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別說,還真有夫妻相

有一段時期,我特別喜歡看央視12套法制頻道的《天網》欄目。

看這個比看那些警匪題材的電影過癮多了。

其中有一期的名字叫《羅湖海關的故事》,講的是就是在羅湖海關,那些海關關員每天的日常工作。

裏面有一工作人員叫郭惠綺,人稱“火眼金睛”。只要被她盯上的人,一抓一個準,肯定是搞走私的。

根據旅客的眼神、表情、動作、着裝,她就能判斷出過關的人是不是夾帶“私貨”了。

由於那一期給我的印象實在過於深刻,導致我每回過海關的時候,都會觀察這些海關關員是如何工作的。

今天要說的電影,同樣是關於一個海關關員。

《邊境》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這部電影在去年的戛納電影一種關注單元獲得了一種關注大獎。

雖然是一個非常 “北歐風”的故事,但導演卻是一個伊朗人。

導演阿里·阿巴西在上大學的時候,考到了丹麥哥本哈根,他一開始學的是建築,之後纔開始學電影。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中爲導演,右爲蒂娜扮演者埃娃·梅蘭德,左爲沃爾扮演者埃羅·米洛諾夫

記得《邊境》剛在戛納電影節上首映完畢,我朋友就給我發微信,說這部電影是那屆電影節最重口的片子之一。

我當時還調侃他,說他電影看得太少,沒見過大場面。沒想到看完之後,確實很重口。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故事是改編自約翰·艾維德·林德奎斯特的同名短片小說,這位小說家的名字看着挺長挺難記的,記不住不要緊,但是有一部電影相信你們一定都看過。《生人勿進》,原著小說他寫的。

所以《邊境》的故事爲什麼會重口,就不難理解了。

跟《生人勿進》一樣,外表是重口味的,內核卻是討論人性的。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她就是《邊境》的女主角,蒂娜。

她很醜,雜草般的頭髮,粗糙的皮膚、臃腫的身體,再加上一張好比是打翻在地的積木般的五官。

醜陋二字是不足以形容她給人的第一感覺的。

她是海關的王牌,靠的不是一雙火眼金睛,而是靠她的鼻子。

她能用鼻子聞出來一個人羞恥、憤怒、罪惡的情緒。

如果你不相信,好,請她來表演一次“千里嗅變態”。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她從一位旅客的手機裏聞出一張記憶卡,而這張記憶卡裝滿了兒童色情片。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也可以隔着車門,聞出數米之外的野鹿。

別問我她是怎麼聞出來的,感覺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她每天就靠着一個比緝毒犬還靈的鼻子在海關工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沒有朋友,也沒有什麼愛好,童年被人霸凌的痛苦經歷,讓她選擇遠離人羣。

她時刻都要忍受別人看怪物一樣看她的異樣眼神。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比起跟人打交道,她與麋鹿、狐狸之間的交流倒顯得更加容易。

只有在這個時候,蒂娜彷彿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絲喘息。

除此之外,她有一個住在養老院的父親,還有一個靠賽狗爲生的同居男友。

她很孤獨。

電影中的“某一天一個人闖入了你的生活,你的生活隨之天翻地覆”守則再一次生效了。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有一天,她和一個長相跟她同樣醜陋無比的旅客沃爾“一聞定情”了。

爲什麼她會像野獸一般,只是聞到了沃爾的氣味,就讓她心跳加速。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他是沃爾。

醜得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他看她的眼神,好像是把蒂娜一眼看穿了。

這是一種看到了同類的表情,而蒂娜也從他的身上聞出一些似曾相識的味道。

這是他倆的第一次相遇。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當他倆第二次在海關相遇的時候,她發現了沃爾身上的一些不同。

沃爾有着女性的性器官,他(爲了跟蒂娜進行區分,還是用他)尾骨上還有一個傷疤。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而蒂娜的尾骨上也有一處傷疤。

蒂娜產生疑問,她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基因變異而已。

在她看來,她只不過是父親的一個醜女兒,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的尾骨上卻有着同樣的傷疤,讓她產生了懷疑。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爲什麼父母正常而自己卻長得像個怪物?

