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一部「非東野」的治癒小說《解憂雜貨店》,裡面沒有罪案,沒有偵探,有的是人與人的羈絆。

東野圭吾構思縝密,利用巧妙伏筆設下書中人物的種種羈絆,使得整個故事渾然天成最後溫暖人心。

故事憑藉穿越時空的信這一獨特的過去與未來的聯繫方式,從三個小偷闖入雜貨鋪開始,展開了五個傾訴者的故事,每個故事就像一顆顆珍珠,最後故事情節層層推進串聯開來,恍如撥雲見日,看似毫無聯繫其實都互相牽動著彼此,與雜貨鋪和孤兒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左邊:日版 右邊:國版

近期影院上映了中日兩個版本的解憂雜貨鋪,兩個版本的「雜貨鋪」各具特色,但是日本「雜貨鋪」更勝一籌。

中國版的解憂雜貨鋪,採取了一些創新和故事本土化的改編,演員方面採取了「老帶新」,由新生代演員主演,老演員作為配角,其中角色的改編將其中幸平一角由男性創新改編為女性並且選擇了迪麗熱巴來飾演。

電影故事內容很連貫,很完整,本土化做的很好,各種細節,道具都很嚴謹,完全不會給人水土不服的感覺。

對於沒有接觸過解憂雜貨鋪原著小說的觀眾朋友倒是有著不錯的反響,電影內容恰到好處,有淚點有喜點,不多不少剛剛好,像冬日裡的陽光帶來幾許溫暖。因為講述了一個好的故事,其觀影感受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日版的解憂雜貨鋪,保留了原著黨的期待,故事緊湊而且完美地還原了原著所有的情節,比國版的邏輯更為清晰有條理。

原著的故事背景本就是基於日本社會的,角色的選取更加符合原著的形象,更顯得充滿感情,對人物的刻畫也更加細膩。

反之國版解憂雜貨鋪,浪矢老爺爺一角選的是著名功夫電影明星成龍來飾演,其雖然演技好但是不得不說武打電影的形象依舊令人有點揮之不去,再加上人物創新改編使人感覺有點大打折扣。

日版電影中採用日式的雜貨鋪,日式的場景,使得日版雜貨鋪完美詮釋了原著情景,情景的描寫上顯得更加的細膩,突出了場景氛圍,能瞬間點燃觀眾的感情。

故事情節,場景和角色等的原汁原味使得這部電影不得不加分,日版電影的神還原給中國版的「雜貨鋪」帶來了大大的壓力。

日本對於改編或者拍攝這種溫情類的電影多少會高於國內製作水平,所以更勝人心。

再者,大多數觀影的影迷多為原著書迷,沖著這個電影名頭帶著朋友前去觀影,有對著原著中場景的幻想,而面對國版的解憂雜貨鋪的本土化與創新難免有著排斥的心理。

最後,不可否認,國人很多都覺得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而這部作品改編是國外月亮確實比中國月亮圓,在這種情況之下,使得國版的解憂雜貨鋪更加顯得不得人心。

(鯨魚電影編輯部:南柯)


先看了國產版的《解憂雜貨店》,又再看了日版的《浪矢解憂雜貨店》,而在這兩部電影之前也看過原作《解憂雜貨店》。

平心而論,這兩部電影基本上都遵循了原作,國產版的在人設上有了調整,另外內容細節上有細微的改動,比如原版中是三位男性,而國產中讓迪麗熱巴這個女性角色更換了其中一個男性角色。

兩部影片對原作還原度很高,但是呈現出的影片氣質很不同,比較起來國產版的《解憂雜貨店》商業味濃一點,特別是特效的加持其實會改變影片的氣質,日版的《浪矢解憂雜貨店》就偏向文藝、日系清新一點,感覺上更為寫實,更貼近生活。

