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在了

  离别是献给永生的诗

  来源 / 青音约

  ID /sweetamily

  Sayings:

  电影《寻梦环游记》说: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让我们记住逝去的亲人。

  我们收到了超过100个音符的有关离别的故事,我们最后取了6个故事放到今天的推送中。

  有人说,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

  今天的文字,献给爱和珍惜。

  她很爱我,我来不及爱她

  @笑颜如花

  35 岁自由职业者,月薪 1 万

  现居深圳,已婚,女儿 6 岁

  从小我就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

  我觉得自己就是爸妈的“克星”,我的出生就是他们受难的开始。

  我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我是早产儿,听奶奶说刚出生时的我只有2斤多重,小小的,躺在育婴箱里奄奄一息。

  对于我的早产,妈妈觉得是自己的错,在月子里整日以泪洗面,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好在我命大,在育婴箱里待了3个月,愣是捡回了一条命。

  也许是觉得我早产,对我有亏欠,即使在有了弟弟之后,妈妈也没有亏待过我,我永远和弟弟是一样的待遇,弟弟有的,我也不缺。

  我以为可以一家四口幸福下去,直到11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妈妈永远离我而去。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

  班主任把正在上课的我叫了出去,说爸爸在校门口,要接我回家。

  接我回家的路上,爸爸一句话也没说,到了家门口,爸爸突然拉住我,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但是我分明就很清楚的听到了四个字:你妈没了。

  这四个字太重了,打得我天旋地转,我只能本能的大叫、哭喊。

  妈妈去世后,我从她的柜子里翻出两件东西,一个是我出生后穿的一双小脚鞋,另一个就是早产时我戴着的病例条。一直珍藏到现在。

  现在,妈妈已经去世有24年了,我也已经结婚生女,但是在每当想起妈妈时,总还是会有几次忍不住大哭,没有机会孝顺她,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

  女儿有时候会缠着我讲外婆的故事,我通常只说两句话:

  她很爱我,我来不及爱她。

  来不及见面的宝宝,妈妈爱你

  @微笑看日出

  25岁,会计,月薪4000,现居郑州

  我和宝宝永别了,上个月6号。

  怀孕6个月,羊水突然破裂,被迫引产。看着一屋子崭新的婴儿用品,我很难过。

  我还来不及见面的宝宝,不,准确地说我们已经见了几次面。在ta还是一颗小“胚芽”的时候,到每次产检的时候。

  每次见面ta都会给我惊喜,这次给我看手,下次就可以看到ta的脸,ta的样子一次比一次清晰。

  我甚至预想到,ta的眼睛肯定像我,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ta的鼻子一定要像爸爸,高高的鼻梁,倍儿精神。

  终于,有一天,ta使劲儿地踹了我一脚。这也让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如果ta是女孩的话,一定像我一样喜欢粉色,所以她的小毯子我都买成了粉色,我要像小公主一样宠着她。

  如果是男孩的话,也一定像爸爸一样喜欢大海,所以他的鞋子是一排排的浅蓝。

  总之,ta不是像我多一点儿,就是像爸爸多一点儿。

  怀孕的6个月,我每天都活在对小家伙的憧憬之中。可是,即使ta对我这么珍贵,我还是没能保护好ta。

  都说,孩子是来讨债的,孩子,我等着你,如果真的有下辈子的话。

  下辈子,还做闺蜜,

  对你,我一定随传随到

  @丹姐

  27岁,前台,月薪 4000,现居衡阳

  想和大家分享我和闺蜜张玲的故事。

  11年前,我们相识。3年前,我再也打不通她的电话。

  我和她先后进入同一家公司,第一眼见到她,我可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有点儿嫌弃。她顶着爆炸头、长长的流苏耳环,整个人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本以为和她不会有什么交集。但是女孩子的友谊就是这么神奇。

  我们的熟络从“分享”开始。

  因为一次加班,我向她借宿。第二天早起后,因为要赶一个重要的约会,但又不好意思素面朝天去赴约。

  她看出了我的难处,二话不说将自己最好的护肤品都堆到我的面前,帮我捯饬。

  这次之后,我们的友谊就心照不宣了。好玩儿的地方一起去,好吃的东西一起吃,她知道我的喜好,我知道她的忌讳。

  但是,这些美好,在三年前她自杀的那天晚上戛然而止。

  因为和男朋友闹矛盾,她有段时间心情一直很低落,可能是因为我看着她被男朋友一再伤害还放不下,真是有些怒其不争:

  在她再一次难过,喊我去陪她时,我没了耐心,那晚我们彼此都说了重话。

  三年来,我时常在想:

  如果我能再多点儿耐心,也许现在她还在,我们还能一起逛街,相互陪伴,该有多好。

  我以为没有关系,我以为还有以后,我以为晚一点哄她也没关系......

