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曾經憑藉《摔跤吧!爸爸》一戰成名的華影天下站隊了號稱《天才槍手》團隊打造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結果這部電影的票房距離250萬票房還得用“衝擊”這樣的正能量詞彙。

與此同時,早就拿下內地版權的《羅馬》最終選擇藝聯發行,這樣的信號都預示着批片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文/龐宏波

“掃貨***”。

這是前兩年,批片大火後最常出現的詞彙。從歐美到印度,從印度到泰國,“掃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切實行動的寫照。

在《摔跤吧!爸爸》引進上獻上“首秀”的華影天下站隊,由《天才槍手》團隊打造,號稱泰國版的《快把我哥帶走》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以下簡稱《哥退貨》),這樣的批片每一個細胞裏都有着爆款的潛質。

然而,首日排片3.6%,票房68.8萬。上映第二天排片1.5%,最終想要衝擊250萬票房都要“天時地利”的恩賜。雖然說批片縮水已經是大衆共識,但《哥退貨》身上所呈現的市場信號卻可能是批片未來的分水嶺。

2017年,《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看不見的客人》成爲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三部批片,當年也誕生了兩部10億+的超級爆款。業內看到的是批片紅利開始釋放,但2018年批片大幅度縮水以及2019年超低票房的頻繁出現,都讓批片市場的洗牌開始加速。

與低票房批片相對應的則是批片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這意味着想要在批片市場大撈一筆的黃金時代成爲過往。而像在奧斯卡大殺四方的《羅馬》,國內版權早早就被卓然影業收入囊中,但在國內發行上這部“種子片”選擇了藝聯發行。

雖然看起來這種方式無疑於“自宮”,但從《哥退貨》的超低票房來看,這種方式或許會是批片未來的重要選擇。

“更精準”可能會成爲2019年批片市場的高頻詞彙。

《哥退貨》爲何不靈了?

期待。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從外在的“預期”來說,《哥退貨》擁有着極高的期待。從內容上來看,這部電影被看做是《快把我哥帶走》的翻版,從團隊來看,因爲《天才槍手》的“背書”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而從發行上來說,華影天下早在兩年前就成功打響了頭炮。

那麼如今,《哥退貨》究竟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呢?

其實對於批片來說,最重要的是口碑。相比國產片而言,絕大多數批片很難有市場的絕對號召力。“看人選片”也僅僅限於極個別明星,大多數批片都需要通過口碑完成突圍。

然而在最關鍵的口碑上,《哥退貨》表現極其一般。節奏拖沓,是大衆詬病最多的一點,這和電影主打的“輕快喜劇”有着很大的落差。儘管這部電影打出了《天才槍手》團隊護航,也有着《快把我哥帶走》的對標,但沒有口碑就沒有生命線。

但口碑影響,並不能是250萬票房的全部原因。超低票房背後,自然有內在的口碑原因,也有外在的市場原因。

這部電影選擇在3月份的檔期看起來沒有太多問題,而在整個“文藝季”裏理應博得一個好身位。但是這部電影首日排片3.6%,這是一個從哪方面來說都不正常的體量。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從現在來看,首先是3月份是明顯的淡季,市場熱度較低。其次是觀衆的嚴重分流,雖然《哥退貨》在題材類型上有辨識度,但是在有限的受衆體量裏,《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迅速逆襲,《哥退貨》還需要面臨《我的英雄學院》、《過春天》、《陽臺上》等中小體量影片檔夾擊。

缺乏市場關注度的同時,這部電影雖然在宣發上努力靠近《快把我哥帶走》和《天才槍手》,但由於這部電影本身的市場噱頭不足,再加上口碑平庸,最終呈現出了反差較大的市場現象。

批片峯值在2017,這兩年經歷了什麼?

爆款。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不得不說,2017年是批片市場的一個峯值。兩部10億+超級批片以及多部投資回報率極高的“造富神話”讓批片市場迅速升溫。尤其是50萬美金的買斷費用,博得上億票房成爲了許多公司的“現實幻想”。

在這背後,“用網大的錢去賭院線的票房”催生了一批投機者。在2017年之後,印度、泰國、西班牙成爲了中國批片淘金者的目的地。印度是最爲明顯的體現,去年印度批片扎堆上映,最終票房冠軍歸屬爲3年前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且票房爲《摔跤吧!爸爸》的六分之一。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引進成本的迅速提升,翻兩到三倍成爲了常態。但最具市場賣相的阿米爾·汗電影則走入到了分賬片新時代,最頂尖的潛力股已經與引進商隔絕。

