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蛻變“中國硅谷”搶佔創新制高點,到領跑“創新型經濟”吹響發展集結號,再到重塑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提高獲得感……北京的一次次重大突破,讓許多人由衷地讚歎:“厲害了,北京海淀!”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彼時,中關村從海淀起源,改革創新出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和輝煌。如今,海淀創字當頭,立新爲擎,探索出更加完善的創新路線圖,正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交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海淀答卷”。

  3月25日,北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在海淀區召開。

  圖爲會議現場。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攝

  蛻變“中國硅谷”搶佔創新制高點

  地區生產總值高達6479.5億元,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均位列北京市首位;

  每千億元的突破週期由十幾年縮短到2008年的4年,再到目前的2年,跨越式增長特徵明顯;

  人均GDP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在3月25日召開的北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北京市海淀區區長戴彬彬透過一組組數據,挖掘科技創新潛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詮釋科技與創新是海淀區發展的重要引擎。

  創新根基更穩。2018年,海淀全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達329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30倍。

  創新活力更強。平均每天誕生50家科技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歷史性突破1萬家;獨角獸企業達40家,僅次於美國硅谷地區。

  創新能級更高。全區大中型企業發明專利3.5萬件,同比增長48.4%;成果轉化率46.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546.6億元,佔中關村示範區的39.9%。

  樊甲山攝 千龍網發

  正是因爲有着創新發展的基礎,海淀區新動能逐漸集聚、新經濟多點開花、新業態層出不窮,高質量發展和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18年11月,海淀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存量企業實現總收入18892.8億元,同比增長14.2%,對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增長貢獻率達90.6%。

  顯然,唯有着眼前沿,才能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唯有加速創新,才能實現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攀升。戴彬彬說,海淀正通過聚焦中關村科學城,以創新爲核心動力,以“高精尖”產業體系爲支撐,全面提升創新層次和能級,努力實現高質量引領發展。

  3月25日,北京市海淀區科技人員向記者展示高新技術產品。

  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攝

  領跑“創新型經濟”吹響發展集結號

  從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出發的旅客,有機會體驗一條“特殊”的安檢通道。

  “特殊”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這條智能旅客安檢系統可以自動完成旅客人、票、證三合一覈驗。進入行李安檢區後,它還能“刷臉”進行“人包綁定”,避免行李被誤拿。

  這套高科技系統不是“舶來品”,而是由首都機場和商湯科技聯合研發,至今已在T2航站樓試運行半年有餘。以商湯科技爲縮影,北京的AI(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形成全國領先優勢。

  曠視科技Face++總裁付英波說,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天眼系統”,擁有科幻片般強大的人臉識別能力,可在匹配到人臉的第一秒進行精確搜索,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公安系統幫助捕獲、控制嫌疑人員5000多人。

  北京賽佰特總經理王亭友稱,碼垛機器人及自動化集成系統,其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套生產線可替代20人,目前已在食品加工行業投入使用。

  走過40年風雨,海淀迸發出新一輪的創新活力。

  事實上,海淀並非一味的求新求變、推倒重來,更多的是老樹發新芽。

  40年來,海淀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誕生一批建立在傳統產業基礎之上的新業態新模式,在舊動能與新動能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從地平線自主研發我國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到靈汐科技開發出國內第一臺類腦計算機,再到科益虹源自主研發出光刻用準分子激光器打破國際壟斷……產業發展風起雲涌的背後,實則是北京市海淀區凝聚力量,走向世界舞臺的努力,而這些閃亮的“中國名片”,也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3月25日,北京市海淀區中科寒武科技向記者介紹人臉識別技術。

  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攝

  重塑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提高獲得感

  自動駕駛巴士往來海淀公園,公共洗手間可以刷臉取紙,街邊躺椅匹配充電接口……

  海淀着力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率先走進市民生活,科技創新正重塑城市形態。

  作爲全國首個科技園區的發源地,北京正在以創新型經濟爲引領,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動力、構建新型城市形態爲總抓手,開創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城市的新局面、新氣象。

  顯然,建設創新生態體系是北京推進高質量發展,由圖景邁向現實的一個掘進片段。

  面向未來,海淀將“疏整促”與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有機融合,堅持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並舉,以更加精準的舉措縱深推進專項行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這一年,海淀圍繞城市空間發展新格局,結合中關村大街“主縱軸”、北清路“主橫軸”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爲骨架的“文化帶”,全力推進中關村大街、永引渠(海淀段)、大運河文化帶、長安街沿線(海淀段)、“三山五園”地區等重點區域整治工作,以點帶面促進城市環境品質提升。進一步優化拓展科學城創新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品質,進一步提高羣衆獲得感。

  這一年,北京北五環廂白旗橋西南角的二河開21號院8.5萬平方米的違建已變身成佔地257畝的林蔭花海。未來,這裏還將打造成文創產業園。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告訴記者:“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將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減量發展特徵,形成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

  “現階段的北京,減量發展是特徵,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這樣概括北京的發展思路。

  高古可慕,近美可期!相信,隨着“疏整促”與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有機融合,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建設創新生態體系將可能成爲又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勢將在首都形象中展示“引擎”風采。中國改革開放的碩果,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未來都將以這裏爲重要展示窗口。

  放眼未來,“京彩”無限。

  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一幅北京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記者:劉美君

  來源:千龍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