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鯨之子在沙地上歌唱》是一部生不逢時的作品,在國內尤其如此,因為和它對位的是10月番中異軍突起的《寶石之國》。

《泥鯨之子》動畫確實算不上特別精彩和優秀的作品,但梅田阿比漫畫原作中,那堪稱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和設定,在我看來並不遜於市春京子的漫畫《寶石之國》。而動畫也將其展現了出來,在沙海上徘徊的泥之鯨魚,讚頌著陽光雨露,持有感情與心意的泥鯨之子,在浩瀚的沙海中探尋未知的未來與方向。這個風格和基調確實具有獨特的美感,甚至讓我覺得相見恨晚。

但是,《泥鯨之子》的故事過於殘酷,而動畫改編也如實甚至著重體現了這一點,動畫中對於逝去生命的描繪,對於被奪去生命之人形體的慘狀,可以說是毫不避諱。實話說,我不認為這種風格和基調能符合多數觀眾的胃口。與《寶石之國》中不懼生死,碎碎平安的寶石們相比,《泥鯨之子》中生命的逝去顯然要更為殘酷。

《泥鯨之子》和《寶石之國》的主線故事非常之相似,都講述了主角在經歷友人的離去,自身和羣體的危機後,得到成長的正統前進向故事。但《寶石之國》對主角磷葉石的改變,描寫得更為清晰,更具衝擊力,勾勒出了完美的人物弧光。

而《泥鯨之子》雖然也有著相似的手法,但是由於原作內容是羣像劇形式,並非始終將視點聚焦在主角查克羅和莉柯絲身上。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它們的變化,甚至比起《寶石之國》更為感同身受。

然而,《泥鯨之子》在結局,即最終話的處理上明顯弱於《寶石之國》。它拋出了更龐大的世界體系,留下了更大的空白,這讓觀眾在結局面前,有種悵然若失之感。《泥鯨之子》選擇的是「放」,而《寶石之國》選擇的是「收」。它也拋出了核心的問題,展現了世界的樣子,但更重要的是將磷葉石這一故事與情感載體,來一個全方位的回收。

不得不說,對於一個講述成長的故事來說,這是一個更聰明的做法。比起引導觀眾去期待那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呈現的世界與故事,不如讓觀眾體會過的故事有一個完整的、有意義的結局。這就是《泥鯨之子》真正不及《寶石之國》的地方。

然後,在國內《寶石之國》是b站獨播,又有著迄今為止最頂級的3D效果加持,有著空前的話題度。而在這個時候以愛奇藝獨播的方式出場的《泥鯨之子在沙地上歌唱》,想要跨越它實在是太難了。

當然,《泥鯨之子》已經儘力了,這部作品雖算不上特別優秀,也不夠完美,但它的品質還是應當被肯定的。

文:霜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