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在海南瓊海市舉行,關於房地產的論述可謂精彩紛呈,妙語連珠。

  繼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談及房地產稅的時候表示,並沒有找到房地產稅立稅的邏輯和理由。之後,更震撼的提法再度發聲。

  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在談及房地產政策時表示,現在中國把房地產籠統的提出一個政策、限購,把房地產作爲一個整體來制定政策,這個方法是有重大缺陷的。

  許善達認爲,要想研究房地產政策,第一個是有中國特色的,比如說很多的人統計人口老齡化以後,房子會結餘。會不會結餘呢?從總量來說會結餘,但是主要是農村的房子,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不會出現房子多餘的,小城市的人經濟增長、收入增加,要往上遷移的,所以中國的城鎮化過程遠遠地沒有完成,所以總量的房子很大,主要淘汰的還是農村的房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一二線城市,它的房子不存在過剩的問題。”許善達認爲,研究一二線城市,房子絕對是沒有什麼過剩的。當時說的去庫存是供給側改革,曾經說房地產也要去庫存,“我曾經寫過一本書,房地產去庫存,只適用於三四線城市的個別城市,一二線城市根本不存在還要去庫存,相反是供給不足,像北京、上海,就開始增加土地的供給,要多蓋房子了,這是我們國家的房地產和很多的國家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城鎮化的過程還在演變中。”

  “將來就是要把農村很多的房子都要淘汰掉,這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要是把它看成是一個平均化的,均等化的房地產市場,一定會出現很多政策制定出來就會出毛病。”許善達說。

  上述專家的聲音,不僅對放下房地產政策提出質疑,更是大聲說出了一般官員不敢說的話。

  官員不敢說那是因爲官員的身份代表官方,在官方還沒有統一定調之前就發聲,這是不符合政治規矩。

  而由學者發聲,這就是所有民主社會的通行規矩,學者敢不敢說話,敢不敢說真話,敢不敢說不同意見的話,這就是民主法制的體現。

  而上述發表不同聲音的兩位專家,恰恰就學者,一個的主流身份是人民大學副校長,另一個是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已經卸任,他們的發言,屬於有政府背景的學者。

  而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學者,就是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會上針對前一天吳曉求房產稅的觀點表示,房地產稅離啓動和立法更近了一步。

  應該說,這些精英學者,都是中國經濟的棟樑,他們暢所欲言提出關於中國房地產的最新見解,敢於對現有政策進行評判,這恰恰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魅力,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核心。就像一個人,如果沒有質疑就沒有成功,每一次質疑都是這個人不斷完善自己的契機。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讓我們的政策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就是在不斷追尋多數人的意願爲核心的。恰恰專家學者的呼聲就代表了部分羣體的聲音給政策制定者提供很好的傾聽民意的通道。

  兼聽則明旁聽則暗,所以,對政策制定者來講,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就是保證政策公正公平的核心,不同聲音有道理就採納,沒有道理就解釋沒有道理的原因。

  而不同聲音的存在,更是政策調整的信號,因爲政策調整前夕,一定會讓不同聲音提前發聲,這樣給政策調整一個輿論基礎,避免因爲政策調整給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因爲決策層針對房地產製定的所有政策,其實都是一個目的,那就是保持中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避免房價大起大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現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給了中國房地產政策大討論的契機,專家學者脣槍舌戰精彩紛爭,政策制定者能夠全年掌握當下房地產市場的最新變化,根據變化做出政策及時調整,這就是最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逆週期調節”的最好體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