  曾经嫌弃的名字,

  在你走后,成了我最好的礼物

  @女爰

  23岁,学生,现居内内蒙古

  我的爷爷是一个不太会表达感情的人。

  小时候,爷爷每天都会订一袋牛奶,他老人家早上喝一半,剩下的就留给我和弟弟。

  下午回家时,我和弟弟一定是争先恐后的爬上5楼,就为了争着吃牛奶上的那层薄薄的奶皮儿。不过爷爷总是悄悄的塞给我,说:“喝”。

  这段时光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回想起来很温暖。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爷爷会拉二胡给我听。当时年纪小,哪里欣赏得了二胡的美,只觉得不够好听,每次都将爷爷打断。反复几次之后,就再也没见爷爷拉过二胡。

  年纪再大些,爸妈离婚,父亲再婚,小我18岁的弟弟出生,渐渐地我就不再回去,与爷爷的联系就少了许多。

  再次频繁地见爷爷是在他生病住院以后,他在ICU,我和奶奶守在外面。

  爷爷走之前,我们又见了三次面。

  第一次他还蛮清醒,还可以聊天,躺在床上问我:可怎么办呀,动不了了。我一边给他按摩僵硬的右臂,一边跟他开着玩笑地说:等您好了,我们一起去。

  第二次见面,他已经不太能认得清人了,偶尔清醒时,我会大声问他我是谁。

  “是我大孙女啊!”

  “你想我不啊?”

  “我咋不想你啊!”

  最后一次见面,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否认出了我,他还是握着我的手说:“没事儿,好好的。”

  到现在,对爷爷的去世,我还没有什么真实感。

  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想起他,想起走廊尽头被黄昏的阳光映衬得暖暖的老房子,想起他坐在电视前,打着瞌睡的样子。

  我从来都不喜欢我的名字,觉得起得太随意,但现在却是他唯一留给我的东西。

  我能想象的最温馨的画面就是他抱着刚出生的我,脱口而出的那句:“这不是媛媛嘛。”

  什么时候会想妈妈?每天都想

  @风雨

  31岁,商务,月薪8000,现居深圳

  我和妈妈唯一一张合影是小学时候拍的。但被妈妈撕碎了。

  我站着,默默流泪。

  一旁的堂姐问:为什么要撕烂照片?

  妈妈说:不喜欢拍照。

  堂姐说:拍都拍了,真不喜欢也不能当着女儿的面呀!

  其实,我大概知道是为什么。可能自己不是亲生的吧。

  虽然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但是我不怪妈妈,她虽然没给我生命,但她给了我一个家。

  现在,我只有遗憾,遗憾妈妈在的时候,没能好好照顾她,没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她应该有很多的不甘心,以至于到最后都没能闭眼。

  在电视剧《请回答1998》中,德善爸爸问阿泽,什么时候会想妈妈?阿泽说:每天都会想。

  妈妈,我也每天都在想您。

  爸爸,走了,我伤心,但不遗憾

  @宇杰

  31岁,电台播音员

  月薪5000+,现居包头

  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我的父亲,因为肝癌去世...

  如果能再等上两天,他就可以过53岁的生日了。

  因为远嫁,因为还有一个不到两个月的宝宝,得到爸爸病重的消息后没能第一时间到他身边。

  爸爸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还总是安慰我说:没事儿,没事儿。

  孩子过了100天后,我立刻飞奔回家。

  我们彼此见面的时候,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我却哭了。因为那个曾经体重接近200斤的爸爸,现在骨瘦如柴。

  陪着爸爸的第43天:

  他安详地走了,庆幸地是他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

  陪伴爸爸最后的43天,是近10年来,陪他最长的时间。

  父亲走了,我很痛苦,但我没有太多的遗憾。病情无法控制,我在爸爸活着的时候做到了身为女儿能做的一切,虽然都是日常小事,说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爸爸应该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爱。

  父亲的去世,让我多了很多的感悟。

  我体会到了陪伴的重要,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陪伴。

  如果有一天,他们走了,就真的晚了。

  做你想做的事,尽你想尽的孝,趁还来得及。

  写在最后: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里,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3大难题,分别是死亡的恐惧、存在性孤独、生命的意义。

  这3个生命的终极难题,最终都关乎死亡。只要我们活着,就无法逃避对死亡的焦虑。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对死亡的焦虑,来自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生命将消逝的这一事实所产生恐惧,纠结,不解,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

  从人的心理发育和发展来看,“死亡焦虑”奠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基础,“死”铸就了“生”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一书中说:“你越不曾真正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因此,面对死亡是我们活出自我的开始,接纳死亡是爱上生命的前提!

  注: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部分采用化名。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想说却没来得及对故人说的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