而有了《天才槍手》的“打氣”,泰國也成爲了引進商“逆天改命”的理想國。畢竟《天才槍手》激活恆業影業的“童話故事”就在眼前,相比印度、日本等傳統修羅場,泰國的“和氣生財”可能纔是天堂。於是,20多家中國公司出現在《APP War》首映禮上問價。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熱錢涌入,永遠是紅利過後市場的最先反應。但熱錢涌入的下一個階段,必然是迅速降溫的殘酷現實。

2018年的批片市場,總數達到77部,達到歷史新高。但總票房甚至低於2016年。其中,票房1000萬以下的佔據近一半,戰況極其慘烈。

然而即便如此,對於中國公司來說,批片依舊是不得不淌的“渾水”。在零星的“造富神話”包裝下,批片依然是性價比極高的投資。這就像在超級大樂透的誘惑下,所有人都不在乎2塊錢的成本,即便是漲到5塊、10塊也值得下注。

就在票房體量縮水,引進成本增高的兩極拉扯下,引進數量達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雖然從表現來看,六十部到七十部的增長幅度並不高,但排隊“過審”的待映影片多的超出想象。

此前,啓泰文化董事長楊碩透露“以前批30多部片子,報的可能是60來部,那就是50%的通過率。但今年(2018年)報到局裏的片子據瞭解有300、400部,就算現在批片數量增長到70部,也不到20%的概率,有大量影片會被退回。”

“先搶爲主”仍然是中國公司的戰略,先將版權買到手,然後等待時機成爲了共同選擇。集體催生市場泡沫,也就爲之後的洗牌提供了“故事腳本“。

批片市場的2019,變化在哪?

精準。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其實絕大多數引進方都清楚,“精準”是電影市場最需要的策略。只有讓電影更“高效”,才能在票房上取得突破。

但如果翻看2019年已經上映的批片,大量影片是“2019年的檔期,2018甚至更前的指標”。今年,率先在內地上映的《奎迪2》票房1712萬,一開始就奠定了一個基調。

而與《哥退貨》同日上映的《我的英雄學院》已經是今年上映的第8部日本電影。而今年也就僅僅過去了77天,這個上映節奏讓人頗爲驚訝。而這些影片,絕大多數都是前兩年的“積壓片”。

從目前的票房現狀來看,其實對於今年致力於在批片市場大幹一場的中國公司來說,也是現身教學的“第一課”。那麼,對於中國公司來說,究竟該如何繼續批片生意呢?

首先,今年電影市場變化最大的檔期。檔期分佈冷熱不均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國產片對於大檔期的依賴度會增高。對於批片來說,在檔期上本身就被動,那麼更多的在下半年釋放可能是不得已的上佳選擇。

其次,口碑對於電影的票房助動力提速。無論國產片還是進口片都是如此,批片前兩年因爲爆款過度放大其市場價值,導致批片過度神化,誤以爲只要有口碑就可以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事實上,題材和類型可能是批片更需要考慮的兩大因素。

題材新,與觀衆有共情;類型強,與觀衆同“節奏”;口碑好,與觀衆齊共鳴,是批片在今年的“生存法則”。

需要注意的是,前兩年已經購買版權但沒能帶來釋放機會的批片,可能更需要考慮手中影片的“渠道”。例如今年在奧斯卡大火的《羅馬》,早在去年就被卓然影業拿下內地的版權,但在今年上映的選擇上選擇了藝聯發行。

這其實是批片以往從沒有過的嘗試,畢竟批片在絕大多數人眼裏都是“以小博大的爆款路徑”,而選擇在市場規模有限的藝聯上映則是自我閹割。但事實上,藝聯的成長以及對於觀衆的“有效銜接”上讓電影更加高效,例如此前的《三塊廣告牌》就是選擇藝聯發行,最終拿下了破6000萬票房。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一部沒有明星主演的黑白墨西哥電影,最終選擇了Netflix。而在國內,同樣的標籤並沒有改變,選擇觀衆黏度更高的藝聯發行,可能是更加高效的方式。

總之,批片市場的惡性競爭已經催生出了極高的市場泡沫。但事實上,批片的前兩年的成功並非偶然,想要複製也絕非毫無可能。只是如何讓批片在內地“高效發揮”,考量的不僅僅是同國產片同等待遇的宣發支持,而是題材、類型的精準眼光和對最終上映決策的精準判斷。

「商務合作:微信feifeisisi」

「應聘電影記者,聯繫微信phb19941011

票房“衝擊”250萬的《哥退貨》,這麼慘的批片生意該怎麼做?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新媒體矩陣: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百度百家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