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國家是個歷史文化都比較悠久的國家,對孩子的教育從古至今也都非常重視。父母們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更加註重孩子的品質養成,他們覺得人品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父母的這種想法是沒錯的,但是父母的教育觀念有的卻已經過時了。很多在過去看來是對的東西,現代社會卻已經不合時宜,但父母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該改變了。

  記得小時候,父母最經常會教育我們 一句話就是:你是姐姐,你應該讓着弟弟。在和鄰居的小孩發生爭執的時候,父母也會說,你比他大,你不會讓着點。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小朋友玩打球的遊戲。本來是我的球,但是小朋友拿到手之後卻一直不還給我,自己一直玩。

  我就想要把自己的球拿貨來,結果爸爸說你先玩別的吧,反正球是你的,你有大把的時間玩,讓這個小朋友先玩一會。當時我就聽了爸爸的,結果那個小朋友就一直玩到天黑才把球還我。而我,就一直在旁邊無聊地等待。現在的自己回過頭來再看當時的自己,會覺得那個時候好傻。但是,沒辦法,父母從小就是這樣教的。

  因此,在有了孩子之後,我也是這樣教孩子的。有一次帶娃去玩射箭的遊戲,剛剛玩了一次,就有另外一個孩子跑過來要搶。兒子很不情願,但是我就說,讓這個小朋友玩一下,你等會再玩。然後,那個小朋友就拿着箭再也不丟了,兒子就很生氣。我也覺得非常愧疚,我終於鼓起勇氣給這個小朋友說,你已經玩了很久了,能不能讓我們玩一下,但是卻被無情地忽視了。

  後來有一次,我帶着孩子去公園玩,看到一位媽媽的做法,覺得很受啓發。那位媽媽帶着自己的兒子在玩盪鞦韆,然後另一個比較大的孩子就過來說要玩。我以爲這位媽媽也會讓自己的孩子讓,但是這位媽媽卻說:“不好意思,弟弟現在在玩,等他不玩了你再玩好嗎?”然後,另外的小朋友就走開了。

  我突然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孩子謙讓的時候,也許實際上是在教他退縮。父母不斷地教孩子要謙讓,並且還經常會套用孔融讓梨的故事,假如孩子不讓的話,就會被父母冠以不懂事的帽子。於是,孩子爲了討父母的歡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懂事。慢慢的,他們就不會再想着要維護自己的權利。當有別的小朋友想要搶他們的東西時,他可能會拱手相送,形成了一種懦弱的討好型性格。

  小編現在覺得,謙讓是美德不假,但是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假如說孩子願意謙讓,那麼很好。但是,假如孩子不願意,那這也是他的權利,父母不應該左右孩子的決定。因爲,你這樣做,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讓他一生都是一個懦弱的人。

  親愛的寶媽,你平時會經常讓孩子謙讓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