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瑩瑩 本報實習記者 王舒嫄

  4月8日,中國建設銀行攜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佈的《中國私人銀行2019:守正創新 匠心致遠》(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爲147萬億元,預計到2023年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有望達243萬億元。未來幾年,高淨值人羣的資產配置將從房地產、企業股權向金融資產進行更多的轉移。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改變業務模式,真正瞭解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和真實的風險偏好,提升投研和資產配置能力。

  高淨值人羣和財富總量增速放緩

  波士頓諮詢公司測算,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規模總量爲147萬億元,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中國財富市場體量世界第二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不過,受到2018年外部經濟環境、監管環境和資本市場表現的影響,2018年國內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增速僅爲8%,較過去五年顯著放緩,尤其是股票、信託、私募類產品的增速都有較明顯下降。

  在區域分佈上,報告指出,隨着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底,已有10個省市邁過了高淨值人數5萬名的門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五省市高淨值人數均超過了10萬人。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爲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得益於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湖南、貴州、安徽、廣西、四川、湖北等省份的高淨值人數增速較快,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報告顯示,2018年,隨着國內經濟環境和外部貿易摩擦複雜性的增加,高淨值人士避險情緒上升,並直接反映在其對各大類資產投資的展望和2019年的投資動向上。在更加複雜的市場環境下,避險和持幣觀望的心態越發濃厚,現金、存款和其他低波動資產對於高淨值人士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強。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梅雨方表示,當前高淨值人士的首要理財目標已悄然轉變,追求財富安全穩健和長期收益已超過追求財富的較快增長。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吳飛認爲,財富傳承將是未來五年高淨值人羣財富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

  未來資產管理側重風險管理

  報告預計,中國高淨值人羣數量未來五年間複合增長率爲8%左右,有望在2023年達到241萬人。

  報告認爲,資管新規致力於讓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一方面,隨着財富管理客戶逐漸接受“風險收益”概念,客戶的風險偏好將日益分化,資產配置、投資建議需求進一步顯現。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改變業務模式,能夠真正瞭解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和真實的風險偏好,提升投研和資產配置能力。另一方面,滿足合格投資人要求的高淨值客戶羣體,投資範圍和產品選擇較普通投資者更爲多元,對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淨值客戶將成爲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更加重視的目標客戶羣體,私人銀行作爲資產管理產品分銷渠道的重要性將顯著上升。

  報告建議,私人銀行應幫助企業家更好地進行財富規劃和風險管理。一方面,要引導企業家正確合理使用槓桿,理性投資,避免其跟風多元化或盲目地兼併收購其他企業;另一方面,要幫助企業家客戶建立企業和家庭財富隔離風險的意識,加強對於信託、保險等金融工具的介紹和客戶教育,幫助客戶通過合理手段強化對於私人財富的保障,做好財富傳承安排,解決其經營企業的後顧之憂。

  中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夥人龔樂凡表示,中國企業家今後需要做好三個改變:一是從投資管理轉變成風險管理;二是要從家族企業財富管理和金融管理轉變成家族財富管理;三是要從資產的單一管理模式,轉變爲頂層設計加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