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其實最早遷移到南方的是客家人,客家人先祖黃氏就是春秋時期中原河南黃國(潢川)貴族人,後來戰國時黃國被滅,黃氏客家先祖開始遷移,秦軍任囂趙佗率秦軍南下,秦軍後來留在南方廣東,我正是其後代廣東龍川佗城客家人,小鎮佗城客家人有近兩百姓氏,家家戶戶祠堂拜祭趙佗,據我家老族譜記載了當年先祖剛到山區的情景,現在有些人說客家人只能在山區生活是因為廣府人,潮汕人先來佔了珠三角和潮汕平原,其實是多麼無知可笑,二千多前秦時,珠三角的場景是只有廣州幾塊陸地,而且是沙灘,越秀山只是半島而已,珠海中山是淺海,珠海中山只有島嶼,而且荒無人煙,珠海三灶島是發現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但是這些古人類與現代人毫無關係,廣東現在土著人原居民,是楚地遷移到的畲族人,瑤族人,至於客家人為什麼到山區地帶,當年的山區,生活物資豐富,野生動物,野果野菜遍山都是,珠三角才是荒涼之地只有沙灘海島,即使有豐富的漁產,就憑古代捕撈技術,難以收穫,潮汕平原也是同樣問題,珠三角最早的人類是八百多年前才出現主要是傜人畲人,廣府人只是生活在廣州佛山一帶,早期客家人先祖初到廣東與當地土著人畲族人瑤族人友好往來,帶來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術,當然在長期和平共處生活交流,語言也相互需要溝通,畲族人為了與中原漢族客家人溝通,肯定要學會中原漢族語言客家,而客家人先祖也一樣,數百上千年後畲族人會講客家話不奇怪,中國有句老話少數服從多數,在客家地區客家人多過畲族人瑤族,畲族人瑤族會講客家話是再正常不過,本人去過粵北講土白話地區,發現當地瑤族人會講流利土白話,說明了少數民族生活漢族人聚集區,他們就會講漢族人語言,廣州附近地區有些畲族人村落,這些畲人其實是古代畲族人與白話佬融合後裔,他們講白話,人稱蛇(畲)佬古,總之畲族人與任何族群同住相鄰,畲族人都會講該族群語言,潮汕鳳凰山的畲族人同樣會講流利的潮州話


客家人的五次大遷徒是假的,客家人的源流真相是贛北人與瑤畬結合的結晶,否則也沒法解釋客家話源自古贛語!現代DNA線粒體也支持這種說法

房學嘉老師經過兩年的考察和思考,提出了「客家人是瑤畲人漢化的結晶」。這就全盤否定了羅香林的「衣冠南渡」學說。因為羅香林僅僅根據個別族譜撰寫的衣冠南渡是經不起歷史考證,何況客家人族譜造假嚴重。

謝重光的《客家源流新探》一書中也完全否認了羅香林的「衣冠南渡」學說

謝重光從民族習慣,生活飲食等方面抓住客家人特點,否定羅香林的遷徙說。房學嘉則根據史料和家譜,還原梅州地區畲瑤人漢化過程,否認羅香林客家遷徙說。

1997年,河南十多位教授學者聯名簽署反對羅香林的「客家五次大遷徙」、「紫金說」。可以說,羅香林的造假運動遭到海內外權威專家一致的反對!

客家人還把廣府人孫中山、潮汕人李嘉誠「考證」成客家人。荒唐!

關於孫中山,我有必要澄清,他是正宗的廣府人。

如果孫中山不是名人,他永遠是廣府人。翠亨孫氏是一個典型的廣府村莊:

