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於21日突然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國大陸簽署聯合建交公報,並公開承諾「嚴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與臺灣發展任何官方關係」,使得我邦交國數目降到歷史新低點的17個。

面對此一險峻外交危機,蔡英文政府的回應依然混亂。除了照章痛批中國大陸蠻橫打壓、傷害兩岸現狀,蔡總統提出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共識底線,外交部長吳釗燮通篇談「臺灣政府」,陸委會則是以「中華民國」自表,讓人搞不清這些領導階層究竟怎麼看待國家定位,也難怪薩國總統府發言人會駁斥吳釗燮形容薩國貪得無厭的發言「卑鄙」,甚至還公開質疑蔡政府的公信力。

政務官本來該當為政策失利負責,這是民主政治的真諦,也是責任政治的基礎。然而,這樣的準則似乎不適用一向「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民進黨。被問到是否請辭負責時,吳釗燮竟然說要等「與長官討論之後再決定去留」。顧炎武曾說,「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人民看到民進黨高官爭功諉過的醜態,對這個政府的信任度只會急遽下降。

更甚者,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與工商界大老會面時表示,蔡政府已竭盡所能向對岸表達善意,因此「這樣的兩岸關係變化,不可歸責於臺灣政府」。他還建議工商界,「可把臺灣人民的心聲、蔡總統的善意讓對岸知道,促使兩岸用對話取代對抗,用交流取代圍堵」。

賴揆這一席話真是可笑又可悲!竟然將執政黨應負的責任推給民間,仿若兩岸事務不是政府職權,那納稅人又為何要平白花錢養尸位素餐的政務官?若這些話出自藍營之口,早就被逼辭職了,民進黨立委卻被獨派挾持而沈默不語,仗著完全執政的優勢,綠營專制獨裁已是昭然若揭。

臺灣國際處境極為險峻,也受到兩岸關係良窳之制約。事實上,人民其實不奢求太多,只希望執政黨能依據國際政治的現實,採行具體務實的兩岸及對外政策,擴大國際能見度及參與機會,而不受制於僵化意識形態的牽制。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應該是朝野政黨制訂政策的基本依據,否則為了自身黨派利益而固守臺獨窠臼,不僅傷害兩岸互信,更波及我對外關係。

蔡政府雖口頭承諾維持兩岸現狀,行動上卻依循「一邊一國」思維前進,故產生政策與口號前後矛盾、礙於現實壓力不得不「髮夾彎」的窘境。蔡政府為了彰顯本土政權的強硬風格,遲遲不願在兩岸定位鬆口,反而欲以卵擊石、反擊中國大陸的壓力,結果當然是不堪想像。

在兩岸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蔡政府節節敗退,從年初的M503航路爭議、全球航空公司更改臺灣名稱,到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及薩爾瓦多斷交,以及主辦東亞青運遭取消、攸關金門居民生活的通水問題等等,都成了民進黨操弄兩岸情感的議題。不過,蔡政府不顧民意而蠻幹之下,卻是全民承擔苦果,口口聲聲說要捍衛臺灣主權與尊嚴,實際上種種外交失利卻是對主權與尊嚴的最大傷害。

過去在野時,民進黨批評馬英九政府的「外交休兵」是休克,卻不知道堅持臺獨路線纔是導致臺灣主權淪喪、迭遭矮化的元兇。蔡政府切割兩岸及外交政策,以為靠攏美國就能牽制中共壓力,最終卻仍無力阻止我對外關係屢遭中共壓制。

民進黨自以為將所有對外困境都歸咎於對岸打壓,就能贏得人民的支持與同情。然而,在比較馬政府與蔡政府的兩岸及外交政績之後,大多數民眾越來越明瞭,以「九二共識」來維持穩定互信的兩岸關係,既不會矮化主權與尊嚴,且能有效拓展臺灣國際參與及活動空間。

「以小事大以智」,臺灣本來就不宜與大陸正面對撞,反而應以制度、社會發展及文化素養等優勢,轉化消弭兩岸相互敵視,營造和平共存的環境,這纔是臺灣對區域安全的貢獻。這兩年多的例子已證明,寄望外力共同對抗中共非但不切實際,反更招引禍害。為了國家利益、人民福祉及臺海和平,蔡政府應懸崖勒馬,回頭好好補救兩岸關係,才能化解可能隨之而來的外交危機。

【大華網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