就因爲自己長得醜,無法融入到社會中去。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即便是日常工作、生活,她也要遭受比別人更多的非議與歧視。

我以前看過一個韓綜,裏面有一個男團成員講自己的面試經歷,他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只是去擺了3個POSE,就面試成功了。

畢竟這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世界。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所以蒂娜就去找父親打聽自己,她父親給出的說法是她尾骨的傷疤,是因爲小時候的誤傷。

隨着她與沃爾的接觸,她的身世也將被慢慢揭開。

隨着她與沃爾之間關係的推進,沃爾漸漸地喚醒了她心中的野性。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一開始,沃爾問蒂娜,想喫蛆蟲麼?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她給出的反應是,喫蛆蟲很噁心。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她倆之間的互動,相比於正常人類男女之間的曖昧,倒透露出一種最原始的性衝動。

他們用一種動物的方式在接近對方,用的不是視覺,而是通過嗅覺。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講到這,就該說說他們之間的性愛戲了。

其實,這場戲是不能用情色的眼光來看待的,就算你想,也不可能。

毀三觀不等於他們之間感情是低級、噁心。相反,我倒認爲是一種很純粹的動物之間的慾望。

這裏還是不用動圖了,以免引起大家的不適。不過我要提醒一點,上面說了沃爾有女性的性器官,那麼,蒂娜就有…大家應該明白我要說的是什麼。

導演在採訪的時候表示,這個段落並沒有在隱喻跨性別羣體,他也儘量不做奇觀化展示,而是以一種重構的方式打破了對於怪物以及性的慣常想象。

回到電影上。

這一刻,爲蒂娜的自我認知掃平了最後一個障礙。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沃爾告訴她,他和她都是山怪。

他們尾骨上的傷疤,是因爲小的時候,人類把他們的尾巴切斷了。

那麼這時,原以爲已經解決了的自我身份認同問題就更加模糊了。

蒂娜問沃爾,她是誰?

她究竟是一個歸化了人類,已經習慣了人類的生活;還是一個山怪新丁,剛剛發現了自己的身份。

起初,她選擇擁抱自己的新身份,迴歸自己的種族當中。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他們光着身子在林間狂奔,在湖中嬉戲。

她趕走了同居的男友,開始享受身份驚變帶來的快感與自由。

因爲她不是人類,她就可以不再理會人類的條條框框。

新的身份讓她從自我懷疑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

但是,被人類撫養多年之後,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已經深深植入到她的潛意識當中。

她一直在幫警方調查一宗兒童色情的案件,她發現背後主使人,竟然是沃爾。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沃爾自己產下嬰孩,再用這種嬰孩去偷換人類的嬰孩,作爲當初人類折磨他們這個種族所付出的代價。

因爲人類曾經把沃爾等山怪作爲實驗對象,採取過很多非人性的手段。

對於沃爾來說,這就是復仇,而對於蒂娜來講,這不可原諒。

她再一次要在自己的雙重身份裏選擇一種。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我是誰”變成了“我要成爲誰”,她代表正義“消滅”了沃爾。

但這並不代表,她迴歸到了人類的身份。因爲父母所遭受的對待,她已經不會再以人類的身份生活。

《邊境》像一出現代的寓言故事,邊境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邊境”,也是心裏層面上的邊境。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在電影中,一共有三層邊境。

一,蒂娜的海關關員身份;二,在發現自己的身份之前,她不能融入到人類社會;三,她所處的山怪世界與人類世界之間邊界。

其實在這裏,可以聯想到導演自己的身份,他以一種外族人的身份在丹麥生活工作;也可以映射現在歐洲所面臨的的難民問題。

蒂娜一個非人類的山怪,對位移民到歐洲社會的難民,也可以對位在歐洲遭受歧視的酷兒羣體,即便導演並不承認有這樣的隱喻成分存在。

這樣的“邊境”也同樣適用於在北上廣深打拼的我們,並不是每一個人最終都可以留在一線城市。

活了幾十年,她發現自己竟然不是人類

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也逼迫着我們做出選擇。就像《唐人街探案》裏的唐仁,他不是不想回到自己的老家,而是老家人以爲他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他不能回去。

不論是北漂還是滬漂,我們都可能會有一瞬間覺得自己不屬於這些城市,我們在這些城市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城市是不是我們的終點站。

她的邊境找到了,我們的呢?

- FIN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