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徜徉江蘇師範大學校園,可曾注意到玉泉河畔的馬可音樂廳?你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嗎?江蘇師範大學有位思政課老師叫印少雲,她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特別受歡迎。學生們說,聽印老師的課就像是一場旅行,而印老師本人就像是一位熱情的“紅色導遊”。

  到淮海戰役紀念館觸摸歷史

  “在淮海戰役當中,國民黨投入的兵力是80萬,共產黨投入的兵力是60萬,爲什麼共產黨能夠以少勝多,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在中國近現代史的課上,印少雲向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不過此時,她與學生不是坐在教室裏,而是站在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的入口處。

  在淮海戰役勝利70週年之際,印少雲給她的30多位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實景教學課。結合淮海戰役相關文物,印少雲講述當年人民羣衆支援解放軍的故事,從英雄母親範大娘、到支前民工徐乃禎、到一根輾轉4000多公里的小竹竿……印少雲手持麥克風帶着學生邊走邊說,不用講稿、旁徵博引、娓娓道來,把中國近現代史關於淮海戰役的教學內容,通過故事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聽起來就像是跟着一位熱情的導遊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

  一個多小時的“思政課”很快過去,學生們不僅沒有乏味,還對很多館藏文物以及背後的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江蘇師範大學學生宗博陽說,跟着印少雲老師來到紀念館上課,可以更好地感受那段歷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課堂和書本。

  發掘學生身邊的紅色歷史

  徐州是紅色旅遊勝地,一座建築、一處地名,可能都浸潤着革命年代的紅色記憶。坐落於徐州的江蘇師範大學自然也不例外。印少雲在江蘇師大工作生活了27年,對學校裏的“紅色旅遊資源”如數家珍。

  她說,比起帶學生去上實景教學課,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更容易操作,對學生來說也更有意義 。爲此,印少雲開設了“學思陽陽”公衆號,撰寫“我的師大”系列文章,介紹學校裏的“紅色旅遊資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介紹學校的馬可音樂廳, 就在師生中引起熱烈討論。

  一位學生告訴記者,平時經常路過馬可音樂廳,一直以爲這名字和馬可波羅有什麼聯繫,看了印少雲老師的文章,才知道馬可原來是徐州籍人民音樂家,那首著名的《南泥灣》就是馬可所創作。

  時有恆捐贈藏書室裏關於時有恆的介紹

  從學生常常經過的馬可音樂廳,講到《南泥灣》,再講到抗日戰爭時期延安革命根據地的一段歷史,印少雲的這種講課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很快,田家炳工學院、李可染美術展覽館、時有恆捐贈藏書室……江蘇師大里與中國近現代史有關聯的各種場館、地名,都被印少雲一一發掘。

  “挖掘學生身邊的紅色故事,他就會特別感興趣,而且在感興趣同時,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教育。”印少雲告訴記者,目前“我的師大”系列已經寫到第七篇,同時她還在撰寫“徐州系列”,包括徐州故事、徐州人物兩個板塊20多篇,都與中國近現代史密切相關。

  “思政課要講究理論聯繫實際,我們要講的不是課本上的歷史,而是生活中的歷史。” 印少雲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