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即一部分人各拿一部分錢「湊份子」。想創業但苦於沒有資金曾經是眾多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的困境,如今,通過「眾籌」,缺乏資金的年輕人也可以圓創業夢

被「逼出來」的眾籌

3月28日,馬亮的「千尋水果之旅」鮮果飲品店在學校後山公寓樓前開張了。遼寧師範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這位大三男生,用眾籌到的12萬元加盟大連千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擁有了這間可以自主經營的50平米小店。裝潢是他自己設計的:牆壁刷成清爽的藍色,靠牆擺放著木製書架,以及仿照「貓的天空之城」做的明信片牆。

回想起眾籌的初衷,他笑說自己是「被逼的」。有人找到馬亮商量合夥開家水果店,然而就在選好店面談好房租交了訂金之後,合夥人覺得水果店競爭殘酷而緊急撤退。「我已經交了5000元訂金,其中除了自己的幾百塊錢,還有寢室兄弟們的錢。就這麼放棄實在心有不甘,於是我決定試一把。」

馬亮去高校附近的飲品店挨個品嘗,最後鎖定了「千尋水果之旅」鮮果飲品店。幾經洽談,他決定加盟,雙方各出資一半。然而公司開出的24萬元預算讓馬亮犯了難,按照協議,他需要投入12萬元,這大大超出了他之前投資兩三萬元的預想。沒錢怎麼創業?那段時間,他愁得「半夜翻來覆去睡不著」。

他跑去找一個熟識的咖啡廳老闆借錢,老闆建議他以眾籌的方式讓大家入股,同時降低入股門檻,一來能籌到相應的資金,二來股東眾多有利於幫助打開學校市場。馬亮想了兩個晚上,決定以每股100元面向遼師學生眾籌,一股起購,最高認購50股。經營權歸馬亮所有,股東按股分享收益,共擔風險,畢業後公司可原價回購股份。

有的同學自己僅剩1000元,卻給馬亮轉賬800元支持他創業;也有人拿出了剛發下來的500元獎學金。最終開店三分之二的錢都是以認購股份的方式籌得。馬亮感慨不已:「這麼多人信任我、支持我,是我一輩子的財富。」

馬亮的飲品店開起來了,除了與加盟公司需要不斷磨合之外,他還在不斷尋找飲品店的精確定位,以及思考如何保證飲品的質量。「以前總以為創業要等著自己有錢了再幹」,眾籌開店讓馬亮明白了「想創業,錢不是問題」。樂天派的他表示自己沒過多想過賠錢的問題,他開玩笑說:「不管是賺是賠,好歹大學幹過20多萬的買賣。」

眾籌開店是「一羣人的戰鬥」

大連海洋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大三學生趙輝,去年11月底開了一家名叫「藍橋驛」的咖啡館,這家351平方米的咖啡館得到了風投公司100多萬元注資,並眾籌到近200萬元。

趙輝第一次接觸「眾籌」的概念是在2012年,他在國外的一家眾籌網站上看到了這種籌資方式,仔細瞭解之後,他意識到以後中國也會出現類似的眾籌網站。去年四五月份,趙輝萌生了一個想法,把眾籌模式運用到傳統咖啡行業中。他開始不停地尋找、篩選適合給自己投資的企業,並且在前期把70%的時間用於找合夥人。

這家店趙輝運作了很長時間,很多人都不清楚眾籌的具體概念,他需要向大家不斷地傳輸眾籌理念。現在「咖啡館有十幾位股東,在股權分配、職位和話語權方面有一些爭論是必然的」。趙輝說,每當股東出現矛盾時,他會作為旁聽者,分別從他們的角度去考慮當事人的利益。

在趙輝看來,合夥人最重要的兩點是利益分配和信任。「眾籌開店是『一羣人在戰鬥』,我們都想為這家店贏得更大的利益」。

「藍橋驛」的公司架構,從董事長、總經理到人事、財務、出納等都有設置,每位股東根據自己專業承擔不同的職責。會計金融專業的學生擔任公司的財務,負責出納等工作;學營銷的學生做店裡的營銷推廣工作;廣告專業的學生負責店裡的廣告文案;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店裡的裝修設計和海報設計則交由學設計的學生來做。

這樣既方便管理,又能把實踐與所學的專業理論相結合。在公司創建前期,從選址到分頭跑裝修公司裝修店面,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公司運營起來之後,每次開會每位股東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由大家投票表決。

