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熹與程頤的學說很接近,我個人沒有看到其中的茶杯。程朱理學當中的程就是專指程頤。

-2-

朱熹與程顥的學說差異很大,而程顥主要是心學這一體系的。試舉一例: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己。」 做學問須守誠,有誠懇才有真理;探理必存敬,敬用功才專一;誠敬治學之基,修行靜定之須。

——程顥《識仁篇》

朱熹說: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未盡也......至於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朱熹《大學章句補格物傳》

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兩者核心思想的差異:

1、程顥說吾身與萬物一體(「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說明理不在身外。而對應的修持方法是「存敬」(「探理必存敬」),因此修持方法是「治心」,是一個由內而外、由心及物的過程。

2、朱熹說「致知在格物者」,是要人跳出身外,在身外求理(「即物而窮其理也」),說明朱熹認為理在身外。修持方法是「格物致知」,是一個由外而內、由物及心的過程。


我讀書,贊同的就記下,不贊同的放一邊。對理學記下不多,不敢狂妄亂言。既使是張載的書也沒看全。別人說會鉤起我的少部分記意,讓我對比分析,真讓我拿出朱程陸張的祥細觀點,我還真不行。只是少量記住而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水平有限,報歉不能提供更多,百度一下。我一般分析問題的時候都百度一下,把零星的記意串起來,不是專業人士,確實做不到隨用隨拿出來。人不讀書,你想把知識串起來,都不知道該從那裡著手,只有多讀書,用的時候參考專業百度或書籍才能快速而準確掌握要點拿出觀點。國學博大精深,給你一篇古文,看懂都不是一個小時的事,更別說短時間內對比幾家觀點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