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4月8日)晚間,伊利股份發佈了一份極爲高調的回購計劃:擬以不超過35.00元/股價格回購股份,回購比例爲2.5%-5%。

  35元回購價高於歷史最高股價

  截至4月8日,伊利股份收於28.62元/股,較回購價上限35元/股還有大約兩個漲停板(22.29%)的空間。

  若以28.62元的收盤價計算,2.5%的伊利股份的總市值爲43億元,5%則爲87億元。而如果以上限35元計算,本次回購伊利股份最高將花費10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伊利股份給出的回購價上限35元是其歷史上從未達到過的高度,公司歷史最高股價出現在2018年1月,爲34.53元。

  如此高標準的回購價格,意味着公司看好股價突破歷史新高嗎?

  公司長期股權分散

  伊利股份是國內奶業龍頭公司,在綜合競爭力上領先絕大部分競爭對手一個身位,也是A股中少有的優質白馬股,長期以來受價值投資者的推崇。

  但伊利股份長期以來都有一個較爲突出的問題:股權較爲分散,沒有實際控制人。

  截至2018年年底,伊利股份第一大股東爲香港中央結算,即通過陸股通買入的外資;呼和浩特投資公司持股8.86%排名第二;董事長潘剛持股3.88%排名第三;而在第5大股東陽光保險之後,沒有任何一個單個股東持股超過2%。

  通常來講,類似伊利這種沒有實控人、質地較好的公司,管理層通常都有較高的話語權,比如萬科、格力。

  公司明確表示此次回購股票計劃的用途爲“實施股權激勵”,顯然是想將管理層牢牢綁在同一戰車上。因爲這類股權分散、經營優秀的公司,常常成爲資本巨鱷的目標,誰也不希望2016年萬科爭奪戰那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將激勵進行到底

  在此次回購股權之前,伊利對管理層和重要員工激勵機制就顯著優於同行業競爭對手,甚至優於白酒行業管理標杆洋河股份:

  (伊利與海天、洋河高管薪酬及持股對比)

  (歷年來伊利員工激勵計劃)

  慷慨的激勵機制,也促使公司管理持續且高效:伊利近三年ROE維持25%左右水平,居消費品行業第12位。作爲淨利率較低(10%以下)的乳製品行業,做到如此高的ROE水平極爲不易。

  此次超級回購計劃,可以說公司爲了長期發展下了血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