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      2016.05.19      阴

    先民开拓史,一等三角点,南港制茶历史,铁砲百合是这个登山古道系统的特色。

🔽捷运南港站是以几米创作的人物为主题

13254052_1164852363533280_1992789683601623296_n.jpg

 

13254194_1164852400199943_8915431723452524905_n.jpg

🔽登土库岳可以自行开车到南港区旧庄街二段212巷,附近路边停车容易。或是搭捷运板南线到南港站下车,走2号出口到公车站牌,可搭212号公车,至旧庄2站下车,往山上方向走一小段,就可以看到更寮古道登山口。212号公车12-15分钟一班,很方便。也有人介绍"小5",但是一天仅数班,较不方便。

13227196_1164852320199951_2392216392132762731_n.jpg

🔽途中经过中央研究院,看到最外围的生物医学所(砖红色建筑),让我觉得很亲切。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4月,我曾在中研院生医所王宁研究员指导下,进行为期七个月的短期研究,当时研究砷化钠对血管内皮细胞egr-1基因表现的影响,以了解乌脚病发生的机制。研究室里人才济济,当年还是博士后研究员的裘正健博士,后来担任科技部生物处处长,其他4位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员,目前均在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很幸运地,也曾和知名的Shun Chen(钱煦)院士及Shunichi Usami (宇佐美 骏一)学者,有过几面之缘,受益匪浅。原本生医所外有片大空地,现在已经盖满房子,所外停了满满的汽机车,跟19年前有很大的差别。

1936248_1164852343533282_8239099856396781434_n.jpg

🔽公车终点站是公车调度停车场,继续往前走,就可看到登山口。

13260234_1164852423533274_6427839381637987740_n.jpg

🔽没多久就看到212巷更寮古道(山猪窟山)登山口,这里步道坡度较平缓,从更寮古道上山,到土库岳,再从栳寮古道(233巷)下,是一O形环状路线,大约5公里左右,需2小时。也可再往前到栳寮古道,从栳寮起登也可以,但栳寮古道,山势稍陡。

13221654_1164852450199938_3874566244227151955_n.jpg

🔽除了古道系统,这地区还有观光茶园产业。

12036485_1164852483533268_807010839329011351_n.jpg

 

13254379_1164852506866599_6921969215177092013_n.jpg

🔽台北市的步道状况大部份很好,而且都铺设防滑的花岗岩,是新北市,桃园市比不上的。真不愧是天龙国。

13232902_1164852546866595_4433767554791363432_n.jpg

🔽远望南港

13241351_1164852580199925_4471952223631149196_n.jpg

 

13254194_1164852596866590_4212660751526649806_n.jpg

🔽更寮古道

13227133_1164852623533254_1375095521028008805_n.jpg

🔽台北市曾与 年举办登山拓印集字给奖活动,在许多郊山步道留下拓印亭。

1936318_1164852656866584_8495967213941659593_n.jpg

🔽在椿萱农场附近看到单轨车道,可能是用来运送货品的轨道。

13241246_1164853710199812_1750470213684535435_n.jpg

🔽原生种百合复育已具成效,5-6月份登山者可以欣赏百合之美。

13244790_1164853740199809_5988814267898095467_n.jpg

🔽因为部份登山客缺乏公德心,在野外看到美丽的花卉,都把它们摘回家,导致原生花卉逐渐减少。在土库岳原本有许多原生百合花,近年来几乎找不到原生百合花, 所以土库岳椿萱农场和南港社大合作在更寮古道大坪段复育百合花,在大家努力耕耘下,土库岳在5、6月份有万朵以上铁砲百合和原生种百合绽放。

13241400_1164853773533139_3996317282548193343_n.jpg

🔽椿萱农场主人的住宅,号称三代宅,有第一代兴建的土墙。传到第二代,遇到八七水灾,部份墙面被冲毁,改用石头水泥修缮墙面。传至第三代媳妇(现在椿萱农场主人)又以水泥补强,所以号称三代墙。

