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樓前,月桂樹下,耳旁八音迭奏;少年右捧數學,左捧詩章,一嘆泓崢蕭瑟,二嘆美德。風吹頁擺,執筆輕按,風停,筆之所指——勇氣,那這篇文章不如就聊聊勇氣。

世人但凡談及美德,總有定義上的謬誤。拿勇氣講,它常常被認為是——好強鬥狠的行為模式、受辱後的憤怒反擊、不懼任何事物的心理狀態。

這些論調現在來看頗為好笑,不是說定義偏差,而是定義完全相反。

就上所述的好強鬥狠、憤怒反擊、不會恐懼,這些都不是勇氣。

01 好強鬥狠,不是勇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反饋和調節是物種演化的基本方式。一件事若有利於你生存,你會感覺愉悅;一件事不利於你生存,你會感覺不爽。長此以往,生物更傾向去接觸於自己有利的生存條件——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這對自己有利。

這點上人類跟動物差不了多少。腦科學把人腦分成三層,其中位於大腦最裡面的,在爬行動物時期就進化出來的那層,叫鱷魚腦,它掌控5種應激反應,都可以用F開頭的單詞描述:

1.如果入侵者是同類,同性,且並不比自己更強壯,那麼Fight!

2.如果入侵者是同類,同性,且比自己更強壯,那麼,Flee!3.如果入侵者是同類,異性,那麼,Fuck!4.如果入侵者不是同類,管他是同性還是異性,只要不比自己強壯,那麼,Feed!5.如果以以上皆不是,那麼,Freeze......

仔細想想,好強鬥狠,不就是①嗎。

這是人的非條件反射,是動物的條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的狗,搖鈴則津生;是斯金納的箱,按鈕則出食,這些個都是反饋。它既是生存優勢下的暴力侵略,又是基因進化上的冒險傾向——狩獵採集時代唯有敢於冒險去獵殺猛獁象的勇士會受到部落中美女親睞,而這樣冒險的基因也傳遞下來。

好勇鬥狠,不過是反饋編的情節。 條件反射,不過是基因寫的劇本。

02 憤怒反擊,不是勇氣

鱷魚腦是人類的第一層大腦,掌管5種簡單應激。 再往裡的第二層大腦——猴子腦,在哺乳動物時期進化出來,它左右人的情緒。憤怒就屬於一種情緒。

憤怒,就是感覺到自己的邊界被侵犯。

動物都有自己的邊界。

一隻貓、一隻狗都會用尿液劃定自己的領域。如果一隻貓的領域裡來了另外一隻貓,自己的邊界被侵犯,這隻貓就會憤怒。

人也一樣。

我們看這個「怒」字(金文):

上邊是一個「女」,表示女人 右邊一個「又」,表示手

這是一個「奴」字。

在古代,女人作為財產存在,經常被搶,淪為奴隸。

下面一個「心」,表示一種心理狀態。

「怒」描述的就是人財產被掠奪,邊界被侵犯時候的狀態。

女人被搶走了,男人怒了。

憤怒和恐懼是同生的一對感覺,都是來自被侵犯。

但因為個體不同,對侵犯者的體量判斷不同。所以,有時是憤怒,有時是恐懼。

一隻貓在自己的領地里,來了另外一隻貓,邊界被侵犯,這隻貓會憤怒。

而如果來的不是另外一隻貓,是一隻老虎,貓就不憤怒了,它會恐懼。幾個人要來拆你家房子,你可能是憤怒。但如果龍捲風來了,你就不憤怒了,你就恐懼了。

《孫子 · 計篇》有言:「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大丈夫能屈能伸,方成大業。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既不善阿諛逢迎,又不善投機取巧,無心做官從政、買賣經商,整天研讀兵書,寄人家中。一次,縣裡屠夫當眾奚落他:「你雖長的高大,又佩戴刀劍,但不過是一膽小鬼而已。要是不怕死,就殺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注視屠夫,思量一會兒,然後彎下腰來趴在地上,從屠夫褲襠下面鑽過。

這是勇氣。

勇氣跟憤怒和恐懼對立。

那是不是說,不會恐懼就是勇氣?

