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兒子東條英機過於臭名昭著,幾乎很少人會在歷史上注意到東條英教的存在,很少見到他的相關研究。雖然他好歹也混到了陸軍中將,但顯然他的「聞名」更多來自他的兒子。

東條英教(1855-1913)生於日本東北的陸中(今岩手縣),他的爹叫東條英俊(爺仨都是「英」字輩的)。在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事「草創期」中他本來並不是像西鄉隆盛、山縣有朋那種很顯眼的精英人物,甚至應該說差的很遠,直到西南戰爭(1877年)結束後他才晉陞為少尉。但是,這場戰爭也給東條帶來了更大的人生轉機。西南戰爭後一年日本便成立了參謀本部,1886年為培養合格的參謀,又設立了陸軍大學校(簡稱陸大)。陸大第一期只招了20人,而且到畢業時只剩10個人了,陸大東條英教位列其中,並且是「首席」畢業,算是精英了(同期的還有「日本騎兵之父」秋山好古)。1894年,東條英教升為中佐,任大本營參謀。兩年後任參謀本部編纂部長兼陸軍大學校教官,兩年後升為大佐,又過兩年任參謀本部第四部部長兼陸大教官。

1901年晉陞為陸軍少將,任步兵第8旅團長,作為第一線指揮官參加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之際,東條率領的第8旅團於遼東半島登陸,加入了川村景明中將的獨立第10師團的戰鬥序列。東條英教補強了步兵、騎兵、工兵,作為東條支隊負責師團的左翼進攻。此後,東條英教先後參加了析木城之戰、遼陽戰役還有沙河會戰,在1905年的奉天會戰之前被召回,被任命為留守近衛步兵第1旅團長。1907年在晉陞為中將的同時,被編入後備役。1913年病逝,享年59歲。

東條英教雖說資質不差,但出身一般,戰功也不多,距離名將差得遠。不過要說東條英教對近代史發展的最大影響,可能就是在他28歲那年秋天的一個不負責任的夜晚造出了東條英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