翠亨孫氏說的是一口地道的廣府石岐話,不會說客家話。

翠亨孫氏住的是三間兩廊結構的廣府建築,不是客家圍屋。

翠亨孫氏舞獅是廣府南獅,不是客家獅。

翠亨孫姓吃的是香芋扣肉,不是客家釀豆腐和梅菜扣肉。

翠亨孫氏聽唱的是廣東音樂,不是客家山歌。

翠亨孫姓是廣府裝束,沒有客家涼帽和客家藍衫。

翠亨孫氏有纏足陋習,這也是廣府民系及中國大多數漢族共有的陋習,而客家人是沒有此陋習的。在《孫逸仙傳記》一書的作者林百克途述孫中山反對母親給姐姐纏足的對話。孫中山的母親斷然說:看看客家人吧,沒有一個纏足的。你想你姐成為一個客家婦女還是中國婦女?你想她成為我們中間的一員還是成為一個外鄉人?可見孫中山的母親對客家人的蔑視。

由於當時民系的隔閡,清朝時廣府與客家互相仇恨,而孫中山的母親是崖口村廣府人,她只嫁廣府人,而不會嫁客家人。孫中山的母親對客家人的蔑視在美國人林百克的《孫逸仙傳記》有祥細的描述。

紫金的孫璉昌是被羅香林虛構的遷入中山涌口村的始祖。但實際上,按紫金的《孫氏族譜》記載:璉昌公,移居增城,於後未知。連紫金的族譜也不知此人遷到增城後的去向!只知孫璉昌遷入增城就失蹤了,總之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也沒有實物證實孫璉昌是遷到中山,全憑羅香林虛構杜撰。紫金的孫璉昌與翠亨的孫連昌不是同一個人。而根據翠亨《孫氏族譜》告訴我們,翠亨孫氏來自東莞上沙村,不是紫金。兩地的族譜都明確地告訴我們,紫金孫氏與中山翠亨孫氏沒有源流關係,羅香林造假已真相大白。

翠亨孫氏每年都有到東莞長沙村掃墓的傳統,彼此承認族源相同,拒絕承認紫金孫氏。

對於翠亨孫氏所用的語言,孫中山的胞兄的後裔孫滿、孫乾給出答案:「或有人言,翠亨孫氏為客家人,講客家話。翠亨附近確有客家村,村民講客家活。唯吾翠亨孫氏並非客家人,也不講客家話。國父同吾輩談話講廣州粵語,與部下講話或用國語。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國父講半句客家話。」

對於自己被客家,對於客家人的意淫,翠亨孫氏十分憤怒。當時孫家內部為消除這個客家人刻意製造的「誤會」,於1998年6月6日達成一致共識,發表了名為《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的聯合聲明,並特意讓《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公開流傳出來,裡面非常明確地否認了所謂的「孫中山客家論」,特意寫上:「唯吾翠亨孫氏,並非客家人,亦不講客家話。」其第一頁簽名里就有孫科四個孩子的簽名,現原件保存於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孫中山的母親也是廣府崖口人,所以孫無論母系還是父系都是一個正宗的廣府人。


客家人、雷州人、潮州人、廣府人都說自己與土著融合,那廣東土著人的存在哪?據「磨刀山遺址」,在舊石器時代,廣東就出現了人類-智人 !距離今已有80萬年,遠超6000年前的非洲土著人!數以每年100人增長,廣東土著人就有8000萬人口,崖語、新民話(新民縣)自然就是廣東土著方言,這與人數非常接近外,還有不少證明廣東土著人的生活風俗、習慣、語言!據講崖語、新民話為7600萬人(包含客家),關於客家大遷途是不是謊言?我們無法查實,但我們廣東土著人就一直存在!看看潮州人數約為600萬,雷州人數約為500萬,廣府人數約為500萬(包含新戶籍人口)

關於我們廣東人的歷史記載,公元2600年客家人是最早進入嶺南以東的地方,也是梅州客家文化最早融入嶺南文化的中心,如梅州、贛州、漳州!梧州、賀州都是客家文化聚集中心。客家人從中原進入嶺南,學習了廣東文化,稱之為客家話!而河源、惠州一直以來都堅稱自己為「本地人」,卻從來沒有說自己是客家人,並不像梅州客家人一直這樣說「崖就系客家人」,客家人的歷史雖震耳欲聾、赫赫有名,畢竟那是客家人的奮鬥歷史,而我們河源人、惠州人,也絕不會去搶奪他人有戰功的歷史!為何河源、惠州一直堅稱自己為「本地人」,因為是客家人學習了他們的語言,稱為客家話,導致了外人對廣東的誤解!崖語才是廣東土著人的語言,惠州人、河源人是土著人的後裔!