「眾籌一定要在分工明確的基礎上進行,股東只是參股,實際運營權還是要掌控在善於管理的人手中。」趙輝說。

一家店有114個老闆,眾籌變「眾愁」

大連一家咖啡店曾因有多達114位老闆而引人注目。這家店的眾籌發起人是80後小夥王某,他在電視上看到「很多人的咖啡館」這種眾籌模式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意向股東一起,在網上招募股東,共籌得了約52萬元資金。2013年12月咖啡店開業了,它一度代表著眾籌模式在大連餐飲界的成果,也承載著草根青年們的創業夢想。

然而自開業以來,儘管咖啡店頭3個月的銷售額一直在增長,但由於經營人員變動,咖啡店經營後勁不足,一直處於收支平衡的狀態。去年6月,店面需要續交房租,卻沒有多少股東願意繼續注資,一拖再拖之後,由於缺乏流動資金,咖啡店於去年9月不得不轉讓出去,王某不但無法收回自己最初投入的資金和後來的墊資,而且面臨股東們的起訴。

王某表示,眾籌開店並不如預想中的那麼美好。與馬亮飲品店的70多位校內股東不同,咖啡店的上百名股東由於在最初的募資階段沒有進行篩選,很多股東身處外地,即便是在大連的一部分股東,也分佈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咖啡店不同於飯店,地理位置很重要,很少有人會為了喝一杯咖啡從城市的一頭跑到另一頭,咖啡店的絕大多數客人還是周邊客戶而非股東。」

在王某看來,股東太多導致難以組織和協調是咖啡店無法繼續經營的主要原因。 咖啡店沒有設立核心股東,並且規定每個股東持有的股份最多隻能佔2%,所有的決策都需要召開股東大會。由於股東太多,咖啡店每次要開股東大會,都是通過QQ羣通知。會上的決定舉手錶決通過,所做的決策會後再通過QQ羣通知股東。

開業以來,股東大會只組織起來兩次,實際到場的股東一次十幾人、一次二十幾人。核心的決策圈一直在變化,不斷有人進出,直至人數越來越少。並且,很多股東的態度是「有一搭沒一搭」,對咖啡店前後的運營情況並不清楚。在召開股東大會時,經常遇到一個人不同意就要反覆開會投票的問題。

「股東太多難以管理是眾籌模式的一個缺陷。如果要做眾籌,一定要對股東的職責做一個相當完整的規範和制約。股東要有能力管理公司,而且必須出席股東會議。」王某總結說。

眾籌僅僅是創業的開始

「年輕人創業的最大壁壘就是項目和資金,眾籌這一模式可以加速實現創業者的創業夢想,同時它也承載著合夥人的願望,會持續激發創業者的創業潛能。」大連理想(林家鋪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楠認為,眾籌模式打破了以往年輕人創業的資金壁壘,但是,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對項目的理解不深,對社會的認知也比較淺,只能在諸如餐廳、飲品店等「萬眾過獨木橋」的項目上發力,很難去做科技性較強的項目。

林楠覺得雖然股權眾籌降低了創業門檻,但一些希望很快就能見到收益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對創業的困難總體估計不足,往往缺乏風險意識和投資專業知識。「一旦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創業者很可能過早地被投資人誤讀成沒有誠信,眾籌很有可能變成『眾愁』。」

事實上,眾籌這一管理運營方式,意味著發起方、投資方均需要承擔風險。雙方不僅需要面對正常投資風險,項目發起者個人的誠信問題也可能為眾籌項目帶來風險。

公開資料《股權眾籌市場及經營模式分析 風控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曾介紹,目前國內流行的股權眾籌模式是由美國的Angellist開創的「領投+跟投」模式,即在眾籌過程中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眾多跟投人選擇跟投。一來分散投資風險,二來提升投資人對項目未來盈利的信心。

去年年底,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指出,股權眾籌走向規範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林楠建議,青年創業者在選擇眾籌項目時應該盡量差異化。另外,股權眾籌投資行為的發生核心是基於投資人對創業者的信任,投資後創業者和投資人也要不斷培養信任,共同提升對項目的信心。

[用投資人的眼光做BP,以創業者的思維做融資] 點擊鏈接:cn.mikecrm.com/8icJmAP 提交留言,千份BP模板及投資人聯繫方式免費送!

「作為眾籌資金的投資人要有一個心態的變化,權當不成,可能成功的幾率會大一些。」至於股東管理,林楠提出創業者要建立核心股東,股東可以自行劃分成小組並選出每組代表出席股東大會,整個股東會上來三五個人就可以了。

「眾籌只解決了創業者上路的問題。」林楠說,真正支撐項目運作下去的,還是運營者的經驗和能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