不。

03 不會恐懼,不是勇氣

「類脂蛋白沉積症」

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基因疾病,會造成大腦鈣沉積並摧毀杏仁核——他們無法感受恐懼

這類患者在生活中:

無法對危險做出評估; 無法對陌生人設防; 無法解讀某些特別的面部表情; 無法看出社交中的危機 ....

這是命運降臨在他們身上的厄運。

這些是生理上的特例,而我們生活中遇見的「不會恐懼」的人,大多是因為無知。

日本功夫大師柳龍拳(Yanagi Ryuken),有一招「隔山打牛」的功夫,可以不經接觸,直接用「氣」把對手擊倒。他每次發功徒弟都應聲而倒,相關視頻在網上可見,非常厲害。

他在2006年,自己65歲這一年,主動懸賞5000美元,跟一位36歲的MMA選手打了一場公開賽。

整個比賽歷時不到一分鐘。柳龍拳被人三拳兩腳打到,基本上就是一個年輕人欺負老年人的局面。

柳龍拳可能真的以為自己會「隔山打牛」。平時他隨便一推,學生就倒,一下可以打到好幾個——學生們一直都這麼配合他。他曾經打過200多場,從來沒輸過。

這樣的」勇敢「,它源於無知,源於對世界的誤解。

是輕率,是莽撞,敢於去冒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危險。

出生牛犢不怕虎,不叫勇氣。

....

那勇氣到底是什麼?

04 勇氣是理性

鱷魚腦是人類的第一層大腦,掌管5種簡單應激。 猴子腦是人類的第二層大腦,掌管複雜情緒應激。 前腦額葉是人類的第三層大腦,幾乎整個人類文明都是建立在前腦額葉上的。

「勇氣是為了心中的堅持直面恐懼」

勇氣定當是你理性的選擇,是在你的條件反射與感情都想支配你的身體逃避時,助你戰勝應激和情緒。

「真正算得勇敢的人是那個最了解人生的幸福與苦難,然後一往直前,擔起將會發生的事故的人」

因為我們是脊索動物,所以我們應當擁有應激。 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所以我們應當擁有情緒。 因為我們是人,所以我們應當擁有理性。

「教育就是讓人去動物化」

我們理解情緒和慾望的存在,我們善待它,但不會受其掌控。

我們要做情緒和慾望的主人。

所謂你鼓起勇氣時,你是思考的,你是恐懼的,但你不受恐懼驅使。

這是人所以為人。

也是人之於人科動物的區別(笑)

勇氣就是讓你戰勝憤怒和恐懼的東西。

05 勇氣是使命

使命是什麼?

中文釋義:派遣人去辦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責任。

其實這就是萬維鋼先生最愛說的——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消防隊員衝進火中救人是勇氣 無國界醫生去瘟疫地區是勇氣

"你認為勇氣應當是什麼」 "一種恰到好處的衝動"

這是使命。

是喬布斯19歲義無反顧去印度學習佛法。 是凱文凱利周遊列國後在聖城選擇死亡。 是布魯諾8年監禁在火刑前為真理的堅守。

06 勇氣是信任

勇氣是信任,是人性對不確定性的征服。

信任的確立有個根基:這個世界於個體是不可知的。

存在未知,存在不確定性,存在猜忌,存在懷疑。

所以才誕生了信任。

人們都怕犯錯,可勇氣就該是朝著犯錯去的。試想,你知道接下來自己要做的都是對的,然後去做了,這算什麼勇氣?

