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這個詞這兩年頻繁地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它經常伴隨着“年輕化”出沒於各個新車發佈會上,好像在以90後爲消費主力的市場,“無運動不年輕”成了一句真理。

  但很多新車所謂的“運動”都停留在了PPT裏,嘴上說的熱鬧,一踩油門就露怯。不過這次榮威i6 PLUS把試駕會放在了江蘇萬馳賽車場,還拉來了朗逸和帝豪GL這兩個各自代表合資和自主品牌轎車的扛把子,野心不小。

  在大家印象中,之前的榮威i6身份不是“互聯網家轎”嘛?怎麼名字後頭加了個PLUS還要跟運動掛上鉤了呢?在賽道里和它廝混了一天,我想我找到了理由。

  首先從硬件上來說,i6 PLUS捨得下本。它的1.5T發動機缸體和缸蓋都是航空級全鋁材質,而帝豪GL還用的鑄鐵缸體呢。

  數據上最大功率169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而1.4T的帝豪GL才133馬力,同爲1.4T的朗逸也才150馬力。百公里加速8秒3的成績已經甩開這倆“神車”了,在日常表現就是提速更快超車也更有信心了。

  它的輪胎用的主打運動的米其林浩悅3st,單條小1000塊錢。剎車用的德國大陸的剎車卡鉗,菲羅多NAO陶瓷剎車片,它的通風剎車盤尺寸竟然達到了300mm,這一堆硬核配置直接導致剎車成績38米,同級別車型還沒幾個能剎進40米以內的呢。

  它的後懸掛是多連桿結構這並不稀奇,但結構形式卻是帕薩特用的E型多連桿結構,三橫一縱的佈局保證了更好的後橋剛性,再加上德國ZF的薩克斯減震器,在繞樁項目中明顯感覺到支撐性不錯,側傾很小,車身穩定性很強。

  那你該說了,激烈駕駛我又不經常操作,光穩有啥用?但這樣的佈局加材質還保證了日常行駛的舒適性。

  在正常行駛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對路面顛簸的處理很深度,後排乘客不會有明顯的不適感,餘震吸收的不錯,簡而言之這就是你們平時所說的“德味兒”。

  動態駕駛讓我對它的改觀很大,我對國產轎車的執念依舊停留在比同級別合資車差一個等級,但說實話榮威i6 PLUS這一身名牌是不白花錢。

  好的配置加上保時捷團隊的底盤調校,肯花錢+肯下功夫就能調教出中國人喜歡的高級感來。

  把車停下來多看兩眼,你會覺得那種熟悉感就來了,外觀內飾的變化幾乎只在前臉的造型改變,倒不是說錢都花在動態上了,我一直認爲榮威的設計語言抓住了中國人最直接最根本的喜好:大氣。

  你說不上哪個部分特別驚豔,但整體看着就是耐看,其實這纔是爆款車型必備要素。

  朗逸是這樣,軒逸如此,卡羅拉也不例外。但相對地它又進化地更年輕了,展翼式的中網面積更大了但是不突兀,鍍鉻邊兒和兩側的大燈相連,整體感很強。

  尾部常見的小鴨尾設計也沒缺席,鍍鉻尾燈飾條和下邊的兩個排氣裝飾倒是呼應。

  不過打開後備箱發現後排座椅是一體式放倒的還是有些不夠便捷,好在空間極爲規整。

  同樣地,內部新意也不大,榮威家族風格你會倍感熟悉。這些年的合資經驗反哺到自主車型上,榮威和名爵的國產車在做工品質上,都有着比對手更好的表現。

  全新的斑馬智行系統作爲它打響第一炮的關鍵要素,更好的體驗也更討喜客戶。

  當然它並不完美,比如後排出風口沒有USB接口,後排座椅中央頭枕不存在,手套箱打開的阻尼感不夠,也不是全景天窗。這些細節如果能進一步優化那是極好的。

  這年頭大家都是斜槓青年,你光一點厲害沒用,處處都拿得出手才能跟人家血戰到底,尤其是A+級市場,那真是刀刀見紅。

  全新升級的i6 PLUS就是在告訴大家,“互聯網”並不是它身上的唯一標籤,運動、舒適、安全、空間、品質樣樣不輸人,這才能在一羣大佬裏出頭啊。不然怎麼對得起“朗逸升級版”這個稱呼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