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糨糊是書畫裝池的主要粘合劑,古舊書畫能流芳百世,它功不可沒。中國書畫多以紙、絹為材料書寫作品,而這些材料的質地纖薄柔軟一經書畫便會褶皺,不能張掛觀賞,也不方便收藏,隨著時光的流逝被磨滅掉,致使後人再也無法領略其丹青妙筆。

先人在墨跡的存留中,不斷的摸索,最終形成了以四周加鑲綾絹,以紙託之來加固定型的裝裱方法。而這種方法的實現正是藉助於傳統糨糊的粘貼合適,可逆原理;以達到珍貴書畫長久保存,經多次裝裱一代代流傳至今。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目前我國書畫市場已經出現了機裱,通過高溫定型、化學膠膜粘壓的方法裝裱。省去了製作漿糊的工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機裱的字畫不易揭裱、翻新、修補,所以具有收藏價值的字畫還要慎重,盡量用傳統漿糊裝裱。

傳統漿糊

壽命:高達紙壽千年絹壽八百

環保:可食用無污染,絕對環保

揭裱:可還原

修復:破損污跡等損傷可以修復還原

墨韻:清水流漿一排筆,墨色如花開

機器膠裝

· 不易揭裱,即使揭下來,畫心也壞掉八九成。

· 膠膜裝裱作品將來不能修復,作品無法流傳,否則幾千年傳統技術也無法傳承下去。

· 膠膜是化學膠水,加熱粘合,對紙絹有本質傷害。

· 不易存放。怕陽光、高溫、潮濕。

· 安全性差。裝裱過程,一旦出現氣泡、褶皺等,不可能重來,壞了就是廢品。

說了這麼多,傳統手工裝裱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的展示出了,其實在南京,宣和藝術品裝裱基地的裝裱師傅就是堅持在裝裱中使用傳統手製的漿糊開展工作,下面就為大家詳解一碗漿糊背後的祕密,敬請期待哦!

打漿糊是裝裱者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門手藝,也是裝裱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

漿糊的製作和運用,在裝裱過程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這樣講,裱件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漿糊的運用,裱畫所需使用的漿糊與生活中常用的一般漿糊不同,因其是整個裝裱工藝中的主要粘合劑,要求漿質白凈,粘合力強,濃稀可調而粘性不減、不懈,能夠長時間地存放而不變性,所以,裱畫用的漿糊,其製漿技法與一般的漿糊製法相比要嚴格細緻的多,其中關鍵在於把握其漿糊的用料純度和製作的程序要領,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產生許多的質量問題。

漿糊在製作過程中欠火 → 性軟而容易發酵

漿糊在製作過程中過火 → 打得老了則性硬而不好調釋,還容易出現漿疙瘩

漿水若調釋不合比度 → 漿糊的粘性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把握不好用漿過稀便容易造成空殼,起邊口或因用漿過稠而造成裱件卷翹、過硬易折等

麵粉中的麵筋發酵 → 生斑點、裱件酸化變黃

來看宣和藝術品基地的裝裱師傅,從科技保護的理念出發,結合實踐經驗體會,借鑒古人的經驗,精心製作手工漿糊的過程:

備料

1、麵粉,北方小麥細粉

2、純凈水(無鹼性物質)

和麪

適量麵粉倒入水盆內,加入純凈水,攪拌揉和成麵糰,麵糰要求軟硬適中,比包水餃所用的麵糰稍軟。麵糰和得較硬,洗出的麵筋裏會含有未洗開的麵疙瘩;麵糰過軟,則容易洗成麵糊而難以提出麵筋,或使洗出的澱粉水中含有麵筋的細渣。具體還要根據選擇的麵粉標準來隨時把握。

