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在伏見城去世,將6歲遺孤豐臣秀賴託付給了「五奉行」長束正家、石田三成、增田長盛、淺野長政、前田玄以,遺囑要求由「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共同治理國家。「太閣藏入地」即他的領地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照管,由此建立了「后豐臣秀吉體制」。但是,由於德川家康勢力逐漸擴大,幾乎獨攬政權,引起其他大老的極度不滿,在1600年暴發武力衝突。這場衝突德川家康成為「天下人」的關鍵之戰——關原合戰(關原地處岐阜縣。日本「關東」、「關西」即以關原為界分界)。

「關原合戰」後,德川家康對降伏和制服的原敵軍陣營的大名進行了「除封」(剝奪領地和俸祿),對原「大老」毛利輝元、上杉景勝等進行了「減封」(減少俸祿),同時對自己一方的大名和部屬進行了「加封」和「轉封」,從而開始形成「親藩大名」(德川血親一族)和「譜代大名」(關原之戰前跟隨德川家族的大名)集中於近畿及東海道和關東等地區,「外樣大藩」 關原之戰後臣服德川家族的大名分布於東北、北陸、中國、四國、九州等周邊地區的格局。這一格局在江戶時代貫穿始終。

當時,豐臣秀吉的遺孤豐臣秀賴仍居於大坂,「后豐臣秀吉體制」雖然分裂,但是並未徹底解體。1603年,德川家康根據豐臣秀吉遺命,將其孫女千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之女)嫁給了豐臣秀賴,和豐臣家建立了政治聯姻。關原之戰以後,德川家康權力雖然迅速擴張,但朝賀時豐臣秀賴仍處「雁行」的大臣之首,每年舊豐臣系的大名賀歲,也首先前往大坂城。年輕的豐臣秀賴繼續作為豐臣秀吉體制的象徵而存在,成為德川家康心頭之患,於是德川家康運用權謀對豐臣秀賴進行「修理」。

德川家康「鼓勵」豐臣秀賴廣建寺社,試圖以此消耗其財產。豐臣秀賴沒有違抗,修建了眾多寺社。但是,令豐臣秀賴始料不及的是,他與佛結緣、修建寺社的善事,卻不經意修建了自己的「墳墓」,使自己遭受滅頂之災。

1586年,豐臣秀吉仿照奈良東大寺,在京都東山建造了方廣寺。1596年閏7月大地震,寺內高16丈的木質大佛倒塌。德川家康建議豐臣秀賴重建。1614年大佛竣工,預定8月3日舉行落成典禮。但是,根據幕府儒官林道春的解釋(實為德川家康授意),大鐘銘文「國家安康君臣豐樂」一句,是詛咒德川家康分崩離析(將「家康」的名字分拆)、祈求豐臣家萬世繁榮。這一「文字獄」式的指控,史稱「方廣寺鐘銘事件」。

對這一指控,豐臣秀賴堅決否認。但是,德川家康堅決咬住不放,要求處置銘文作者清韓,並提出了三個苛刻的條件,讓豐臣秀賴選擇其中一個:1.豐臣秀賴的母親淀君作為人質,留居江戶;2.豐臣秀賴遷出大坂城,前往大和郡山城;3.淀君和豐臣秀賴母子遷居安房國或上總國,由幕府給與俸祿。接受其中任何一個條件,無異於向德川家康俯首稱臣,豐臣秀賴當然拒絕。雙方矛盾迅速升級並呈白熱化狀態,於1614年冬天和1615年夏天爆發了史稱「大坂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的兩場會戰。1615年5月7日,大坂城天守閣發生大火,豐臣秀賴母子葬身火海。大坂城陷落後,豐臣秀賴8歲的兒子被逮捕並在京都六條河原斬首。7歲的女兒在鎌倉動慶寺出家為尼,法號「天秀」。戰後根據德川家康下令點驗的首級達14530餘個。5月14日,豐臣氏餘黨600多人的首級被暴晒京都街頭。豐臣秀吉的墓以及在京都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亦遭幕府破壞,其屬下或被處死,或被追捕。