信任是最深的智慧。信任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需要你整個人的投入,你需要很有心才能走進信任的世界,如果你的智性不具足,你會用懷疑保護自己。

懷疑讓人活下去,信任使人活過來。

信任是最美的美德。

整個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

在人類團體的共同信任下,鬼神、金錢、國家、公司,這些概念應運而生。

那是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信任,它創造世界。

還有個體於個體的信任,這一點不比互為主體差。

對個體的信任則是主動擁抱你生命中的不確定性。

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偏見——不是泛泛的偏見,是智慧的偏見,是對個體的無條件信任

這無疑就是勇氣。

不確定的獎勵讓人上癮; 不確定的懲罰使人恐懼。

從不確定性生出的恐懼,由信任來制裁。

07 勇氣之煉

勇敢(勇氣):不畏威脅、挑戰、困頓或苦痛;依覺悟而行,不論其是否被普遍認同。

這是積極心理學對勇氣的定義。 它同樣給出了鍛煉勇氣的方法:

在團隊里大膽地說出不受歡迎的想法 保護適當的權威不被你看到的不公正待遇侵犯 做一些你平常不去做的事情,而不是處於害怕才不去做

作成一句話口號就是:如果一件事我判斷它在大概率下於我有利,而又不敢去做。那馬上就做。

通過這樣的鍛煉,你真的會更有勇氣。

『勇可習也』

東漢建安六年,杜襲,是曹操麾下南陽郡西鄂縣縣令。

劉表趁曹操和袁紹在倉亭交戰,率兵進犯南陽,麾下萬餘兵馬包圍杜襲。

當時城內正規軍只有50多人。杜襲率領這50多人,數次擊退荊州軍的進攻,硬是堅守了半個月。

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城池陷落。但他又率領50多人強行突圍,一路陣亡30人,負傷18人。經此一役,天下無人不知杜襲大名。

當時杜襲的功曹,柏孝長,一個文弱書生,聽說荊州軍有一萬人,嚇得躲在館驛里,以被蒙頭渾身顫抖。

可到了第二天,敵人還沒進攻過來,他就漸漸掀開被子,爬到窗前傾聽動靜。

第三天敵人還沒打進來,他又打開房門打探消息。

如此過了兩天,柏孝長最後也登上城樓,披堅執銳與士兵並肩作戰。

後來城池陷落,柏孝長當先突圍,奮勇殺敵身中數箭英勇身亡。

臨終之際,他對杜襲說道:勇可習也。

勇氣是可以鍛煉的。

【後記】 01 拎不起的主題

在去年的時候,就萌生了對人類的諸多美德深入體會的想法。對,就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衝動,是我的使命,我感知的過程中感知愉悅,這就是天賜gift。

有了這個想法後,一直就想寫出來,到目前為止,諸多美德里,我理解最深的應當就是勇氣,於是選了它。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對現在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拎不起的主題。

不過拎不起也是一定要拎的,這裡無關勇氣,是這件事情,我的使命,必須要有一個開始,不然會無限期被其他事物擠下。

而直接原因是寫作社群和文學選讀課的都要交作業,需選讀課要求一篇散文,社群不限要求。本來想在之前社群里寫的文章里找一篇上交,但那些我都不太滿意,於是「鼓起勇氣」,「拎起勇氣」,就有了這篇文章。

【後記】 02 回復中的啟發

這篇文章是周六(5.12)上午7點開始寫的,當然,對於內容的理解和沉澱自我出生就開始了。第二天下午,我困惑於自身對勇氣經驗的局限,又受制於寫作過程中對自己思維的深入而看不到系統,我選擇一些親友以予我求助,問他/她們對勇氣的理解,頗有收穫,其中幾句文字結構適合我的文體我就直接引用了(哈哈)。

回復中的見解涵蓋很多方向,每一句話我都摘錄了存檔。但都可以對應到我的思考體系里(得意洋洋),這裡像說說兩個讓我生出興趣的方向。

第一是說,做了自己不敢做卻想做的事情/儘管知道結果不會好,但依舊義無反顧去做。

為什麼眼前一亮呢,應為這個類型答案的回複數量是最多的,也就是說,最多人相信。智人因信而區別於其他人類,一個觀念,信的人越多,這個互為主體的觀念就越強,於是特別思考了這個答案。

