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印度傳記片。影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二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05月0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可謂是低開高走,因為是跨時間上映,剛開始排片比較低,但兩周後票房直逼歐美大片,評分也是高的驚人,口碑和票房雙收。

《摔跤吧,爸爸》除了故事情節表現的精彩,在影片主題的傳達上也是十分成功,不誇張的說,這部影片類似魯迅的文章,就像魯迅的文章《吶喊》,《摔跤吧,爸爸》裡面也有三個吶喊。

女性的吶喊

中國古代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極為嚴重,同樣在現在的許多地方也還存在這種思想,中國的男女比例失調也算嚴重,但是卻比不過印度。印度重男輕女十分嚴重,有的女嬰一出生就被拿去餵狗,更或者還出現「租妻」的這種現象。在這部電影裏同樣也能夠體現這一現象,爸爸想要一個兒子來完成自己的摔跤夢想,可是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都是女兒,媽媽的道歉,爸爸的絕望。

後來他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表現出摔跤天賦的時候,爸爸彷彿燃起了希望,於是就開始對她們進行訓練,爸爸讓她們每天五點起牀,穿著褲子,甚至還剪掉頭髮,村裡面的人對她們都是嘲笑,覺得女性怎麼可能去摔跤,身為女性就應該和鍋碗瓢盆打交道。當爸爸帶吉他和巴比塔去比賽的時候,甚至連入口都不讓他們進,男孩們根本就是看不起他們,覺得她們不自量力。

最後當吉塔站在決賽的場上,爸爸告訴她的戰略就是為女性吶喊,告訴她去做一個榜樣。

親情的吶喊

用親情這個話題來貫穿一部電影的話,無疑就是增加淚點,再冷漠的人一旦觸及到了親情也會有所觸動。爸爸和女兒承包了這部電影大部分的淚點,那些場景在走齣電影院後都成為單曲循環般的回憶。

一開始,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惜逼迫女兒們去學習摔跤,每天艱苦的訓練讓吉塔和巴比塔以為是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爸爸要懲罰她們。其實爸爸也是看中了她們的天賦,不想自己的女兒被埋沒。

有一個片段是被刪掉的,就是爸爸在夜晚偷偷去女兒們的房間為她們揉痠痛的小腿,看著她們爸爸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好父親。可是爸爸為了她們不惜與全部人作對,不管在別人眼裡是怎樣的一個瘋子,為了帶孩子們比賽甚至辭掉工作去務農,與媽媽更是起過無數次爭執。

讓小編映像最深刻的場景是當吉塔去了國家隊訓練,教練讓她們放棄之前學過的所有東西,吉塔照做,認為爸爸教的全都是過時的招式,在與年邁的爸爸過招贏了,她就覺得自己是對的,爸爸是錯的。

可是在多場比賽吉塔都輸的一塌糊塗的時候,她覺得自己錯了,他打電話給爸爸承認自己的錯誤一聲「爸爸,對不起」感動了多少人,任何事情在親情面前似乎都顯得無比渺小。

夢想的吶喊

在那個時代,印度的女性們,彷彿沒有權利擁有「夢想」這個詞,14歲就服從家裡的安排,嫁給陌生人然後一輩子捆在鍋碗瓢盆裡面,她們認為這就是她們該有的命運。吉塔和巴比塔一開始極不情願的去學習摔跤,更是做過無數次的反抗,結果都失敗了,這讓她們甚至埋怨過父親。

可就是在看到同齡朋友的命運的時候,覺得自己或許比她們更幸運,開始認真的去做這件事,去為這個夢想拼搏。多少次的失敗都沒有讓她們倒下去,不僅僅是為爸爸,更為的是對得起自己擁有的「夢想」!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現在的《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給我們帶來太多的驚喜和收穫,更讓我們接觸到印度這個國家,打破對印度電影的偏見,從電影裏重新去審視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