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好友跑來和我傾訴:她和合租的室友鬧掰了,正爲找房子而發愁。

  “客廳就像垃圾場,換洗的衣服直接扔在沙發上,用完廚房總是拖到有異味了纔去清洗。”好友坐在沙發上,扭過頭對我說。

  相反新來的男同事卻讓她連連稱讚,喜歡穿白襯衫,袖口處總是平整乾淨,她停頓了一下,想了想說:“他就像劉昊然的那種乾淨,如冰島皚皚未化的融冰,讓人看着就舒服。”

  是呀,一個乾淨的人,光是樸素地站在那,就足已讓人欣喜。相反邋遢的人,看起來顯得毫無秩序,似乎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也毫不在意。

  想起孟德斯鳩說:“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更是如此。”

  乾淨,是一個人身上最溫柔的形容詞,是一種讓人舒服的氣質,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形式。

  1

  乾淨的外在,

  是一個人最得體的隱形名片

  想起王爾德曾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寫道:“只有膚淺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一個人的儀表,就是他的隱形名片。以貌取人其實並不膚淺,因爲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從他的外在就看得出來。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難發現,透露出乾淨氣質的人,總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力,與之相處時,總是不經意感到溫和。而他乾淨得體的外表下,更藏着他對生活的講究。

  電影《綠皮書》中的謝利就是這樣的存在。

  爲了自己的南部巡演,作爲鋼琴演奏家的謝利聘請了託尼,成爲了這次巡演的司機。影片中,謝利總是一身筆挺的西裝,即使在晝夜奔波的旅途中,謝利坐在車後座,依然精緻而得體。

  謝利的每一次出場,都給人一種乾淨的氣質。薑黃色的針織衫搭配同色系的格紋外套,小皮鞋一層不染,衣服上沒有一絲褶皺。

  即使在美國南部嘈亂的酒吧、在破舊的汽車旅館、髒亂場合下的謝利並沒有“隨波逐流”,依舊衣着講究,維持着外表的乾淨,有着紳士般的溫文爾雅。

  乾淨就是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不需要滿身奢侈品裝飾,而是對自己的外在講究用心。每天睡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仔細熨燙起皺的襯衣,將發黃的鞋帶清洗乾淨。

  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對自己的形象認真負責,尊重別人的同時取悅自己。

  2

  剔除無用的人際關係,

  還自己一個乾淨的圈子

  需要我們保持乾淨的,除了我們的外表,還有我們的交際圈。

  隨意翻一翻朋友圈,幾百上千位好友已是常事。現代交友準則,似乎是朋友越多越好,圈子越雜越好,我們總是惦記着:多交些朋友,總有用得到的地方。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有時候,你所謂的“朋友”會像滾雪球一樣聚合,形成一個所謂的圈子。圈子容易給人以錯覺,誤以爲圈中人都是朋友。

  圈子越雜,我們就越容易被這些人際關係拉扯,今天有飯局,明天有酒局,隨之而來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箇中關係,今天我幫你,改天你幫我,混亂的圈子只會讓我們生活陷入一種身不由己的死循環。

  英國心理學期刊曾經發布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研究:社交越頻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反而越低。當我們的生活被無用的社交填滿時,持續地被牽着走,反而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的生活。

  多次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蔡明亮,把家搬到了臺灣新北市的一處荒山,山中房子原本是廢墟,改造後才能住人。鄰裏依舊是廢墟,沒有人住,他和李康生就生活在此。

  早在1994年,蔡明亮憑藉《愛情萬歲》就拿到了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這麼多年來,蔡明亮這三個字不算響亮,有人來拜訪,有人請他出山,但他卻始終沉浸於自己的生活。

  他喜歡騎着摩托車四處閒逛,兩人一起遊山種菜,生活沒有嘈雜的人和事,給自己做做飯,或是靜下來思考創作。

  他的朋友不多,甚至是鄰居都沒有。他的圈子如他身處的山野一般,澄澈而乾淨,以至於它總是能發掘生活中那些細碎的片段,然後拍出一部又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偶爾接受採訪時,蔡明亮笑着說:“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秦桑發現,活得清醒的人往往都有一個乾淨的圈子,他們更加明白,生活最好的形式,是互不打擾。太雜亂的圈子總是容易滋生矛盾,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快樂,就來自那些無謂的人情世故。

  梭羅說: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的乾淨利落,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生活不需要過多的人事,讓自己的圈子簡單一點,不用太大,乾淨就好。

  3

  乾淨的居所,

  是對自己人生的不將就

  圈子儘量剔減乾淨,我們的居所更是如此。梁漱溟曾經說過:“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學會打理自己的居所,平衡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居所幹淨的人,才能鄭重其事的對待生活。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於是摸索出這樣一個結論: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在綜藝《女人有話說》中,謝依霖和奚夢瑤來到韓雪家做客,一進門就被驚到了。

  整間屋子收拾得特別乾淨,所有的物品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就連冰箱內食物也都擁有自己的位置。

  即使工作很晚,韓雪還是習慣把家裏收拾乾淨再去休息。韓雪說:“凌亂的房間,會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

  把居所收拾乾淨的人通常都有着嚴格的自律。

  她的房間充滿了秩序感,生活也一樣秩序井然。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每天七點半起牀,一邊聽廣播一邊做早飯。晚上11點到12點,即使再忙,也盡力留出一個小時給自己學習充電,韓雪的好友說:“聚餐時,韓雪從不遲到,永遠是先到。”

  家的模樣,最影響居住者的心情,看着明亮而整潔的居所,心情也跟着舒坦。而長時間身處亂糟糟的環境,人也會隨之變得將就而懶惰。

  在這個紛亂複雜,胡裏花哨的時代,物慾虛榮讓人開始變得油膩,維持“乾淨”顯得彌足珍貴。

  正是如此,我們更要保持乾淨清爽的外表,剔除生活中多餘的雜質,還自己一個乾淨的圈子,即使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對自己的居所也要用心打理。

  因爲保持乾淨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更我們的生活態度。做一個乾淨的人,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如三月的清風,永遠溫柔,永遠澄澈。

  今 / 日 / 互 / 撩

  你身邊也有這樣乾淨的人嗎?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