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是不知道寫點什麼,翻了一下目錄,突然發現,關於「正版軟體」的文章竟然還沒有發,於是重寫了這篇關於「正版軟體」的文章。

也許這是「不必要」開支

起初,我對「正版軟體」這個詞是沒有概念的。第一次為軟體付費是我開始使用 iPhone 和 Mac 後。尤其是在 2015 年,開始實習以後,正式啟動了軟體正版化。這三年多的時間,購買軟體和正版服務所花費的錢,應該能夠我換三代 iPhone 。

簡單介紹一下我購買的比較知名的軟體吧:

GTD 類:2Do 、Things 3 、Todoist;筆記類:Evernote;寫作工具:Ulysses,MWeb,Markdown;雲存儲:iCloud、Dropbox密碼管理:1Password腦圖軟體:MindNode、XMind;日記:Day One;設計:SKetch;訂閱服務:SetApp、社交:Tweetbot、墨客、奇點;網路調試類:Surge;……

其實還有很多我記不起來名字的 app 和服務,上述的這些 App 的關鍵詞是「效率」和「工具」,並且在 iOS 和 Mac 上都能夠很好的聯動,付費模式有買斷、也有訂閱。

今天在公司分享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在浪費你時間的那些軟體基本上都是免費軟體,例如:微信、抖音、頭條、直播等等;而幫你省時間的軟體基本上都是「收費」軟體,例如上述這些軟體。

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 Mac 裏裝著某個軟體,並且他也需要的時候,他會跑過來問我,木木,你的 XXX 軟體是在哪裡下載的呀,給我個鏈接唄。我說,我是自己買的。他們的回復基本上都是同樣的兩個字「有錢」。但心裡可能是另外兩個字「傻逼」。

我也只能在心裡默默說一句:能幫你提升效率,並且帶來更好的體驗,為什麼不去付費?

花錢買體驗

在我購買的這麼多的應用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Ulysses 。我從 2014 年開始使用它,併購買了它的 Mac 版(那時候是買斷),後來推出了移動版,但需要單獨購買,二話沒說繼續購買。這兩次購買的價格合計應該是三百多。

後來它轉成訂閱制,意味著開發者單方面撕毀了契約,我們這些老用戶被拋棄了,要重新去訂閱。雖然我一直在罵它,但是我依然付費了。為什麼呢?

很簡單,它給我帶來的優秀體驗「值得我」為之繼續付費。當你開始使用 Ulysses ,它就會給你傳遞出一種感覺「你只管寫,其他的交給我」,越是深入體驗它,你會發現它在細節上的把控簡直只能用「完美」二字來形容。毫不誇張地說一句, Ulysses 是我目前用過的體驗最好的寫作工具

正是因為它是最好的,所以我壓根就沒有考慮過要去使用其它的編輯器。

那為什麼上述軟體中還有其它的幾款編輯器呢?因為有其它的需求,所以也有購入其它 app ,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介紹。

工具軟體貴嗎?

其實並不算貴。

很多的軟體宣傳或者服務宣傳會用「一杯星巴克的價格」來進行對比。我並不怎麼喜歡這樣的對比方式。因為一個是快消品,喝完就沒了,不能幫你創造任何價值;另外一個是能夠持續不斷為了帶來愉悅感、並且幫你提升效率的工具,甚至能夠成為你謀生的手段。

我買的最貴的服務是 SetApp,$129/年;最貴的軟體是 Sketch $99/年;正版軟體的好處是,當我購買了它以後,我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在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免費軟體中採坑。優秀的工具軟體在我心裡絕對值這個價,它幫我提升的效率和帶來的愉悅感不是這點費用能夠比擬的。

可能國內的付費環境依舊不算太好,但比起早先年來說已經好了太多太多了。對於軟體和付費有付費習慣的用戶大多集中在 iPhone 和 Mac 用戶(當然,對於總量來說依然很少),並不是我在故意顯擺「優越感」,而是這兩個平臺、以及依託於這兩個平臺做開發的軟體廠商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共同培養了這些用戶的付費習慣。

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在 App 和服務上的消費比我在衣食上的消費大方多了。在我身上甚至有一個更加有趣的趨勢,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年,我的「虛擬」消費,甚至要超過衣食上的消費。

我的虛擬消費除了 app 以外,還有 Kindle 買書,得到 App 訂閱專欄課程、網易雲課堂等網課平臺的課程,網易雲音樂、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娛樂平臺的訂閱,Google 訪問經費,購買伺服器,博客平臺,還有一些優秀內容的訂閱,LOL 買皮膚等等。每年的消費應該不會低於萬元。

上網時你可能是在學習、看劇或者遊戲,不管你有沒有真的為之付費,我們其實都是虛擬商品的消費者。因為這些虛擬的服務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回到工具軟體上來,我會經常看到一些朋友為了找一個破解軟體忙活半天,又是掃碼、又是註冊賬號,最後還有可能被騙。找不到破解,一般的情況是找一個免費的、難用的、低效的「流氓軟體」。有時候真橫不得上去和朋友說一聲,你花錢買一個吧,何必這樣為難自己呢?

最後

我前面說免費軟體的時候很激進,但並不意味著我否定了所有的免費軟體,例如我正在使用的郵箱工具 Spark 就是一款非常棒的免費軟體,這裡推薦給大家。另外,要知道,Android 系統(Linux 底層)就是目前來說全球最流行的免費軟體呀。相對於付費軟體來說,免費軟體一般很難帶來收入,所以大多數的免費軟體很難保證軟體的質量。而購買付費軟體,一方面為開發者提供了收入,讓開發者能夠有精力去維護和更新它,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方便了自己。

去過「海底撈」的朋友應該都會對它的服務點贊,因為優秀的體驗真的讓人很難忘懷。相信我,為軟體付費這個行為是會上癮的,當你到我這個階段,買 app 真的是想都不用想。

以前提到過一個觀點:多花錢「投資」你自己。而為工具軟體、服務和效率付費也被我視為對自己的一種投資。

P.S.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購買軟體和服務也一樣,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在考慮要不要購買。

原文首發於公眾號「以為記」,微信號:imanlimu

https://tanrky.me/post/buyapps?

tanrky.me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