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歷史上4次爲都,10次爲郡。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處。

  1、安豐塘:位於淮南市壽縣城南60華裏處的安豐塘水庫,古名芍陂(音quèbēi),始建於春秋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爲楚相孫叔敖所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發揮着顯著的灌溉效益。安豐塘與後來的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古時候被譽爲“天下第一塘”。

  2、壽縣古城牆:位於淮南市壽縣,始建於宋,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明清時曾多次修葺,已歷經900多年,磚壁石基,城開四門,各有甕城,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至今仍保持着明清兩朝風格。古城牆不僅是中國國內保存最爲完好的宋代古城牆,也是世界上保存最爲完好的古城防體系。

  3、壽縣孔廟:位於城內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先後維修、擴建42次,形成一規模宏大、體系完備的建築羣體。廟宇坐北朝南,佔地約2萬平方米。現有泮宮、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奎光閣等建築。

  4、壽縣清真寺:位於壽縣壽春鎮回民聚居的清真寺巷內,籌建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佔地5400平方米。寺內建築主要採用當地漢族傳統結構形式。大門、二門、南北廂房均爲硬山頂、磚瓦粉脊。無像寶殿面闊5間,進深7間,四周設廊。

  5、壽春城遺址:位於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爲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後一座都城,有着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與墓主確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認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餘件,其中青銅器1000餘件,楚大鼎重約400公斤。

  6、淮南王劉安家族墓地:位於壽縣城北門外八公山鎮八公山下,劉安墓爲覆鬥型,高6.4米,周長120米,墓周圍地勢呈慢坡狀,墓前立有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撫吳坤修所書“漢淮南王劉安墓”碑。還建有神道石階、石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