梅州客家人會很自信告訴國人,崖就系客家人!而河源、惠州的人卻說「企家人」,會說自己是「本地人」,這就是客家人學習了本地人的語言,導致外人誤解廣東都是外來人種,「馬壩人遺址」,重新理清了我們廣東土著人的存在,且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後裔!而廣東土著人的歷史,一定要「黎」清事實,絕不能像某些人隨亂認祖!以南雄縣為祖宗地,卻以廣信縣為祖宗言?這種半夜三更出來賣臭豆腐的東西也只能騙騙鬼!分清黎清事實,才是廣東人該做的事情!

關於梅州客家人的歷史確確實實源自中原,他們不單有族譜記載,還有先祖逃難、被貶留下的「跡痕」,而躲避戰爭的中原皇室,進入嶺南後才有今天的梅州客家人,而河源、惠州卻不同,本地人與客家人的祖宗不符,雖語言上能夠互通,並沒有證明惠州、河源也是中原後裔,特別是梅州客家人,他們有一道菜是「燴面」,這也是與我河源人、惠州人不同的地方,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客家人進入了惠河城市!總體來說河源、惠州並不認可自己是「客家人」,而是說自己是本地人!本地人性質就是土著人後裔!客家人舞獅子,而本地人卻有舞麒麟,這些文化雖不能說明什麼?但梅州客家人?的文化飲食是有一道「燴面」的,而河源、惠州「崖人」是不吃麵食的,關於客家燴面與河南燴面的相似,是接近中原文化的!梅州風俗與河源、惠州有不少差別,如梅州客家人過年有祭祖、清明祭祖,而惠州本地人卻選擇中秋祭祖,這明顯與中原文化有差異的!這些倒不是區分「土客」的大問題,倒是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中原,這是梅州客家人的歷史記載,而惠河人卻認為自己是「本地人」,以馬壩人後裔更為準確,與磨刀山的遺址,更有見證!廣東土著人是有大多數後裔的!

「客家人大遷途」進入了嶺南後,並沒有完全進入廣東,而是以粵東進入了梅州、漳州、贛州、梧州!正是這種「土客不分」,導致了廣東像是沒有本地人的土著人,正是這種誤解超出我們無法達成一致!就連我們廣東土著人都要常常堅稱自己為「本地人」,是因為廣東土著人是「崖人」,講崖語,而不是中原人學習了廣東文化,稱之為客家話!當然有的人會誤說土著人是「俚人」,也就是講「廣州話」的後裔,如俚語是土著人的方言?那這個語言應該會很多,從80萬年的磨刀山遺址算起,後裔應該有6000萬左右!而講「廣州話」的人在少數!在我們廣東廣西都認可白話來源為「廣信縣」,既然是來源廣信縣,俚語自然不是本地方言,廣州還有200萬崖人講崖語有,這個龐大的語言體系,才是純真的土著後裔,以及遍布廣東的崖語、新民話,多少說明了廣東土著人的語言正是崖語!廣東人的祖先是「馬壩人」,,而不是從中原而來的「遷移者」,特別是廣府人,廣西向來不認可廣府人的存在,這與廣東不認可廣府文化一樣,在兩廣嶺南文化如此相似之時,廣西白話區也是少數,大部有壯語、柳桂話、崖語、客家話、唯獨白話是少數!

廣東土著人就是講崖語、新民話的後裔!在粵東西南北每個角落都有講崖語、新民話的後裔,廣州崖語有200萬、江門台山、新會崖語120萬、茂名湛江為400萬、韶關、肇慶、雲浮、深圳、海南以及港澳都有崖語,更不用提河源、惠州兩市,正是這兩座「保守城市」,一直任性保留廣東土著文化!遍布在廣東每一個角落,都散了廣東土著人的存在~馬壩人的後裔!我們大部分廣東人並不是都外來者,相反外來人口只是一小部分!