圖:方廣寺鐘銘


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期三英傑之一,與日本著名政治家織田信長齊名。

他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1537年-1598年),日本戰國時代的地方大名、繼室町幕府之後,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他的一生被日本民間傳為佳話,堪稱創奇。從一個普通貧苦人家沒資格擁有姓氏的孩子,逆襲成為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人物。

豐臣秀吉對日本最大的貢獻,是他的政策改革在日本封建體制下具有劃時代意義,使日本在中世紀類似於中國隋唐的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製成功過度。同時確立了日本士、農、工、商的基層身份,從而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在日本社會中。

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開始表達,妄想建立亞洲帝國。計劃首先佔領朝鮮,在進中國,最後征服印度。

1592年瘋狂的計劃,終於在豐臣秀吉率領的700艘戰艦,20萬步兵,9000水兵跨越朝鮮海峽登入,並迅速攻佔朝鮮首都漢城,並進軍陪都平壤。朝鮮王朝迅速向明帝國求助。

明神宗立刻派遣遼東提督李如松與兵部侍郎宋應昌率領精兵四萬餘人,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消滅日軍。在明軍的幫助下朝鮮三道水師提督李舜臣平壤反擊戰讓20萬日軍只剩下六千五百二十人,豐臣秀吉夢碎平壤不得不與大明朝和談。朝鮮兵敗後,鬱鬱寡歡的豐臣秀吉不久病世。

妄想打敗大明王朝是豐臣秀吉最大的敗筆,這也是豐臣家足只經兩世就滅亡的根本原因。


應當承認,出身低下的豐臣秀吉能夠成為統一日本的「天下人」,其勵志人生和傑出才能值得肯定。不過,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期間和統一日本之後也犯下了一些致命錯誤、從而導致自己的政權二世而亡,豐臣氏也落得了滅族的可悲結局。我們可以將導致豐臣家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列舉如下:

一、未能徹底擊敗自己最大的政敵德川家康、在政權內部埋下了一顆最大的定時炸彈。1582年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迅速打出「為主公復仇」的旗號、佔據了輿論高地,他也成功擊敗了明智光秀、柴田勝家、瀧川一益等覬覦最高權力的競爭者,徹底掌握了舊主信長的江山。然而秀吉的專權引發了信長之子織田信雄的不滿,信雄遂聯合信長的忠實盟友德川家康與秀吉對抗。在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實力佔優的秀吉未能擊敗家康。雖然家康之後向秀吉表示臣服,但他從未真心對秀吉效忠;統一日本後,被轉封至關東的家康仍然是秀吉政權下最強力的大名,擁有250萬石領地,家康也並未參加文祿·慶長之役,這令家康擁有了顛覆豐臣政權的實力基礎。當然,秀吉對家康的潛在威脅同樣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為了制約家康還設立了「五大老」合議制度,希望藉助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等有利大名的力量壓制家康。但當時唯一能夠制約家康的人只有前田利家,當利家於1599年逝世後,再無別人具備與家康抗衡的實力和資歷。總之,當秀吉和他最倚重的顧命大臣前田利家相繼逝世後,國內已經無人能制衡家康,家康才得以干預豐臣家內政、重新奪取天下。

二、貿然發動文祿慶長之役征伐朝鮮,導致文治派和武斷派的對立,也使忠於自己的西國大名實力損耗嚴重、削弱了統治根基。秀吉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也希望通過對外戰爭的勝利增加威望,於1592-1598年先後兩次對朝鮮發動戰爭,都動員了數十萬軍隊參戰,但侵朝戰爭以失敗告終,這不僅極大消耗了人力物力,戰爭中負責管理後勤的石田三成等奉行又與直接作戰的武將產生矛盾,雙方相互指責對方未盡職守,由此引發了文治派和武斷派將領的衝突,使秀吉的統治威望受到極大影響。更重要的是,作為遠征軍的主力,參戰的西國大名們損失慘重,而與秀吉不和的東國大名卻幾乎毫髮無損,秀吉的侵朝戰爭也極大改變了國內的政治格局,削弱了他對地方大名的控制力,這也為秀吉逝世後大名之間的混戰埋下禍根。