13267752_1164853790199804_7382700956645158583_n.jpg

🔽三代墙象征香火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13245326_1164853820199801_8556151606378126010_n.jpg

🔽百年桂花树,早年茶农将包种茶叶添加桂花,使茶香加上桂花香,茶韵十足。

13239416_1164853846866465_679911104462566119_n.jpg

 

13255906_1164853890199794_8085604472189132400_n.jpg

🔽介绍昆虫的看板

13240091_1164853940199789_2122344680938038792_n.jpg

🔽土库岳山顶有座凉亭,一等及三等三角点各一枚,原本日治时期搭建的瞭望台早已不见踪迹。

13254254_1164853970199786_8318224977314417915_n.jpg

🔽被关禁闭的一等三角点,相当少见,可能怕被人破坏。

13220929_1164853996866450_924012911416519369_n.jpg

 

13240124_1164854050199778_7149278851843588933_n.jpg

🔽三等三角点1134号

13221068_1164854073533109_5532995826881312015_n.jpg

 

13221516_1164854123533104_2478714016722334708_n.jpg

 

13221754_1164854143533102_4439452613613428338_n.jpg

🔽土库岳,又称大坪山,海拔389公尺,是深坑、南港、石碇、汐止的界山,相传清朝时代在山顶设立瞭望台, 由武装更夫守卫,称为「更寮」或「望高寮」,以防御原住民及土匪掠夺骚扰。日治时期,军警也在此建立瞭望楼并架设高射炮台。土库岳战略位置重要,设有一等三角点、卫星点、重力点及一等天文点基石,三点三角点(一一三四号), 为国防与测量上的重要地标。可惜,瞭望楼早已毁坏,不见踪迹。

13260288_1164854170199766_6514764938870376879_n.jpg

🔽每隔100公尺就有路标。

13226893_1164854213533095_7933262672474631460_n.jpg

🔽魏静时生于咸丰癸丑年(1853年)2月27日。1880年,魏静时27岁眼见樟脑加工不易,无利可图,遂从事茶叶栽种制造工作。西元1885年(光绪11年),魏静时发表最新的包种茶叶制造方式,震惊茶叶界。从此,台湾茶叶迈入新纪元,大陆传统制造方式,慢慢被新方法取代。茶名为南港包种仔茶(南港包种茶前身,台湾包种茶原始母名)。1909年(民国前二年),魏静时以南港包种仔茶参加日本博览会获颁特等奖。 西元1910年,日本平镇茶叶试验所(今茶叶改良场前身)技师山田秀雄、谷村爱之助及台湾总督府技师田边一郎等及台北州农会技员张迺妙、陈为桢等协助翻译下完成台湾茶叶普查技术调查工作,公布魏静时的南港包种仔茶制造法是最好制茶法并,取名为南港式制造法,鼓励茶叶界学习。西元1916年(民国五年; 大正五年),日本在台政府为改建台湾茶叶选择南港大坑栳寮(今南港区旧庄街2段232巷山坡地)为『包种仔茶产制研究中心』,并聘⋯⋯ 更多。

13164481_1164854246866425_2428737481827500919_n.jpg

🔽台茶之父魏静时故居,屋顶已经消失,墙壁湮没在蔓草之间。

13220932_1164854580199725_8806927066704309114_n.jpg

 

13233109_1164854616866388_5361971498641927713_n.jpg

🔽古老的小庙

13221468_1164854670199716_3399462417208557423_n.jpg

🔽锦兴煤矿进风口遗迹。

13230135_1164854720199711_5242740638645833194_n.jpg

🔽台北盆地周边山地蕴藏许多煤矿,早期社会烧水煮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所以有许多矿业公司进行开采,以满足民生需求。原本这地区30余户茶农觉得种茶辛苦,挖矿收入固定,所以纷纷转职挖煤。后来石油,瓦斯能源渐渐普遍,煤炭需求减少,矿业公司纷纷关闭,茶农再回归种茶行列。

13238959_1164854750199708_9115719435177428108_n.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