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不好,怎樣來描述呢,我認為曾國藩對他的弟弟的作為並不滿意,卻很重視他,苦口婆心地讓他的弟弟嚴於律己,但是曾國荃很反感哥哥的嚴苛要求。

我們先來說一說曾國藩:

出了名的嚴於律己,在我這種懶人看來簡直是自虐。曾國藩這人,是堅定的孔孟信徒,儒家精神貫注其間,不但忠信孝悌,還不貪不淫,愛民如子,關心照顧族人,從品格上看,簡直很少瑕疵,然而這種「完人」,生活中並不可愛,因為律己嚴,自然律人也比較嚴苛,左宗棠看不慣他,李鴻章與他也不能始終,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催李早起之事。對同僚都這樣嚴苛,何況是他的親弟弟。

我們再來談一談曾國荃

(在網上找的,親兄弟啊,太像了。我真懷疑這是曾國藩的照片)

曾國荃也是能臣幹將。他的事迹就自行百科吧。曾國荃其人略有些叛逆,和他的哥哥有很大不同。他哥哥是很好的文臣(打仗也不差),他更擅長打仗(文采也可以)。他哥哥嚴於律己恪守儒家思想,而他的性格略微叛逆,比較自由。兩位的性情和興趣有很多差別,矛盾肯定少不了。

曾國藩不止一次地在勸誡曾國荃,而且他非常重視曾國荃,對於曾國荃管的也非常嚴。曾國藩在青年是就已經教曾國荃讀書,而且曾勸誡曾國荃,時光易逝,要抓緊努力:「誰謂百年長?倉皇已老大。……來世安可期?今生勿玩愒。」曾國藩做翰林時,曾一度叫曾國荃到京城讀書。曾國藩還曾經定期讓弟弟定期讓弟弟寄來作文自己給他批註。曾國藩對於其弟簡直是嚴厲到了極點。

就是因為他對他的弟弟過於嚴厲,他的弟弟也總是懟曾國藩。比如上文曾國藩讓曾國荃進京讀書,呆了不久就跑了。想一想你的哥哥天天在你的耳邊絮絮叨叨,即使他是你哥哥,你可能也會有點煩,何況是曾國荃。曾國荃在一份家書中就這樣噎過曾國藩:

弟去年匆匆又懶一年,今且四十六歲矣。懶也懶不出一個明堂,做好漢也做不出一個明堂。未曾一日發憤,便要三月耳聾,五日背疼,七日心忡。惟全不問書和籍,也不理筆和墨,偏能一覺睡到大天光,一餐兩個半碗飯,滿行滿走,快樂無憂。可見天生我,教我懶一世,且再懶四十六年,便是九十二歲,值得值得。懶得我此心活潑坡地,大儒氣象或亦不是過也。程氏謂溺於漢學者為玩物喪志,弟初不知有漢,無論唐宋。凡屬積字成句,積句成文之類,謂皆不可玩,玩則未有不喪志者也。兄聞此語,得毋笑其狂悖,而憐其終身昏盲不醒不睹乎?兩兒蠢鈍,過於乃翁。懶則無愧肖子,然則墳山房分之說,或亦有徵歟?只得聽其自然而已。把背問解,非吾性之所能任也,負之負之。(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一曾國荃致曾國藩)

這一段說得太暢快了,簡直就是對曾國藩屢屢訓誡的一個反抗:我和我兒子都是又懶又蠢,言下之意卻是我不是同樣享受了成功的快樂,而且還活得比您更自由自在。「和尚」也要伸伸腳了。這是作為弟弟的曾國荃的揚眉吐氣之時,曾國藩也拿他毫無辦法。

當然兩人矛盾雖有,但是兄弟情是夠深。曾國藩對他的弟弟嚴厲出於他對於弟弟深深地愛。曾事務繁忙之際,他寧可耽誤自己讀書學習,也絕不影響弟弟的學業。曾國藩說,自己身體不太好,「工夫當可拋棄,但萬不可不教弟讀書也」。曾寶慈在文章中說,有一段時間,「兩歲的惠敏患傷風,到十四日仍不思飲食。而且在前一天的夜裡,歐陽夫人受煤氣大嘔。歐陽夫人懷孕即將臨盆。……文正自己為此全未看書,可是在夜間,仍然為忠襄選文三本。文正連日受家人病痛之困擾,擱置自己日課,而盡心盡意為弟選文,友於之愛,真誠流露,讀來不覺肅然」。曾國藩從家鄉帶來的僕人王荊七「因事忤九弟」,曾國藩立刻「開銷他去」。這些事就可以看出曾國藩對他弟弟的關愛。

而曾國荃也起明白哥哥的苦心。曾國荃在科舉上表現不佳,前文提到過曾國藩讓弟弟進京讀書曾國荃呆了不多久就跑了,曾國荃非常後悔。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四日信中,二十四歲的曾國荃說:「弟深悔早歲留京未自伏案用功,任意使氣,不聽大兄之教誨。」說到底都是曾國荃太年輕氣盛。等到曾國荃成熟時,兩人的矛盾也少了許多。

行了,說到底親兄弟,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