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常務理事鍾馥吉。(圖/記者戴瑞瑤攝)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常務理事鍾馥吉。(圖/記者戴瑞瑤攝)

記者戴瑞瑤/臺北報導

金管會推行「金金併」,鼓勵民營銀行間相互併購,其中更有5家金控、6家銀行拿到敵意併購入場券。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今天(12日)舉行記者會,痛批這5家金控遭到裁罰、違規、申訴都榜上有名,可以說是前科累累,金管會只用4大要件給這5家金控併購機會,「不符合社會期待」。

金管會去年7月推出金金併政策,除了合意併購外,更開放5家金控、6家銀行可以對其他銀行進行敵意併購,包括中信金、富邦金、臺新金、玉山金、國泰金,跟中信銀、北富銀、臺新銀、玉山銀、國泰世華、上海商銀。併購案的買方,金管會將給予資本計提誘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常務理事、永豐金工會理事長鍾馥吉今天則痛批,金管會只用4大要件來篩選出5家金控跟6家銀行,但除了上海商銀外,其他金控跟銀行遭裁罰、違規、申訴紀錄均榜上有名,「這5家銀行在法遵上有待加強,但賺錢多的銀行主管機關卻給尚方寶劍,讓他們可以對小銀行做敵意併購,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鍾馥吉也指出,現在政府的併購政策還有法令,對勞工保障嚴重不足,去「二次金改」經歷過從業人員被不良僱主用過即丟的慘痛教訓,上述那些大金控也多次違反勞動法令,從過往裁罰案例中也不少,「主管機關篩選出來都是賺錢的銀行,但是對臺灣社會來說有保護到消費者嗎?」

另一個疑慮是,政府希望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但從中小企業放款佔總放款比率來看,民營的中小銀行卻遠比上述那些大型銀行多,金管會篩選出來的那5家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佔總放款比重僅18%,遠低於整體銀行平均的26%;但相對的,這5家銀行對大陸曝險總額卻佔淨值比中高達7成,遠遠高於整體銀行平均的53%。

鍾馥吉質疑,若中小企業放寬低的大型銀行併掉中小企業放款高的銀行,將來可能造成不利中小企業融資的後果,顯示政府的政策沒有一致性。

鍾馥吉建議,主管機關應該多兼顧其他指標,包括對消費者的保護,還有裁罰,不是說銀行規模大就可以犯錯多。且併購過程應該「尊重市場機制」,開放所有金控跟銀行,不管是民營或公股,都可以進行合意併購,避免官商勾結、人為操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