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體量的居住服務市場,波濤洶湧,水面下一個新的物種正在茁壯成長。

自今年四月宣告成立,到10月中旬,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進駐全國91個城市和地區,連接門店超過1.5萬,與70個品牌達成合作,線上成交佔比已超過30%——這就是貝殼找房,一個以用戶、開放為基礎的居住服務平臺。

如今,貝殼兇猛。它躍上另一個高度,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喚醒傳統氣息依然濃厚的居住服務市場,試圖推動行業進入下一個時代。

「貝殼」,這個據說被左暉格外喜歡的辭彙,有著多重解讀。貝殼裡安放著每個住房者柔軟的心,也含著經歷痛楚由泥沙化成的珍珠,裡面是他提前五年規劃出的未來。

01|又一件「難而正確的事」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我們正在向舊經紀時代作別!」

今年4月,彭永東用一封公開信宣示了貝殼的到來。在這封信的開篇,他就給貝殼下了定義——「一個全新的平臺」。

▲|貝殼找房CEO 彭永東

在這個合作與開放的時代,「平臺」已遍佈各行各業,只是在居住服務市場,它似乎格外陌生。這個剛剛走出野蠻生長階段,仍然殘留著些許過往印記的行業,充斥著大量的虛假房源、虛假信息,或是價格低報,或是房源早已不在,在「你先過來看吧」的標準回復口徑裏,真實離行業還很遠。

各企業間,雖然沒有像互聯網競對企業那樣公然地相互指責,乃至相互謾罵,但是各家都嚴守著自己的盤子,緊盯著其他人的,開放、合作在行業實屬罕見——兩家中介巨頭的負責人在今年才開始進行直接對話與溝通。

而在貝殼的版圖規劃中,真實與合作是天然的根基。畢竟它將基調定到了真實房源上,將目光放到了中國超過300個城市,2億家庭,100萬職業經紀人、10萬家門店和100個品牌上。在貝殼的規劃中,這些經紀人、門店和品牌將共享真實房源、樓盤字典、VR看房等技術與資源。

原本按照正常的發展軌跡,左暉和他的鏈家將發展得「非常好」,為何頂著外界的層層誤解與壓力做貝殼?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幾年前已經被寫下。

據彭永東介紹,2014年時已開始籌備做貝殼,那時候這個名字已經想好了,只不過那時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數據儲備,並不足以支撐貝殼的構想。

當時間點、要素湊齊後,貝殼自然而然啟動了。

甚至早在一開始出發時,左暉、彭永東等人就在朝著與很多「業內人士」不同的方向前行。左暉出身計算機專業,彭永東來自IBM,鏈家的高管團隊有很深的理工科和互聯網公司烙印。與怎樣更好地賣房子的思考不同,從一開始,左暉們就在信奉科技提升效率的前提下,試圖將居住服務實現程式化發展。

曾經,在一年多前的一次地產行業的峯會上,左暉在演講中提到了行業效率問題。「行業的關鍵問題是效率低,並且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他說。

他列了一組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數據:目前居住服務行業從線上商機轉換成線下交易的比例是1/2500,如果一個經紀人一年成交3筆交易,需要處理7500個商機,假如處理一個商機花半小時,那麼他需要花費3750個小時,相當於全年每天需要工作11個小時。

中國正趕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領先,但是在住房、餐飲、汽車等基礎服務領域,科技所賦予的效率提升才剛剛開始。「美國最優秀的高科技企業,比如特斯拉,在做特別高大上的事情,中國最優秀的高科技企業卻在送盒飯」,左暉曾用這個對比來舉例。

當然,在他看來,在科技領域中國也有許多的成果,但是真正偉大的也許正是這些送盒飯的企業,畢竟中國消費者在這些基礎商品和服務體驗上的獲得是缺失的,所以中國應該有一批企業在這些領域裡有所作為,讓國人的生活質量獲得基本保障。「我們這一代企業,如果能夠在這些事情上有所作為,就很了不起。」

鏈家、貝殼正是在居住這一基礎領域的探索。

這個行業仍然存留著大量原始氣息,從業近17年的左暉曾分析稱,儘管互聯網高速發展,但房屋交易的中間人並沒有少,而是越來越多;場景依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甚至有的城市中,經紀人冒著生命危險在馬路上派單子;「行業沒有辦法合作,每到一個城市建立合作網路必須開店面」。

