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發行老闆跟我說到房裡老街大概走10到15分鐘,說近不近,但說遠也不遠。還一直提醒我是往大甲的方向走喔(突然覺得自己離臺中好近這樣)!
1.jpg

 

((然後我的相機沒電了!大崩潰!在我把電池拿出來再裝回去,試圖欺騙相機幾次之後,它就再也完完全全不理我了,只能用手機隨便拍拍了。))

 

一樣先來瞭解一下房裡老街的歷史吧!

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房裡社之所在地。鹹豐三年,泉人在房裡莊之北建街衢。全盛時期,鹽館年產二千石,染布業也非常發達。房裡居民為方便進行商業活動,在主要街道地面上舖石板,房子遍搭遮雨棚,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

 

鹹豐五年,紳民陳植東與蔡錫疇倡首捐款築城。房裏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社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竹外有城溝,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

 

但好景不常,光緒二年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房裡街便逐漸沒落了。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裏城之盛況。

 

房裡城雖然已成為歷史,但村裡依然留有相當豐富之歷史文物,如順天宮、房裡溪義渡碑、蔡家古厝,都是相當值得訪客深入探索的。(資料來源:街上的解說牌)

 

2.jpg  

 

3.jpg
↑房裡古城的南門舊址就在此!

 

4.jpg  

 

5.jpg  

 

6.jpg
↑老街的入口有一面藺編牆,此牆用四層來表達出苑裡這個地方的特色,最底層用卵石堆砌而成,象徵社區在平埔族時代就已存在,第二層則是紅磚鋪面,代表清朝時期曾經的繁榮燦爛,第三層則是擺放社區居民的藺編作品,藉以宣示打造藺編工藝村的決心,最上層則是用紅磚砌成牆垛狀,表示房裡古城的南門舊址就在此(←牆上的解說寫的)!

 

7.jpg
↑順天宮主祀媽祖,興建於清朝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由於位在房裡城內,因此習稱「城內媽祖」,而位在苑裡國小旁的慈和宮,則稱城外媽祖。

 

8.jpg

↑(右)這個義渡碑在順天宮前的大榕樹下。早年,房裡溪大安溪的河道沒有明顯的區格,每次下大雨,房裡溪與大安溪就容易氾濫,行人要渡河非常困難。
於是就有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僱人駕船戴客,藉故勒索高額戴客運費。


為了要革除這些弊端,大家便邀集當地士紳捐助義渡基金來購置義田,每年租息便得以支付義渡費用,還一口氣在各河川渡口設置六處義渡。現在將初期位於房裡溪邊的義渡碑尋回,放置此供後人參訪。



9.jpg  

 

走到老街上最有名的古宅──在光緒年間就存在的蔡泉盛號時,我在外面拍個不停。屋主看到我,招呼著我可以進去參觀。那是一個兩進的三合院,當我一進門,看到一個約莫國小3、4年級的女童,光著上半身坐在充氣的那種游泳池裡玩水、消暑。

 

光著身子的她看到我的闖入,先是一愣,然後馬上又像個小大人般跟我說「都可以參觀喔!」這個插曲,讓我忍不住一直想著「如果我家是古蹟」這件事。雖然我非常迷戀舊時代的東西,雖然我覺得一個城市完全不保留文化層面的東西對於發展觀光是很不利的,可是「如果我家是古蹟」,得這樣任人參觀,我應該會很崩潰吧~~@@”。

 

進去參觀時,屋主熱情的從屋內搬出很多本資料夾,裡面都是介紹「蔡泉盛號」的資料,包括歷史以及建築風格等等。很感謝屋主對於保存歷史這樣的用心~~

 

10.jpg
↑「蔡泉盛號」,地上濕濕的,因為小女孩在玩水消暑。

 

11.jpg
↑「蔡泉盛號」。

 

12.jpg
↑「蔡泉盛號」,門檻上凹陷的痕跡是因為過去搬運貨物的獨輪油罐車頻繁進出所留下的,要把門檻都壓凹了,就知道當時生意做的有多大了!

 

13.jpg  

 

14.jpg
↑「蔡泉盛號」,圓磚柱,為弧形紅磚疊砌而成,極為少見特殊,而且是有配色的喔!

 

15.jpg
↑「蔡泉盛號」,門檻上凹陷的痕跡是因為過去搬運貨物的獨輪油罐車頻繁進出所留下的,要把門檻都壓凹了,就知道當時生意做的有多大了!

 

16.jpg  

 

在後巷土埆厝慢慢散步著的時候,一直有當地的居民提醒我「有沒有去參觀蔡家,那是百年的老房子喔!」好喜歡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小鎮喔!((所以纔想認真的記下這天發生的事))

 

17.jpg
↑(右)門和窗都好可愛~~

 

18.jpg
↑房裡老街還有不少土埆厝唷!用米糠混著泥土而堆砌,是當地很特別的地方。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路邊結實纍纍的龍眼。整個想起高三時二樓那個靠窗的座位,只要伸手出窗外就能摘龍眼喫。XDDD

 

28.jpg  

 

29.jpg
↑不知名的植物霸氣的盤據在頹圮的屋頂上。

 

 

離開房裡老街,但顯然來不及去常常借給鄉土劇拍片的「東裏家風」 (←我真心覺得這名字好難記)。但沒關係,就慢慢的,照著自己的步調就好。

 

回到苑裡老街,衝進名店「垂坤」要採買名產。店員看我進門,問說需要幫我介紹嗎,我笑著說先不用。然後立馬眼明手快的拿了檸檬肉乾。
「請問香腸放哪裡?」
「在那邊。喔,你很專業耶!」
我心想,那當然,我鄉民耶~~XDDDD

 

提著便當和飲料上火車,苑裡881,真的好喜歡這個小鎮,今天真開心。

 

30.jpg
↑(右)苑裡火車站的椅子,好特別~~也是磚造的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