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奮鬥精神

  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重要部分。

  作爲新時代的奮鬥者,

  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

  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

  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今天廣電君給大家介紹一位扶貧幹部,

  來自深圳的黃宗贊,

  從深圳都市來到河源山區,

  在人生最好的年齡做最好的事,

  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征程中

  書寫人生精彩篇章。

  上午,黃宗贊和往常一樣騎車到村裏串門走訪,貧困戶黃春仁家是他今天的第一站。在黃宗贊和村“兩委”幹部的幫助下,黃春仁兩口子去年從原來的老舊危房裏搬了出來,春節前剛住進新房。

  黃春仁妻子 何蘇球:“黃隊長很關心我們,騎車經過都會停下來看看我們,我們以前住的房子很舊的,發大水的時候水都沒到腿邊,他多次跑來關心我們的情況。”

  黃宗贊2015年從部隊轉業到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辦事處工作,隔年5月來到連平縣忠信鎮大坪村駐村。

  大坪村三面靠山、一面環水,

  全村人均耕地面積 0.6 畝,

  “無集體產業、無財政支持、

  大部分貧困戶家庭無壯勞力”的

  “三無”狀況是大坪村給

  黃宗讚的最初印象。

  連平縣忠信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黃宗贊:“當時我們這裏是一個很落後的鄉村,我就在想我們能不能像改革開放初期華西村、鳳崗村那樣實現徹徹底底的變化,這就是我當初瞄準的目標,也是這個村班子成員、村民代表作的決定,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村的經濟收入。”

  長短結合打造扶貧產業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爲了解決村集體收入,他忙規劃、找項目,帶動村民注重長短結合打造扶貧產業。一是利用村裏水渠空閒立面、村服務大樓空閒樓頂等建起了4個光伏發電項目;二是幫助村裏投資入股連平農信社、回購高新區股權等,讓“資金變資產”,爲村集體帶來固定投資收益。

  此外,按照先鋪銷路後引導農民種植的思路,黃宗贊還發動企業爲大坪村建設發展完善了電商體系。目前,大坪村電商已發展線下實體店6家,線上服務平臺2家,開發包裝上線農產品包含河源市地理性標誌產品艾粄十餘種,組織專場招商推介現場會8場次,吸引企業和居民2萬餘人次參加,完成線上農產品交易300餘單,線下交易200餘單,營業額達到了10多萬元。

  連平縣忠信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黃宗贊:“電商也是我們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就是我們現在搞種養落地很容易,但是它會存在問題,如果產品銷不出去,反過來就會影響種植。那麼我們就改變思路,我先去做一些營銷的工作,把這裏面山區優良的農產品線上線下一起做推廣。”

  今年,黃宗讚的三年幫扶期即將到期,

  三年來,

  他遍訪了全村592戶人家,

  穿壞了6雙鞋,

  瘦了20多斤。

  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大坪村被評爲連平縣

  “特色精品村建設先行村”,

  實現了貧困戶收入翻番、

  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

  鄉村振興基礎紮實打牢的目標。

  連平縣忠信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餘銳鋒:“我跟黃隊長相處三年,感覺到他這個人工作很踏實、目標很明確、思路也很清晰,想法很合理科學而且很親民,執行力很強,三年前他幫我們村規劃的藍圖,現在三年到了也基本上實現了,我代表大坪村的村民感謝他的付出。”

  連平縣忠信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黃宗贊:“在大坪村工作三年,我覺得是我人生當中經歷最爲可貴的三年,我曾經說過,我在最好的年齡做最好的事,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第一是把各級黨委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去完成好,第二就是豐富我們的人生經驗,跟老百姓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基礎。”

  昔日貧困落後的大坪村

  在黃宗贊和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

  正一步一步地朝着

  “美麗宜居、鄉風文明”

  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前進

  逐漸完成從貧窮落後到富裕美麗的蛻變

  - 來源 -

  河源廣播電視臺

  - 全媒體記者 -

  練楚茹 袁偉敏 曾敏

  - 編輯 -

  廖娜

  - 責編 -

  鄭志豪

  大家都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