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築,故宮不僅是明清兩代帝王的居所,也是中國的標誌,吸引了海內外不少遊客慕名前去參觀瀏覽。

  去故宮旅遊的人,大多都會把觀賞重點放在兩個地方,一是宏偉的宮殿建築羣,二是故宮內的各類珍稀國寶文物。但其實故宮裏還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景緻,也很值得一看。

  譬如乾清宮前有兩個全故宮最小的宮殿,它們一個叫江山金殿,一個叫社稷金殿,合起來名爲江山社稷金殿。

  這兩座小金殿被分別安置於一個三層文石臺上,精緻的臺子四周還有白石欄杆,12根望柱上還雕刻着石獅子。石臺上也雕刻着各種精美圖案,讓最上方的金殿看起來就如同海上仙閣一般。

  這兩座金殿並不大,統共也沒有一平米,所以自然不是用來住人的。它主要的作用是供奉江山社稷神,以前每天都有專門負責供奉事宜的太監打開小殿門上香,以此保佑大清江山安穩健在。

  故宮裏的大水缸,其實也有一段故事。去過的朋友都知道,故宮裏有不少大水缸,個個都是大肚敞口的造型,因爲這樣可以儲存更多的水。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所儲存的水並非日常所用,而是爲了防止宮內失火所備,四口大水缸的儲水量幾乎可以媲美一輛消防水車。

  衆所周知,皇家造物都講究美觀奢華,即便是幾口儲水缸也不例外。故宮中現存有18口精美的鎏金銅缸,外形雖然看起來不出彩,但做工細緻,造價不菲,當年可是耗費了清朝廷不少的錢。

  然而,現在我們再看這幾口鎏金銅缸,似乎就沒有往日的風采了,因爲每口大缸上都有很多刮痕,看起來極其不美觀,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都要怨當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他們入京之後大肆掠奪,不僅搶走不少文物,連大銅缸上的鎏金也不放過,全用刀颳了去。結果現在這幾口鎏金銅缸就變成了黑溜溜的模樣,一點也沒有往日的精緻了。

  要數故宮裏最不起眼但最有異域特色的建築,應該就要數浴德堂了,它位於武英殿院內,正面看來並無稀奇,但內部卻大有玄機,具有濃重的土耳其風格特點。

  關於這座建築,一直以來人們對它的用途猜疑不斷,有人說這是香妃沐浴的地方,但也有人說是帝后死後清洗遺體的地方,想來也是怪可怕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