本人真不想在廣東漢民系之間講不利於團結的話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政府從1953年對民族調查工作至1990年確定56個民族至今。客家人是漢族國家確認!教科書都出版很久了!這是絕對不充許任何人、任何媒體用任何形式來篡改的!如嚴重的可得小心派出所民警找上門。

客家人為什麼大多住山區?這個得問我們的上代?自入廣東400幾年,現在是會改變的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另有部分畬族人講客家語就不奇怪了,有的客家與畬族住不遠,畬族的話被客家人同化;加上當對政府都會把住山區的人遷出城、鎮,以提高他們的生活。三國演義、三國志里的人物可隨人的想法去誇張?民族、民系可是關係到國家的安定團結!勸各位慎言!

畲族人之所以被多數人認為是講客家話,那是因為受到了漢語客家話的影響所致!其民族母語原本不是漢語客家話!

畲族人歷代刀耕火種,不納糧稅,在明代抗稅,起畲兵作抗稅起義,受到了明軍的打擊,所以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畲族廣泛分散四處的現象!

為什麼他們講類客家話,那是因為還未完全漢化,就受到了明軍打擊,分散到各處!

畲族是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的,屬於「苗瑤語布努話」! 大家看下畲族本來的母語布努話:

完全與客家話不一樣哦!

下面是一個畲族朋友關於客家話與畲語的文章截圖:

綜上,本頭條問答大量所謂專家可休矣!尤其是那個浙江大學的某報的編輯。其言論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似乎他已經穿越過了秦漢唐宋!可笑之極!

客家風俗與畲族差別是非常大的!

1畲族人是不吃狗肉的,狗是畲族的守護神,被稱之為「龍麒」!畲族人是不殺狗食狗的。

而客家人是非常喜歡食狗肉煲的!如此懸殊的飲食習慣及信仰,這麼大的文化衝突,客家人怎麼可能是畲族漢化?

2畲族人過「三月三」及「招兵節」的!客家人是不過的!客家人過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春節!

3 畲族長期實際畲族四姓族內婚姻制,即長期實行「盤,籃,雷,鍾」四姓互相通婚!本姓的只要過五六代就可以通姓!

畲族《高皇歌》里的婚姻詛咒,相信古代的畲族沒人敢不遵從。

而客家人則嚴格尊守了「同姓不婚」的祖訓。本人長期研究粵閩贛族譜,只有到近代客家族譜才出現同姓婚姻的現象!然,縱觀畲族的族譜,四姓族內婚姻是非常普遍的,到了近代與四姓之外的漢族姓氏通婚開始增加!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網路上非常多的所謂公知在黑客家!這是非常無知醜惡的心態!


傳聞畲族講ngói,客家講ngài,是指兩個族群的第一人稱,雖然有小部分例外,但大體上是正確的。

根據1981年出版的《畲族簡史》,畲族在廣東省分布人口較多的縣份是潮安、大埔、海豐、博羅、增城5縣。那麼為什麼進入新世紀以後的統計數字裡面大埔成了純漢族縣呢?因為1981年的《畲族簡史》是根據清代的地方志撰寫的,然而早自上個世紀初開始,大埔縣第一人稱講 ngói 的逐漸轉變為講ngài,故而新世紀初的調查認為大埔並無畲族。然而事實上如果按血統來統計,大埔境內有大量畲族後裔聚居的事實不容否認,只是他們處於「隱形」的狀態,語言的原有特徵也幾乎都全盤丟失,讓人無法辨認罷了。有台灣學者調查認為目前楓朗、光德、桃源3鎮有一小部分屬於鳳凰山區的山民其實就是畲族,並且他們之中還有一些人到現在還傳承著第一人稱讀成ngói的語言。同樣位於鳳凰山脈北麓的豐順的潭山、茶背我親身去過,可以肯定在豐順潭山、茶背的,當地人自稱「蛇螺譮」的一種客家話確實符合對畲族語言的傳聞。我和潭山、茶背當地人交流過,他們在和我們交流的時候通常會轉換成接近黃金鎮客家口音的客家話,但他們內部講的話(即所謂蛇螺譮),我們幾乎完全聽不懂,聽感上讓人懷疑是江西省的某種小範圍方言,因為語腔有點像,偶然會讓人感覺比江西客家話更難聽懂。這些潭山、茶背地帶講蛇螺譮的人和我們這些外來人交流倒是沒有語言障礙,因為他們除了懂得比較大眾的黃金鎮口音之外,居然還熟通潮州話,所以,包括漢語客家話、潮州話和他們鄉里的蛇螺譮,都能熟練掌握。但他們目前和前面提到的大埔楓朗等鎮的山區小眾一樣,也將自己視為客家人,只是心裡也明白自己的語言和大眾的客家口音不同罷了。另外,聽來自豐順北斗、建橋、龍崗三鎮的人說,這三個鎮也有姓藍和姓鐘的畲族,但被劃歸了漢族,並且他們的語言可能已經完全沒有半點畲族特徵,也就是說第一人稱不再讀成ngói。