省面

麵糰和好後,宜蓋上濕毛巾或盆蓋稍等片刻再洗,稱之為「省面」,這樣可使麵筋成分有個凝結、均勻與軟化的過程,洗起來比較順利。

洗粉去筋

洗粉,就是將麵粉中的麵筋提取出來,使麵粉變為澱粉的一個過程。在剔除小麥粉中麵筋的同時,也能有效的除去一定的酸性物質。降低裱件「瓦患」和「黴患」的發生。

方法:將省好的麵糰放入水盆中,倒入清水,用手慢慢擠、捏、搓、抓洗。使澱粉白湯滲出,使麵糰基本上保持一個整體。

過濾

把細羅篩支撐在水盆上,將洗出的澱粉水倒入其中,用手在細羅篩底部旋劃幾遍,使澱粉水過濾到水盆裏。洗粉時,一定要經過細羅過濾。將麵粉中的雜質過濾出來。

沉澱

澱粉水倒入水盆內,稍加攪和,加蓋置於陰涼潔凈處。澱粉便沉結為塊狀。隔天換水,一週為宜。可略有發酵,呈微酸亦無妨。浸泡有諸多功效,而其中最關鍵的則是一次重要的糊粉去性過程。

沖煮

1、煮制:準備攪棒,選用大口鍋無油污。加適量水煮至90C°,慢慢滴入澱粉水,小火慢煮,攪漿棒順時針轉動攪拌,隨著溫度升高,澱粉水受熱而化濃糊狀,以有氣泡出現為準過一分鐘即熟(量多適當延時),此時漿糊結白成糊狀,呈現透明體發亮光時,即為熟透,手粘少許漿糊覺得有黏性。糊熟後仍需繼續猛攪動,以使勻調,增加粘性。

2、沖制:沖製漿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如果沖得過稠和過熟,其漿性太大,並往往含有小疙瘩,不易調配,影響使用;如果沖得偏生或偏稀,其粘性不足,且容易發酵,同樣影響使用。

3、春夏煮糊務使熟透不宜欠火。秋冬煮糊微見透明,既可出鍋。氣溫較高的季節裏,漿糊應稍熟,因較稀和火候較欠的漿糊更容易發酵;氣溫較低的季節,漿糊可沖得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於使用。制糊偏生者粘度強,但易腐,偏熟者不易腐,但粘度低。因此,過去制糊則冬天偏生,夏季偏熟。現在我們可以將漿糊放入水箱保鮮櫃儲藏(需在0℃以上)。所以,我們制糊以偏生為宜。

養漿

剛製作的漿糊不能馬上使用,因為新制的漿糊特別黏,通常稱之為「火」,加之不便掌握稀稠度,因此沖制後,應立即將其浸泡在清水中,涼透之時方可使用。

方法是:漿糊做好後,拍平表面放涼,澆上一層冷水淹沒漿面,封蓋存放;也可以用光滑的瓷碗,把漿糊舀出放到清水盆裏,使之自然冷卻,這叫「養漿」。把漿放在冷水裡保存,不會變質,表面不會結硬皮。趁熱加入雨水或者雪水再浸泡3至5天。要經常換水,秋冬季節,每天換水一次,春夏季節,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這樣可以使漿糊久儲而不變質。

保存

漿面上的頭次冷開水只要還有存在,就可以長時間保存。只要看看水份太少的時候補充水份就可以了。如果開始用漿糊,是經常用的就不用放冷開水。長時間不用的時候就補充水進去。製作和保存漿糊,都要注意氣候的變化,在夏天要注意防腐,在冬天要注意防凍。漿糊四周泛出白沫甚至出現鬆散現象,即說明漿糊己經變質了,不宜再使用。

為了取用漿糊方便,亦可直接將冷卻的漿糊用竹刀切成塊子,放置在盛滿清水的盆子裏侵泡,待用時直接取大小適中的漿糊塊即可。

一張精美的字畫裝裱上牆後,並沒有多少人會去深究這簡單的粘合劑背後的製作過程,其實在裝裱過程中,有眾多擁有匠心的師傅在做出這些看似微小卻必不可少的貢獻,正是在這份匠心的驅使下,宣和藝術品裝裱基地秉持「讓藝術家專註於創作」的理念,認真對待每一件藝術品,仔細對待每一場展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