見,這次簽約對寶雞、陝汽控股、陝汽商用車來說,分量足夠重。放着“近親”濰柴發動機不用,陝汽商用車爲何偏要千里迢迢跑去廣西找玉柴?

  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認爲,陝汽控股一直想擺脫濰柴動力,現在有了陝汽商用車,自然不會採購濰柴的發動機。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濰柴銷售給陝重汽的發動機價格並不低。

  除了濰柴外,記者瞭解到,早在2005年,陝汽集團就與美國康明斯成立了西安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康明斯),併爲陝重汽提供發動機。但據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透露,西安康明斯生產的發動機大部分爲標準載重,而國內很多重卡都是超載,很少有用戶要求安裝康明斯發動機,這也是陝汽商用車沒有重點採購康明斯發動機的原因之一。

  放棄“近親”濰柴發動機和“家門口”的康明斯發動機,選擇遠在千里之外的廣西玉柴,足以見陝汽控股爲陝汽商用車的發展煞費苦心。

  2

  再次燃起“上市夢”

  上市,一直是陝汽的一個夢。

  去年年初,袁宏明在陝汽控股“2035戰略”發佈會上喊出,“陝汽將堅定不移地突破資本市場的瓶頸,不拘一格地穩步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這意味着,曾遭遇借殼上市失敗的陝汽,將再一次衝刺資本市場。

  一位接近陝汽控股的知情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陝汽集團正試圖不把陝重汽這塊業務納入到上市計劃中,而是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重卡全系列商用車,把這塊業務打包到上市資產裏。

  如今看來,陝汽控股正全力培養的陝汽商用車最有可能成爲其未來上市的主要載體。據上述陝汽控股的內部人士透露,除了技術上對陝汽商用車進行扶持,陝西國資委還向陝汽控股撥發了20億元主要用於陝汽商用車的發展。

  10年前,陝汽控股就曾在內部工作會議上通報,陝汽整體上市已經被列爲陝西省的計劃。作爲陝西省汽車工業龍頭,陝西省一直希望陝汽能夠登陸資本市場。但擺在陝汽控股和陝西國資委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處理陝重汽與濰柴動力的股權問題。

  據記者瞭解,陝汽集團當初借殼上市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旗下陝重汽的股權結構問題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陝重汽是陝汽集團的核心優勢資產,長期以來爲其貢獻了超90%的利潤。不過,由於在陝重汽的股權結構中,濰柴動力與陝汽集團的佔比爲51%和49%,這意味着濰柴動力實際上是陝重汽的控股方。

  但從目前來看,陝汽控股依然未能找到解決陝重汽股權結構的辦法。上述接近陝汽控股的知情人士曾向記者透露,“目前,陝重汽仍是陝汽集團最賺錢的子公司。”

  嘗試過借殼上市、解決股權難題再上市等方法後,陝汽集團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從目前情況看,如果不把陝重汽裝入到上市公司中,陝汽集團餘下的業務恐怕不足以支撐其上市。”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認爲。

  眼下,除了正在全力扶持的陝汽商用車,陝汽控股正在通過酬薪制度改革等手段壯大旗下子公司。“我們公司已經實施了薪酬制度改革,廢除之前的工資制度,以改變之前一些部門吃‘大鍋飯’的現象。”陝汽控股旗下子公司一位內部員工對記者說。

  今年1月,中國重汽內部燃起了一把改革之“火”,對管理層進行整頓。嗅到中國重汽改革“氣味”後,陝汽控股內部也迅速燒起了一把“火”,開始從工資下手進行改革。“這次酬薪制度改革對技術崗位比較有利,但主要涉及工資結構改革,薪酬並未提升太多。”上述陝汽控股旗下子公司內部員工說。

  如今,不管是陝汽控股、寶雞市還是陝西省,都對陝汽商用車給予厚望。陝汽商用車在其官微上這樣闡述了自己的定位:陝汽商用車是陝西省“300萬輛汽車工程”、寶雞市“百萬輛絲路汽車名城”和陝汽“再造一個新陝汽”戰略規劃的重要支撐。

  袁宏明也曾用譚旭光“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名言,激勵陝汽人:不被命運安排,不甘居人後,矢志行業第一。

  NBD汽車互動

  你對陝汽有何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