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和2014年,熱火和馬刺接連在總決賽對壘,各拿到一次總冠軍。《The Score》記者Joseph Casciaro撰文稱,熱火和馬刺這2年總決賽對壘,對於當代NBA比賽的發展有著歷史性的貢獻。

  在“空間”這一概念被列入普通球迷的詞彙表前,熱火教練斯法烏斯特拉已經在談論“節奏和空間”,並在二者中更注重“空間”了。2012-13和2013-14賽季,熱火的場均回合數在NBA僅排第23和27位,但他們的三分出手占比卻分別位居第5和6位。所謂注重“節奏”並非一味求快,而是在於更好地利用攻防轉換的機會。

  談到為何會轉向“節奏和空間”理念,史帥簡短地回答:“我們在2011年對陣獨行俠的總決賽中很掙扎。”他透露,其實他是借鑒了NCAA橄欖球名帥Chip Kelly當年執教俄勒岡大學時的戰術。

  這是一種簡單而高效的戰術,即在占士身邊安插射手拉開空間,而非起用傳統中鋒讓禁區變得擁擠不堪。這成為了能讓占士所在球隊的戰力發揮到極致的戰術。在防守端,對手會很不幸地輪番面對占士的衝擊。擺在他們面前的殘酷現實是,要麼無助地看著自己倒在占士狂暴且高效的進攻下,要麼崩潰地坐視他將球傳給外線射手。

  環顧當今NBA,不難看出這種戰術的影響力。邁克-布登霍爾澤治下的公鹿圍繞阿德托昆博採取了同樣的戰術。

  所謂小球戰術和對空間的注重並非始自熱火,但天賦異稟的熱火對此的運用卻超過了以往任何球隊。在2013年總決賽初,他們是由夏士林在內線搭檔保殊,一直沿用到TieBreak戰,也僅是用邁克-米拿頂替了夏士林。而在2014年,起初搭檔保殊的是李維士。

  “我當時是其中一員,親眼目睹了這套戰術是怎樣奏效的,我當時就在想,‘OK,這真是前所未見,’”夏士林說,“畢竟直到那時,在我的認知中,沒有球隊曾打過,甚至聊都沒聊過,這種所謂無位置的小球戰術。這套戰術才不管‘你是中鋒就要駐紮在禁區’、‘你是後衛就得待在高位’,或‘你是名前鋒’之類規定呢。對我們而言一切都變成無位置的了,這和我們的陣容構成是有關係的,和三巨頭以及他們各自的技術特點是有關係的。你必須習得能打滿5個位置的能力。”

  在沒有傳統大個的情況下,靠無位置籃球奪冠,這在2013年之前都是聞所未聞的。但在2013年之後這卻成為常態。

  和熱火的戰術嬗變同時,馬刺也處在重新確立自身風格的節骨眼上。在過去20年里,馬刺起初是憑藉堅韌磨礪的球風連續奪冠,那時總決賽的比分常常是78-77或88-77之類,這在當今NBA是難得一見的。

  但在2013、2014年對壘後,史帥卻表示:“當我們對陣馬刺時,他們擊敗你靠的是移動,以及完全處於更高檔次的傳球。當我們首次在總決賽碰到馬刺時,我原以為他們已是我們見過的移動和傳球最佳的球隊,但我錯了。”到了2014年總決賽,史帥才發現熱火的防守在馬刺面前不堪一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身穿銀、黑、白色球衣的球員在不停奔跑、切入和隨心所欲地投籃,令人眼花繚亂。

  “我錯了,因為接下來一年的馬刺才真的令人不可思議,”史帥說,“在我看來,當年馬刺精確完美的移動和轉移球,才真正為NBA下一代球員們打下了基礎。”

  2013-14賽季常規賽中,馬刺場均傳球330次,幾乎比其他NBA球隊都要多9次;到了總決賽中,這一數據增長到355.2次。這要部分歸功於馬刺的變陣,普波域治撤下了中鋒斯巴列特,用打球更聰明的迪奧取而代之。

  接下來就是進攻端的大屠殺,不可盡數的有球和無球移動、切入、掩護和誤導,催生了日後2支以進攻流暢和擅長閱讀比賽為特點的冠軍隊勇士和速龍。

  誠然,那支馬刺也是有巨星壓陣的,但他們同時也告訴了聯盟其他球隊一個道理:儘管對於總冠軍球隊該使用何種打法已是老生常談,但信任團隊籃球,並由此催生出更多空位三分機會,是可以讓一支NBA球隊在4月、5月,乃至6月取得成功的。

  2013-14賽季的馬刺場均助攻25.2次,領跑聯盟。過去5個賽季,達到或超過這一數據的球隊有26支。單論本季,NBA球隊平均助攻數已達25.2次。

  “所有NBA人士在看過當年的馬刺後,都決心也要這麼打,”前太陽總經理萊恩-馬克多諾在2015年接受知名女記者Jackie MacMullan採訪時說,“這就是一個互相借鑒的聯盟。馬刺的策略很有效:在對方防守落位前多傳球、多跑動、多投三分。”

  當然,史帥坦言當年在總決賽戰況白熱化時,他從未想過熱火和馬刺會改變聯盟。

  “當時實際上是在鋌而走險,”史帥坦言,“我們只是想找到能贏波的辦法而已。我很欣賞籃球比賽的演化,比賽總是在不斷改變的,你得時刻保持警醒。如今的NBA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聯盟似的。”

  “我還記得我們在2004年首次遇到迪安東尼治下的太陽時,當時所有人都稱他在摧毀籃球比賽。當時太陽場均出手24記三分,已讓大多數人驚為天人。但如今,這在聯盟只是末流水平。這才是未來籃球的恐怖之處,有時是我們自己過於固步自封。”

  “即便是我們兩隊催生了那些概念(空間、節奏和轉移球),但看看過去數年的NBA總決賽,和我們當時又有所不同了。這就是美麗籃球,總會讓你暢想:誰知道10年後的籃球比賽是什麼樣子的?”

  21世紀20年代的籃球會是什麼樣,有待後人去書寫。至少如今,每當回想起2010年代的籃球,2013、2014年熱火和馬刺的連續對壘仍是我們無法忘懷的記憶。

  (魑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