在如此初級的市場上,有人毫無所覺,有人安於現實,有人積極求索。

以「做難而正確的事」為座右銘的左暉,曾經邁出了真實房源這一步。隨著數據的累積,行業地位的確立,舊的挑戰消失後,他又給自己找來了一件「難而正確的事——將自己積累的技術、數據和能力開放給全行業。

「我們今天做的事情,永遠是為五年之後做的」。顯然,去中心化、平臺化的貝殼,遠遠不只是「五年計劃」。

02|「更多可能」

今年上半年,在APP開屏,地鐵公交站臺,乃至最近廣受關注的《我就是演員》中,黃軒的藍色廣告似乎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廣告背後,貝殼承載著左暉變革行業的決心。

互聯網、科技與資本往往具有摧枯拉朽之勢,曾改造了多個行業。而到了居住服務領域,稍顯滯後的變革似乎才剛剛開始。

住房租賃、買賣交易鏈條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簡單來看,無非收房、採集信息、帶看、成交等幾個環節,圍繞房、客、經紀人三個核心;複雜來看,這幾個環節與多個品牌,同一品牌下的多個經紀人以及消費者不定次的看房相疊加,從中孕育出了龐雜繁亂的鏈條。

比如收房、帶看、交易等環節,不同品牌乃至同品牌經紀人相互競爭乃至大打出手,比如由此衍生的房源壟斷與抬價,以及向租房者報低價再提價……居住服務行業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這種行業與企業內耗。

彭永東將這種內耗式競爭稱為「只關注成交不在乎手段」的「經紀行業舊大陸的潛規則」。如今,貝殼要構建的正是一片新大陸,生存法則變成了「對用戶好」,「彼此合作共贏」。

這就是貝殼一直在強調的ACN模式:在遵守房源信息充分共享等規則前提下,同品牌或跨品牌的經紀人共同參與到同一筆交易,成交後按照各人的分傭比例進行傭金分成。

與原來有一定範圍的圓以及它所劃定的線性結構不同,這一模式下,整個行業的住房服務交易呈現網格化。其中,每一個品牌、每一個門店、每一個經紀人都是一個結點,可以單點切入收房、帶看、交易等任一環節。

對加入其中的品牌、門店、經紀人來說,貝殼提供了營銷、系統、運營、品牌、交易、資本、人才、供應鏈等服務,與之前完全唯結論論不同的盈利方式,以及簽單、過戶、金融辦理貸款等業務。

通過這些服務與合作,貝殼在為行業做基礎設施建設,一旦基礎設施搭建完成,平臺之上的玩家就可以快速跑起來。

深圳覽眾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已入駐了貝殼,據創始人汪志峯介紹,2013年他曾創立過覽眾地產網,設置了自己的伺服器,以真房源為宗旨,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推廣費用太高,推行半年花費了大約100萬元左右,最終只能無奈放棄,改用其他流量平臺。

石家莊最早成立的房地產經紀連鎖品牌之一的正大房產,也於近期加入了貝殼。「我們正大也想做真房源,但力有未逮,技術上很難,但貝殼有這個能力」,創始人蘇紹清補充道,「正大的客源管理水平比較差」,要想更快更穩健發展,必須依靠更強大、更智能的系統支撐,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突破在門店管理和人員管理上的瓶頸。

在正大與貝殼合作的第一週,鏈家、德佑、正大之間跨品牌成交了七單。「我們希望未來連接到貝殼平臺上的店東作業效率能夠提高30%到50%」,貝殼河北省區總經理張珊表示。

而在早已開始試點的河南地區,截至9月份,貝殼簽約門店超過了800家,前70家門店近三個月的平均店效比去年四季度提升了240%,跨店合作佔比達到了60%。

現代工業的典型標誌是流水線生產。與原來家庭作坊一人到底的運作流程不同,流水線將人按照不同的工種和節點進行了拆分,專人有專崗,生產效率極大提高。

貝殼的改造邏輯與之類似,只是更加靈活,更加多維,不過也將同樣爆發出無窮的增值效益。「如果行業效率始終這麼低,我們就永遠沒有成長空間;我們的商業基礎結構在發生變化,要麼對抗要麼一起往前走。」左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對合作的態度。