三、「殺生關白」事件導致豐臣家族的繼承問題和政權的內部動蕩,使秀吉失去了唯一有能力的繼承人。秀吉為了保證自己親生兒子豐臣秀賴的繼承權不受威脅,強令已經出家的養子豐臣秀次切腹自盡、還將秀次一族幾乎趕盡殺絕,此事也株連了許多大名。秀次之死對豐臣政權的負面影響極為惡劣:秀次作為豐臣家族中唯一的成年者和家督,具有較為豐富的政治經驗和人望,秀次家族被滅一事導致豐臣家族勢力削弱,當秀吉逝世後,豐臣家族就陷入了完全沒有本家支持的危險狀態;另外,被捲入「殺生關白」事件且又令秀吉不滿的大名全部都在關原之戰中加入德川方成為東軍。除了在向朝鮮出兵時文治派和武斷派的對立外,秀次之死才是豐臣家和豐臣家臣團決裂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導致關原之戰的重要原因。


豐臣秀吉之所以能上位,也是在勢力變大之後,從原有的領主手中搶過寶座。那個時代是弱肉強食的時代,誰拳頭硬誰就是老大。

所以,如果繼任者沒有能力駕馭,很容易被其他權臣取代。豐臣秀吉的兒子年幼,鎮不住手下的德川家康,所以,必然會被取代。


秀吉出身註定了他的命運,戰國沒有譜代重臣,能走下去的有幾人,齋藤道三不也一樣,相比德川家康雖然開始只是一介小大名,畢竟三河武士根基還是有的,又是織田信長的可靠盟友義弟加親家,本來織田死了,上位的就應該是織田家的主子,秀吉一個家臣上位已經給自己埋下禍根了,更何況他還沒從真正意義上降伏德川家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兒子太少也是致命一擊啊,戰國血脈也是相當重要的,又打了兩次朝鮮戰役,他應該知道德川的野心,否則不會極力撮合秀賴與家康孫女的婚姻,只可惜德川還是上位了,我認為德川家康上位是理所當然的,他應該也具備天下人的能力。我個人認為家康比秀吉牛叉


1.繼承人問題的後遺症,殺了關白秀次扶秀賴上位,引起非議。

2.寧寧為首的尾張派系武將和淀姬為首的近江文官集團的矛盾。

3.窮兵黷武,侵略朝鮮進犯大明,得不償失使德川家康坐大埋下隱患。

4.不是公卿世家和源,平武家身份,根不正苗不紅,一路運氣上位,除了鐵杆粉石田和養子宇喜多少數人外,其餘都是見風使舵牆頭草,秀吉一死都依附家康了。


前面幾個回答要麼分析軍事要麼講歷史百科,沒有太大意思。個人認為:一、五大老資格最老的利家去世太早,猴子政策實行推廣人最重要的支柱倒了;二、猴子對小老婆太偏袒,直接導致大老婆北政所留給烏龜財產,還有猴子的幾個狗友將軍(還算能打),大老婆的關係人脈不得了;三、關原之戰,軍事實力戰略部署先不論,石田與烏龜對人心的揣測,那還是烏龜老辣的多,石田當個財務採購還行,打仗的話,烏龜等級更高,石田也瞎居然信任二五崽,臨陣倒戈就不說了;

總之猴子政權急速倒塌,是個人晚年婚姻問題,以及個人作風問題;他小聰明很多,但文韜武略其實還比不上明智光秀,就更不要提信長了;


豐臣秀吉,僅僅是霸主,跟著中國人的東周列國學的。各地大名,只是臣服於豐臣秀吉,而非是豐臣秀吉的屬下。豐臣秀吉的兒子根本就沒這能力去統管,特別是德川家康。另外,日本天皇從誕生到現在仍然這一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