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我們可以開始創建第一個廣告來進行投放了。

所有的廣告創建操作都在「廣告管理工具」這個菜單。

進入「廣告管理工具」菜單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這裡主要有3個Tab欄:「賬戶概覽」,「廣告系列」,「廣告組」,「廣告」。

「賬戶概覽」是你廣告賬戶的一個總體情況,而我們創建廣告時是從「廣告系列」開始。並且,「廣告系列」-「廣告組」-「廣告」是由高到低的三個層級。開始創建廣告時,在「廣告系列」這裡點擊「創建」。

1.廣告系列

在「廣告系列」這裡開始創建廣告後,會看到廣告系列就是一個讓你選擇你要投放廣告的目標。

整體來說,facebook的廣告分為3的大塊:品牌認知,購買意圖,行動轉化。facebook將每一類目標都細分了。品牌認知主要是用來做品牌廣告的,顧名思義,這個是用來提升品牌曝光和認知度的,並不是以直接轉化和購買為目的。這個適用於那些想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商家,對於我們這些小賣家來說並不適合。購買意向這個著重於用戶購買前這一步,也就是引流,引導用戶過來。比如第一個「訪問量」,其實就是用來獲取PV的,但是只管讓用戶訪問你指定的頁面,但之後下一步能不能有成效就另一回事了。行動轉化是最重要的一塊。經常用到的投放就是「轉化量」,畢竟我們在facebook投放廣告,目標就是為了轉化,為了成交。OK,那麼我們要投「轉化量」為例來創建一個廣告。

選擇「轉化量」之後,填寫廣告系列的名稱。關於「創建拆分對比測試」這塊,一般來說我們創建廣告的時候,是需要對同一個系列的廣告分別建立不同的受眾來進行A/B測試的,這樣的目的是細分我們投放廣告的受眾,在廣告跑起來之後選擇那個數據更好的廣告,停掉數據不好的那個廣告。「預算優化」這個是對你的廣告預選進行限制,這個我們暫時不管,可以在下一步再限制。

2.廣告組繼續之後,進入到廣告組的設置。首先填寫廣告組名稱。名稱當然填寫什麼都可以,但建議有一個自己容易記憶和理解的名稱,因為後面當你的廣告多了之後,你自己都分不清每一條廣告是做什麼的。在轉化事件這裡,就需要選擇之前創建的像素。對於「轉化量」的廣告投放,我們可以選擇Add to Cart (加入購物車)來作為我們的轉化事件。

受眾這一步的填寫是最重要的。地區是你想要投放的國家,當然你更加細分到國家下一級行政區,比如美國的加利福利亞洲。同樣,年齡和性別可以根據需要去選擇。

facebook根據平台的用戶數據,給用戶貼上了標籤,你可以在細分定位這裡進行選擇。比如你想要投放一個健身器材的廣告,那麼你可以選擇對「健身」感興趣的用戶。這個興趣是可以多選的,當你在這裡進行多選的時候,只要符合任何一個興趣標籤的用戶都會被包含進來。

而如果你縮小一下受眾的範圍,你可以再選擇一個用戶在對上面的東西感興趣的同時還對下面的東西剛興趣。

比如,我們篩選一批對「健身」感興趣,並且同時「參與互動的購物者」的用戶群出來。

最後,在版位這裡我們可以選擇自動版位。

預算方面,可以限制為單日預算或者總預算。同時你還可以指定投放的時間段。

這樣就完成了廣告組的設置。3.廣告最後一步——廣告。這是我們配置廣告素材和目標落地頁的地方。同樣地,我們首先先要填寫好名稱。廣告發布身份即我們之前申請的主頁。格式可以選擇為輪播圖片,單張圖片或者視頻,以及一系列圖片的精品欄。在這裡我們選擇單張圖片。

最後一步,上傳完廣告圖片素材之後,填寫廣告內容。在文本處填寫廣告文案;網址則是你要跳轉到的購買頁面(一般是你產品的詳情頁);廣告標題處填寫標題。完成之後,可以在右側預覽效果。

全部完成之後,點擊確認。這樣,我們就完成了一個廣告的創建,facebook在審核通過之後就發布這個廣告。其實我們自己動手創建完一遍廣告之後,就會知道創建一個廣告是很簡單的時候。關鍵是什麼呢?關鍵的東西是兩個:一是受眾的選擇;而是廣告素材的設計。雖然我們上面選擇受眾的時候是直接在上面選擇興趣,但如果是在這裡進行受眾的選擇時,選出來的受眾的粒度是比較粗比較泛的。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在「受眾分析」那裡分析並確定好受眾後,保存下來,然後在「廣告組」選擇受眾時直接選擇保存好的受眾數據。

當然,受眾的分析和廣告素材的設計,又是一個大的話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