曾經,左暉說,「從一開始,我們就與其他人不屬於同一個時代」。現在,在貝殼的帶動下,或許將有大量的從業者與他們一同共赴下一個時代。

03|「燎原之火」

在ACN模式中,除了交易要素拆分、重組,它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將產生無限可能的平臺效應。

通常來說,平臺商業模式的特點,是利用羣眾關係來建立無限增殖的可能性,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網路效應。

當然,在To C消費領域,這樣的網路效應非常常見,比如QQ、微信所代表的社交網路,以及電子信箱、微軟操作系統。它們都是從用戶維度考察其網路效應。

而ACN的網路效應是由三個維度交織而成,包括以房源流通聯賣為核心的「房」的合作網路、以跨店成交比管理為核心的「客」的合作網路,以及以信用分管理為核心的「人」的合作網路等。

如果把最傳統的居住服務交易模式看作1.0版本,在線、提供多種服務的模式看作2.0版本,那麼這種網路平臺式的模式可以被稱作3.0版本。

在傳統模式中,房源、用戶、消費幾乎是分割的,許多企業也許沉澱了房源數據,但是單一的數據所能產生的「活性」有限。而3.0模式中,加入了用戶、消費等維度後,多個維度的結合與互動,將給傳統的模式帶來更多可能。

當然,平臺建立的核心在於有真實而紮實的數據。對貝殼來說,其數據基礎之一在於其樓盤字典

早在去年,左暉透露的數據稱,樓盤字典覆蓋了全中國8000萬套房子,大概有 60 萬種戶型,同時還有線上靜態和動態的數據,同行在大量的使用,因此「可以通過建設這樣一個內部的網路,向全行業的網路去發展,逐步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整合」。

而從業務模式上,ACN連接了B端(合作企業、房源)、C端(消費者)以及二手房、租賃、金融、註冊等多業務,其中一方的發展可以推動另一方向前發展,使得整體業務能呈現整體向上態勢。

這類似於美團的多邊增長模型,一端是C端用戶,一端是商家,一端是酒旅、外賣等多方位的業務,三個業務在不同維度,相互帶動,促進整體增長。

按照貝殼研究院院長、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的說法,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組織形式將從公司制向平臺制遷移,這是工業文明向互聯網文明過渡的一個產物,在各行各業都已經出現,比如阿里、滴滴、美團,標誌著零售領域、出行領域、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平臺制的崛起。

貝殼正是在居住服務領域一個充滿革新屬性的角色。通過這種多維度的增長與相互推動,貝殼產生的將更多的是行業增量,而非在已有的單線市場上苦苦掙扎。

左暉在發表對貝殼的寄語時也曾說過,希望是一個成長共同體,創造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價值。

在真實可靠的數據和開放生態下,對於貝殼來說,用戶的點擊、詢問,經紀人的上傳、交易,每一次行為可能並沒有懷著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心態,但實際上是從用戶到用戶,從經紀人到經紀人,從用戶到經紀人,從經紀人到用戶的增值,是整個平臺的提升。

當貝殼為行業拉開一道口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種各樣的平臺很可能相繼湧現。正如楊現領所說,平臺不是唯一的,未來會很多元,既有傳統的房源分發平臺,也有新興的服務平臺,既有全國性平臺,也有區域性平臺,這個格局不會改變。

「房產交易是一個本地化的生意,一定會存在本地化平臺。由於服務與角色相對複雜,網路黏性比較強,各個平臺都會保留一定的市場份額。」楊現領表示。

04|結語

看夠居住服務市場的套路,很多人都在祈盼一個真實可信平臺的誕生。沒想到先出來的是貝殼。其實,也很好理解,越是靠近山頂的登山者越能看清羣山和頭頂的路。

在貝殼的帶動下,互聯網和技術終於深入地進入到了傳統的住房領域,開始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細化業務流程,打散重組;改變結算方式,在放大經紀人作用的同時減小個體差異所帶來的影響;給大大小小的品牌,老老少少的經紀人以同樣的機會和資源……

當一切重組新生,從中走出的將是全新的居住服務平臺。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xin/

作者:邱 韻

編輯:劉 煜

封面:鄧 攀

weixin.qq.com/r/uEOQiN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