畲族語言具備特別多接近粵語廣州話的辭彙和表達法,而且都是底層詞(基礎詞)。比如前面提到的第一人稱,還有「看」說成「睇」、「睡覺」說成「瞓覺」等等。而漢族的語言之中把「看」說成「睇」的僅僅是嶺南的漢語方言而已,這明顯證明了畲族的語言發祥於廣東一帶。但到底畲族語言中那些接近粵語廣州話的辭彙是來源於粵語廣州話,抑或是畲族語言本有,則未有結論。


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這樣看,首先客家人主要確實是從北方南遷而來,趙佗的五十萬南征大軍是首批大規模南遷中原人,之前應該還有小部分探路人。秦始皇灕江運河的開通,也為大量中原人南遷廣西提供便利,也更好的解釋賀州玉林北海是客家人聚集的原因。

那廣東的原住民哪裡去了?我認為,在客家人到來之前,中原人的文化和生產力更為先進,而廣東原住民就野蠻落後得多,人口增長緩慢,加之可能居住的比較分散,在與以整族南遷中原人衝突中處於不利之勢。因此,原住民要麼戰死要麼被客家人歸化,還有小部分被趕進更偏僻的山裡,這就可以解釋瑤族人小聚居的原因了。

所以我認為,客家人不完全是北方南遷之人,有部分是歸化的本地人。這可以從客家方言多樣性可以看出,有些地方,隔村隔鎮口音就有區別。

圖片來住網路,與原文無關。錯誤難免,有興趣者共同探討。


只說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南方壯族的都不會壯語都說漢話,他們和漢族有關係嗎?我舉例子只是想告訴你,當你生活在一個圈子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說一種語言的地方里,你唯一的下場要麼被消滅,要麼整族搬走就是這麼簡單。現在看社會這麼合皆,放在幾十年前別說不同族,就是不是姓在一個以單一姓氏的地方生活都可能被壓迫的搬遷。說幾十年前太遠就現在可能有些比較守舊的地方小姓人家在一個地方都可能存在壓迫。像很多早期到廣東三大方言區工作生活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學會了當地的方言,第一代可能存在口音,二代之後和本地人基本上一模一樣,人家不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人家是遷二代


「山中自稱盤瓠後,……謂之河南來,繇陳元光將卒始也。」

全國畲民一致認同本族群來自今粵、閩、贛三省交界的鳳凰山。考古與文獻資料及畲民記憶,早期鳳凰山包括如今韓江、榕江、九龍江、晉江的四江流域。漳州蓮花池山舊石器遺址、晉江深滬灣舊石器遺址時間均為40萬年以上,從時間與生活方式看,此兩處古人處於直立人階段,專家根據考古資料,認為是元謀人的一支先向南後沿海岸線往東而來。

畲民的Y染色體M7非常古老,是一種原生成分,而不是通過交流而獲得自其他民族的。非常特別是有很高頻率FIa單倍體,其他民族很少見。FIa是古老單倍體,並且流傳到了其他各個語系的人群,說明畲族的FIa並不是瓶頸效應造成的。

