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二戰時期羅馬尼亞在東線戰場與納粹德國結盟,羅馬尼亞軍隊和德國軍隊曾經共同對抗過蘇聯紅軍。然而,戰爭期間他們損失慘重,軍事實力被大大削弱,軍隊的效率和裝備狀態都不佳。

在戰後的雅爾塔會議上,羅馬尼亞被迫簽署了停戰協定。由於其位於蘇聯的勢力範圍內,這一協議賦予了蘇聯紅軍在羅馬尼亞境內無限制、無條件的軍事駐紮權和軍事佔領權。隨著蘇聯駐軍的增加,親蘇派獲得了所有政府機關和政黨的支持,蘇聯在羅馬尼亞建立了親蘇政府。蘇聯軍隊撤出後,羅馬尼亞擺脫了蘇聯的控制並建立了自己的共產黨。

1954年,羅馬尼亞加入了蘇聯領導的華沙公約組織。

1974年,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上台,由於他疏遠了蘇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許多羅馬尼亞人將他視為英雄。齊奧塞斯庫終止了大部分羅馬尼亞參與的華沙組織演習活動。

羅馬尼亞從來都不是蘇聯的一部分,但早期它肯定受到了蘇聯的影響。


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領土確實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這其實也是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加入德國一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前《一世明哥私家歷史》曾寫過這方面的內容,現在再簡單回顧一下。

在納粹德國進攻波蘭之前,德國與蘇聯在1939年8月閃電般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德國入侵波蘭後,與蘇聯瓜分了波蘭。

其實這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背後還有秘密議定書,將蘇德兩國對波蘭等東歐國家的勢力範圍重新劃分。

蘇德兩國瓜分波蘭後,蘇聯方面很快侵佔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發動蘇芬戰爭,1940年時侵佔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

由於羅馬尼亞有德國需要的石油,蘇聯佔領這些地區對德國不利,德國恩威並施要求羅馬尼亞當時的政府首腦安東內斯庫加入軸心國陣營。

安東內斯庫的羅馬尼亞軍,成為蘇德戰爭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有生力量,參加了蘇德戰爭。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羅馬尼亞軍就收復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

……

這就是歷史。


更多內容請關注【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羅馬尼亞從來不是蘇聯或俄國的一部分。倒是蘇聯的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曾經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羅馬尼亞共產黨並不是蘇軍撤走才成立,相反它的歷史很長,1921年羅馬尼亞社會黨更名為共產黨,之後在社會各階層比較活躍,有很大的影響力。1944年羅共領導軍民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獨裁統治,退出了軸心國,建立了政權,雖然與蘇軍有關,但主要還是羅共長期鬥爭的結果。在幾個東歐國家,唯有羅馬尼亞對蘇聯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1989年,羅共解散。


羅馬尼亞不是蘇聯的加盟國,說不上是蘇聯的一部分。

不過羅馬尼亞與蘇聯有過關於領土方面的糾葛:在1940年6月,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並將比薩拉比亞大部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建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俄語: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將比薩拉比亞南部沿海地區和北部一小部分劃歸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佔領了比薩拉比亞,1944年蘇聯重占該地區,根據1944年9月簽訂的《羅蘇停戰協定》又恢復了1940年6月的蘇羅邊界。

1990年6月「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5月23日改稱為「摩爾多瓦共和國」。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共和國宣布獨立。1994年3月,公民投票以壓倒性的票數支持維持獨立國家的地位,反對與羅馬尼亞再統一。摩爾多瓦共和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獨聯體國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