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咔咔……”

規律的開鎖聲響起,

早上6點半,

服刑人員的起牀時間到了。

這裏是提籃橋監獄,

收押對象以成年男性重刑犯爲主。

圖說:陸文斌善用剛柔並濟、換位思考的方式與服刑人員對話。徐程 攝

監獄基層民警的生活是怎樣的?

日前,

記者跟班採訪提籃橋監獄

二監區民警陸文斌,

跟隨他走進“大牆內”一看究竟。

1

戒備森嚴 監管有力

這一天正輪到陸文斌值班。他所屬的二監區,三層樓有約180個監室,他與搭檔需要一間一間開過來。他們管這叫“開封”。服刑人員光聽開鎖聲,就能辨別開門的是“老法師”還是“新警察”。

2010年,陸文斌來到提籃橋監獄工作,學到的第一課就是“開封”。“以前我一天要開300多間監室,有時服刑人員去出工了,我們就在樓道里練開門。”陸文斌向記者攤開手掌,指根處磨出的血泡已經結成老繭。“在這裏第一要務就是確保安全。老師傅總和我們說,鑰匙就是我們的槍。”

陸文斌所屬的二監區承擔着監獄最沉重的管教任務,關押對象以罪重刑長的暴力型罪犯爲主,管理難度很大。因此,二監區民警隊伍年輕力壯、喫苦耐勞、戰鬥力強。

除常規監管工作外,在記者跟隨的一個上午時間裏,陸文斌還忙碌着爲服刑人員安排課程、在監區抄查違禁物品等。而平時,他還要負責服刑人員親情電話、會見審批、實時監聽,撰寫材料案卷……

按規定,普通手機是不允許帶入監區的,只有內部聯絡使用的“警務通”。可能對現代人來說,離開了手機與網絡很難熬,但是工作的忙碌充實,讓大牆內的民警們早已對這種與外界暫時“失聯”的狀態習以爲常。

“我們就像是大牆裏的‘班主任’。”陸文斌說。所有服刑人員的人生改造,就在這所戒備森嚴、監管有力的“學堂”裏進行。

2

嚴格管教 鬥智鬥勇

只看服刑人員的背影照片,1分鐘內就能準確報出名字,甚至還能分辨出他們的腳步聲……陸文斌業務能力優秀,他曾獲得上海監獄幹警職業技能大賽總冠軍,也是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陸文斌加入了提籃橋監獄的暴力犯分類改造研究團隊,這支隊伍被稱爲監獄民警中的“小虎隊”,16名幹警平均年齡不到30歲,卻勇挑重任,素質過硬。

有一次,自幼習武的服刑人員汪某因瑣事毆打他人,訊號自分控平臺發出後,一眨眼工夫,“小虎隊”的6名幹警已經裝備整齊地衝入現場。隔離、制止、控制、帶離……整個過程只用了1分16秒,現場秩序就恢復正常。這也是提籃橋監獄最快的應急處置紀錄。

除了暴力對抗,獄內擅長“軟對抗”的服刑人員也有不少。

服刑人員瞿某雖然是一名“80後”,卻已是鐵欄杆內的老常客,前後入獄11次。在服刑期間,瞿某常以自己身體不適爲藉口提出過分的要求,如果不予滿足,還會揚言自殘。

“這時就需要‘鬥智’,而不能衝動‘鬥氣’。”陸文斌說,遇到這樣的“反改造經驗豐富者”,平時要加強嚴管,並注重心理疏導。

安全,也是一座監獄的靈魂。據介紹,提籃橋監獄內連續25年無重大案件發生,連續22年無罪犯非正常死亡,連續24年無罪犯脫逃。

3

剛柔並濟 溫情感化

翻開卷宗,提籃橋監獄的服刑人員劣跡斑斑: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詐騙……每天與這樣的人接觸,心裏會有陰影嗎?

“剛開始挺緊張的,家人也比較擔心。”陸文斌坦言。而漸漸地,他學會了剛柔並濟與換位思考。“首先我們要嚴格管教,讓服刑人員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同時作爲民警,我們不能因爲偏見再對服刑人員施加額外的壓力,要給予他們改造的希望。”

每月的家屬接見,是服刑人員最重視、也最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的時候。“每次接見後,陸警官都會找我談話,小孩子讀書、房產、婚姻情況等,他都會及時瞭解情況,我有困難他也會熱心地幫忙。我很感激他。”服刑人員田某告訴記者。

在陸文斌的辦公桌上放着一疊淺綠色本子,這是他每週需要批改的服刑人員的週記本。“這周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意見”等是本子上的固定欄目,一開始,服刑人員李某總是充滿抵觸情緒地草草填寫“沒有”“沒有”,陸文斌就不厭其煩地用紅字認真寫下平時的要求。後來,李某也敞開了心扉,有時還密密麻麻寫滿一頁紙。

作者 |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

編輯 | 包雍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