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那些观赏性极强的武打场面绝对是成功的“法宝”之一。其诞生背后固然离不开优秀武指们所付诸巨大心血,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主角”——那就是威亚特技。尤其在上世纪电脑特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果没有威亚这个东西,武术指导们脑海里那些奇思妙想的画面恐怕很难在大荧幕上得以“成真”。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威亚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恐怕并不会感到陌生,很多人把它称作“吊钢丝”,而威亚这个名字正是根据钢丝的英文名“wire”直接音译而来。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让演员身上绑上细细的钢线,然后控制威亚的工作人员再以拖拽方式让演员吊在半空之中,这时他们便可以做出像翻腾、转体、飞翔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待后期制作时再用电脑特效将威亚痕迹抹掉。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威亚曾帮助影视从业者们摆平过不少困恼和麻烦:借助威亚,演员可以实现在“地面”上无法实现的动作,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为飞天遁地、飞檐走壁的绝世高手,由于吊威亚时不必考虑地心引力等等因素,这也为武指们在构思一些天马行空的动作上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还有动作设计难度过高,演员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之下,也不得不动用“威亚”上阵。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关于“是谁发明了威亚”这个问题上,坊间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说吊威亚的传统起源于日本电影,而刘家良也说过他为《云海玉弓缘》(1966年)设计“威亚动作”时,便是从日本电影《红影飞天侠》中汲取了灵感,后经过他和唐佳的改良,最终实现了将威亚运用于局部打斗的功用,并利用树枝,路灯等一切障碍物消除钢丝痕迹。到了后来的《独臂刀》和《大醉侠》,两人对这项技术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也有人说威亚的发明人是有着“中国特技摄影先驱”之称的董克毅——中国影史上有证可考的第一部“威亚电影”,早在1928年就已经出现,这部电影就是由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据说片中由胡蝶饰演的红姑利用威亚实现的“轻功效果”,就是董克毅想出的点子。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而由王晶监制的《精装难兄难弟》则有这样一段情节,陈百祥饰演的“银坛铁汉”牛达华(曹达华)去顶楼修理电视机天线时不慎掉落,所幸被电视线缠住救回一命,因此启发牛达华在日后的电影中吊起了钢丝。当然这只是一个恶搞的笑话罢了,威亚历史的确是由来已久,但曹达华的用威亚的年代已是《火烧红莲寺》几十年之后的事了。不过五六十年代以《如来神掌》、《千手神拳》为代表的一批神怪武侠片的确是引领过一阵“威亚风潮”。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不论威亚是出自中国的人原创也好,是日本人的发明也罢,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经过香港电影人的不断改良,最后一步步趋向了成熟和完善。这其中将这项技术真正发扬光大并运用到极致的代表人物,非程小东莫属。在他手里,威亚无疑成了承载其想象力的重要工具,像《倩女幽魂》系列里那些满天神魔的奇诡画面就是威亚的功劳,到了《笑傲江湖2》,他在威亚的玩儿法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像东方不败和令狐冲在竹林中穿梭的浪漫画面,令狐冲展示出惊世骇俗的“独孤九剑”,包括结尾处众人与东方不败展开的压轴大战,全都依赖于威亚完成,这也是写实动作片无法做到的。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由于威亚技术对于演员的武打功底要求并不高,再加上它一直以来都为奇幻武侠片所使用,所以不少写实派动作指导都对它“嗤之以鼻”,像成龙和洪金宝就曾公开表示:“威亚不利于促进功夫电影的发展”。然而程小东的威亚武侠片一经推出之后,却在香港影坛引发了巨大反响,甚至一度改变了观众的审美倾向,一时间,袁和平、董玮、元彬、元奎、江道海等众多武指都投身威亚片的浪潮之中,就连一向不接触这个的洪金宝,也在《一刀倾城》里让演员于空中滑翔。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威亚的话,李连杰的“佛山无影脚”以及《黄飞鸿之铁马骝》结尾的木桩大战还会不会载入史册,可就真不好说了。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不过吊威亚看似简单轻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较困难:首先是控制威亚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好其上下,前后和左右的移动速度和飞行高度等等,这样才能跟得上拍摄节奏,同时还得十分清楚威亚装在演员身上的哪个部位,才能从低点飞到指定的高点,也能给工作人员留出充分的拉动跑动空间。因此当时香港电影界还成立了专门的“威亚组”,意在培养出大批资深的威亚操控者。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当然,吊威亚也被很多演员视为“噩梦”。因为人一旦被吊在空中,一面要控制和掌握好身体平衡,还必须克服一定的心理恐惧,另一面还要保护自己不至于受伤。别以为威亚有钢绳拉着就一定“保险”,演员不慎从威亚摔下,或出现钢丝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像黄晓明在拍《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时便因威亚断裂从空中落下造成左脚粉碎性骨折,赵丽颖在拍《宫锁沉香》时,由于威亚控制人员没有掌握好时间和力度而致使她从马背上摔下。另外刘诗诗也曾被威亚勒到过脖颈无法喘气,而杨幂也有过吊了威亚后弄到整个手臂都是淤青的经历……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威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但如今的它仍然没有消失消亡,是因为目前人们还找不到比它更理想的替代品。特别是动作题材影视剧,吊威亚仍然是一项关键技术,即便是在绿幕拍摄已经相当发达的年代,演员们在做一些高难度的特技动作时还是离不开它。

因此,威亚还被引入到了好莱坞,像袁和平为《黑客帝国》系列担任动作设计时便用到了大量的威亚技术,而李安那部拿到奥斯卡小金人的《卧虎藏龙》,动用钢丝的次数也绝对不在少数。尽管这项技术有利有弊,但他们清楚的知道:在世界观众心中,威亚就是“中国武侠文化”其中的一个象征部分,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份。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除了影视剧之外,威亚还被广泛应用到了杂技、话剧、舞台剧和演唱会领域,尤其在实景表演环境之下,威亚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不过如今的威亚装置也是越来越先进,安全系数也是越来越高,这应该得益于电脑“擦抹技术”比起从前已有了飞跃性进展所致,因此,如今威亚的保护线已由一根钢丝改为两条钢绳。

这项电影技术是中国武侠片的传家之宝,也是很多演员们的“噩梦”

为了让同一台机器可供多人吊起威亚,人们又发明制造了由机械操控的威亚装置,即业内俗称的“大圆盘”。整个设备光重量就有2吨半,而圆盘内部更有复杂的机械装置,可随意操控其中任一演员或以一组为单位的演员的升起降落,尤其在表现群战的武侠作品里,大圆盘的使用让打斗场面显得更酷炫,更具千变万化的效果。

威亚技术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说到此处,其存在价值以及可取之处已经无需再过多赘述了,虽然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正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却被中国电影人玩得出神入化,可见其智慧之深之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