一開始我把它分類到「克服恐懼」和「信任」維度里,但感覺不太對勁。後來發現,這不能歸類到理性、使命和信任里,這根本就是方法論,是勇氣之煉。這倒也正常,畢竟人們理解勇氣,不是為了作佈道者,而是為了用勇氣,擁有勇氣,於是在這個認知自然就偏向方法論層級,即如何獲得勇氣。

第二個是來自一位加了微信好友從來沒對話的朋友。他講:

「仁者無敵。智慧,謀略,品質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印象不能更深刻了,這是我還沒有體會過的關於勇氣的感知,到現在也沒有這種感知,這個概念我只是知道它而已。

最早是知道丘吉爾說過:

「勇氣很有理由被人當作人類德行之首,因為這種德行保證了其與所有德行。」

能理解,不能體會。

就是這種感受。於是特別記了下來。

最後要強調的是,對於事物的感知我們總是不同的,不是線性的。

基於個人經歷或是思考方式,我們對概念和概念的洞察是有次序的。

我們可能剛接觸一個概念,而另一個人已經在這裡深耕許久,這時候我們就容易陷入暈輪效應,就是說這個人他在各個維度上都很厲害。

各自有各自的經歷,各自過各自的遭遇。 當事件似乎重合,我們就認為這人很不一般,會錯判價值。 而這種錯判又在自證預言和投射效應作用下放大又放大...

沒必要,從這裡剎住車就好。

【後記】 03 智慧、愛與希望

我們說勇氣是理性,是心懷畏懼依然去做,而不是不畏懼。 我們說勇氣是使命,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衝動。 我們說勇氣是信任,是去相信,去實現。

這裡雖是下了三個定義,但它們不是相互獨立的。

一種勇氣,它既可以有理性,又有信任。 一件事可作我的使命之時,我必然是相信它的。

同樣,人類的美德之間也是如此,相互包含,相互交融。(不是不符合MECE原則的模型就不是好模型)

就像我一位師姐所說:

「這些抽象概念,語言難以陳述,它表現在具體事情上。」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這個道理 此時無聲勝有聲是這個道理 善護念是這個道理

是的,語言就是這樣,用對事物的感知和對事物感知的感知確定定義,再用邏輯聯繫各個定義,來描述世界。

它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個世界,但它有它的局限。局限之一,就是對美德的模糊定義。

比如在大五人格模型(連接)上,幾乎沒有對勇氣的描述。它被稀釋在其他人格特質里。

人類的美德,相互包含,相互交融。

拿勇氣說,理性、使命和信任就有分別的對應。

理性是智慧。 使命是愛。 信任是希望。

【後記】 04 勇氣可煉之原因 & 另一個結尾

勇氣是可以鍛煉的,而且和鍛煉身體和提升你的學習成績不一樣。

它可以一蹴而就。

....

換個視角看世界,先別把自己當人看,別把自己當生命看。

老虎有什麼好怕的,一坨肉而已。 深淵有什麼好怕的,一個地形結構而已。 遲到有什麼好怕的,一次時間數據的不趨同而已。

老虎、深淵、遲到,這些本身都並不可怕。

可怕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可怕。

後面我知道羅斯福夫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害怕,這是我們唯一應當害怕的東西。」

既然可怕的原因在自己,那麼解決它的在自己身上,在大腦,那是產生可怕想法的源頭。

當然,我們不能說讓自己不恐懼,不然就成「類脂蛋白沉積症」了,當然,根據上文所述,我們也做不到根本不恐懼。

那怎樣讓自己不恐懼呢?應該說是,表現得不恐懼。

傻了吧。就是表現得不恐懼呀。

....

沒有勇氣?沒關係。

你只要表現出有勇氣的樣子。

然後,你就真的有勇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