另外演員在表現上也很影響影片的效果,個人更傾向於日版演員的演出,山田涼介就不說了,還是有耍帥的性質在其中,不過飾演吉他手的林遣都,飾演雜貨店老闆的西田敏行真的是在加分,這連個角色要比國產版的角色表現更到位,特別是西田敏行真是本色演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讓人入戲,反觀成龍的戲劇痕跡就較重。另外林遣都飾演的吉他手錶現出的純粹化、本質性要比國產版的李鴻其更突出,所以日版給人的感受就很具治癒的效果,當然如果要說在氣質上貼近原作,這個也不否認,真是不能忽略的是國產版畢竟是改編日版小說,自然在情景或是背景上要以國內的風格、特色為主,這不構成破壞原作情懷的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國產版在豆瓣上的口碑不好,其實也喫了一個先入為主的虧,畢竟上先於日版電影上映,很容易被過分比較。另外,也不排除在豆瓣上有水軍惡意刷低分刷的嫌疑。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兩部改編自同一部小說的電影。


1、韓傑導演的國產版豆瓣評分是5.2;日本原版的豆瓣評分目前是7.3,但是國產版的被低估了。這是一種充斥了「原著黨」和「日系」小清新怨氣之下被「惡意」打低分了。包括還有一個胖子影評人在微博上整天拿原著說事。這有點矯情了,更不懂電影藝術。

2、如果日本先上映,國產版在上映我感覺差距就沒這麼大了。看完日版的《解憂雜貨店》我還是想重複一下之前說過的話:韓傑導演的國產版《解憂雜貨店》是目前最好的國外電影經典翻拍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很多打低分的差國產《解憂雜貨店》一個道歉。整體對比一下兩個版本整體差距不大,但是就算有差距更多是因為文化環境不同帶來的不適感,跟電影無關。畢竟這是在中國大陸的文化語境裏,但是有關本土化的文化移植已經盡量做到最舒服了。迪麗熱巴這個女性角色替代了原版中三個男性,我覺得就是很好的創新。

3、國產版和日本的人物性格和造型上基本差不多,而且林遣都飾演的吉他手和李鴻其飾演的吉他手確實有些區別。只能說各有自己的特色了,都非常不錯。日本的這一版確實更加治癒,更加催淚,看著林遣都走路的背影就讓人落淚,更加劇了這個人物的悲劇色彩。

4、另外我終於知道鹿晗在模仿誰了,簡直就是山田涼介的翻版啊,如果國產版讓鹿晗飾演董子健的角色,就神似了。


作為一個看過原著黨的人來說,其實都不是很滿意的,但是日本相對來說要更喜歡一些。我來說一下我的感覺。

日本的改編來說比中國的版本清新一些,有點文藝範。相較於原著來說,可能是因為電影獨特的表現力,無法將一個個的故事的聯繫以及那種引起人慾望的伏筆拍出來。尤其是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不僅僅在結尾公佈,更應該在之前就引起慾望。

而日本的版本的張力也比中國拍的要好。這裡不喜勿噴啊。相對於日本的版本,中國幾位演員有點讓人齣戲,不過幾位領銜主演的演技確實有提高。成龍的老人我覺得有點假,尤其在走路的時候。

最後,我不知道真假,據說中國版的連創作用了幾個月就拍出來了。雖然相較於深夜食堂把故事背景全部中國化了,但是仍有略顯粗糙的地方。並沒有給觀眾多大的代入感。

當然,裡邊我相信是有水軍的。但是日本改編難度較小,而且代入感很強,如果導演和編劇下了功夫的話,中國這個版本未必差。


對於原著的還原度很高,角色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然而電影講清楚了,沒有辜負。但這不是大部分觀眾都會喜歡的電影,想看刺激大場面者可能坐不住,當時影院裏有幾個人提前離場,觀看需要有耐心。

取景樸質又乾淨,乾淨得讓主角敦也顯得有些違和。角色需要的是冷峻叛逆和疏離,但他展露的是酷。

上映當天在影院裏,每次他出場,總會想到《頭文字D》裏的陳冠希。陳冠希也酷,但他的酷正是角色需要的。敦也的不是。

有意思的是,《頭文字D》裏陳冠希的角色叫涼介,飾演敦也的演員現實中也叫涼介。都是翩翩少年。

如果敦也的酷收一點,會更加貼合這個角色。

整部電影像徐徐展開的畫卷,敘事平緩,但平緩中會讓你看到真情。像柔和版的《無問西東》。

你要知道生活平淡又艱辛,也要記得自己的珍貴,不要放棄。

(藍鯨孤島原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