客家人,客天下,何為客又何為家,鄉音未改,擇鏡而居為客家也。

客家人先民自先秦造阿房宮時期,就已經有部分入嶺南,而後五胡亂華客家人群第一次大南遷,五代十國之亂客家人群又有大南遷,安史之亂客家人群大南遷,涯山之戰大宋亡,客家人最後一次大南遷,完全脫離中原漢文化,在宋亡時之前因戰亂南遷的客家子弟已經奮起反抗,像文天祥等人,在宋之後客家人在嶺南地區也經歷過幾次大遷,明時期湖廣填川大量客家子弟遷入西南,清時期客家人與先入的其他族群土械之爭一百於年,這也徹底促進了太平天國客家子弟軍反清的情況,把土崩瓦解的清朝推向滅亡的邊緣,但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導致了大量客家人怕被誅殺,逃亡海外,奠定了客家人分布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的局面。

客家人和畲族不是同一個族群,但同屬中華民族,客家人和畲族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客家人有漢族百家之姓,有傳承古老的漢文化,而畲族只有雷,藍,盤,鍾四姓而已,畲族有自己的語言,服飾,文化,信仰等等,客家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化,文字體,服飾,建築,戲劇等等,但客家人的一切都歸結於璀璨的漢文化


客畲混血在長期雜居中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混血佔主導地位還是個別現象?客家的形成主要是南宋末年避難來到贛南五嶺地區的相對北方人,因為你無法想像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能從河南一路逃到廣東!你最多走個幾百里!這樣推動了一路上的人向南避難,梯次向南。所以集中在嶺北的客家先民很可能是原來定居在贛北一帶的居民。而不是直接由中原而來。從語言學分析,客家話和贛語有緊密的聯繫。苗瑤先民從黃河流域向西南遷徙的過程中,在漢朝時期已經形成了武陵蠻。小編說武陵蠻是楚人敗逃後裔。是可能有部分楚人參與了武陵蠻,不過楚人本身很大的基礎成分就是苗瑤先民,只不過楚人大量吸收了中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楚文化。畲人何時從苗瑤先民里分出來的,應該有據可查,它們的確和苗族尤其是瑤族有非常相似的語言文化和習俗。目前畲族定居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安徽的是建國後的浙江水庫移民,上述其他省的是古代自然分布。所有畲族幾乎放棄了民族語言,都通用所在地漢語方言。廣東福建江西我不知道,但是浙江的畲族本已同化於漢族,改革開放後,為享受少數民族政策雷、蘭、鍾三姓集體要求改回畲族,他們對狗的尊敬已不如以往,原因是重新做回畲族的可能不是真的畲族或者是沒有畲族傳統的畲族了。全國有不少畲族民族鄉,但只有在浙江麗水有一個景寧畲族自治縣。如果真的如小編文中所述,客家人是南逃宋人和畲族的混血後裔,那麼應該就不可能再有號稱畲族的人存在了,攀龍附鳳或者避免災禍的心理都會使任何一個畲族號稱自己是客家人!然而在解放前並沒有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情況下,並沒有發生只有客家人,沒有畲族人的事,畲族在聚居的山區還是大量存在。他們自稱「山哈」,就是漢語山客,山裡人的意思。而客家人自稱「哈卡」,就是漢語客家的意思。兩個自稱有相似又有區別,並不是同一個稱呼。說明這兩個族群當初的確有交集,甚至畲語吸收了大量的客家辭彙。也有人說客家就是畲族搖身一變改了稱呼,的確苗瑤先民和華夏先民血緣相近,就算混血父系基因也都是O系,但是還是驗的出區別的。真要查客家是不是畲族,驗一下基因就知道了。但是整個一族冒充漢族,是個多大的系統工程?修修家譜就真能做到?整個語言文化風俗習慣都要改,還必須沒人透露,那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是個別案例。綜上所述,客家人不是畲族,畲族也不是客家人,客家人也不是南逃宋人和畲族的充分混合,也不是畲族整體改稱漢族客家人。他們只能是互相影響,而且還是客家人大量影響了畲族。我個人認為,客家人是南逃贛北宋人後裔,而當時深受客家人影響的部分瑤族形成了畲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