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管理一直是少數派上很熱門的話題,說起任務管理,總少不了對於方法和工具的各種討論,而 OmniFocus 和 GTD 又是一定會被提起的 2 個名詞。作為 Apple 生態下最老牌也是最有名的任務管理工具,OmniFocus 從最開始就以「完全遵循 GTD 理論」被人熟知並受到廣泛推薦。

你一定會想好奇,OmniFocus 究竟是不是完全按照 GTD 理論設計出來的產品,開發團隊 The Omni Group 對於任務管理有什麼心得和見解。本期幕後,我們請到了 The Omni Group,和他們一起聊了 OmniFocus 的故事。

介紹一下你們團隊

大家好,我們是 The Omni Group 團隊。The Omni Group 是一家位於美國城市西雅圖、擁有 26 年歷史的開發團隊,我們開發了 OmniFocus、OmniGraffle、OmniPlan 以及 OmniOutliner 這幾款 macOS 和 iOS 平台上的老牌效率工具。

The Omni Group 團隊從創立之初就一直保持著小規模的結構並且完全能夠自給自足,這樣讓我們能夠從為 NeXT 平台 1 開發軟體開始,專註於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了現在我們在 macOS 和 iOS 平台上為你打造的這些效率工具。

外界一直評價 OmniFocus 是最遵循 GTD 原著的任務管理應用,你們贊成這一觀點嗎?你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會不會參考這本書?

OmniFocus 與 GTD 理論相容,你可以通過 GTD 的理論和方法來使用 OmniFocus,這一點毫無疑問,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事情。

不過,要知道你也可以不必遵守 GTD 的理論系統來最大化地發揮 OmniFocus 的作用,這款軟體支持你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來使用它,非常靈活。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歡的方式自由地使用 OmniFocus,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事情。

OmniFocus 的界面和功能都非常複雜,對新用戶來說上手成本比較高,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想辦法降低新用戶的上手門檻,比如提供今日任務列表等

OmniFocus 的功能非常強大,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將所有這些強大功能的控制權呈現並且交給用戶,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用戶界面上。

在 OmniFocus 3 中,我們也做了一些改變:不再將所有元素一次性地展示給用戶,而是逐步地呈現它們。當你需要的時候,你也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這些功能。另外,我們也依然在不斷地打磨 OmniFocus 的設計,只要能夠讓老用戶和新用戶都能夠更好地使用 OmniFocus,我們都會去實現它。

對於今日任務列表,我們的預測視圖應該能夠幫助用戶很好地實現這項功能,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所有與今天有關的日曆日程和任務,你也可以進一步查看明天以及不遠的將來有哪些事要做,以便提前做好準備。更不用說 OmniFocus 3 的 Pro 版本還支持設置特定標籤,來讓指定了該標籤的任務出現在今日的預測視圖中,你不用再像之前一樣需要為任務設置一個時間為今天的截止日期,這讓預測視圖變得更加靈活和好用。

關聯閱讀:The Forcast Tag - Inside OmniFocus

很多人認為比起 Things 等同類應用,OmniFocus 的界面設計不夠「現代化」,你們怎麼看待這一觀點?

首先,這次 OmniFocus 的大版本升級,我們重新設計了 macOS 和 iOS 兩個平台應用的界面,以讓它們的設計更符合現代化的審美。從我們收到的反饋來看,OmniFocus 的用戶都非常認可和喜歡這次的新設計。雖然有一些用戶可能更喜歡其它 App 的設計,這完全能夠讓人理解。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一直傾向於讓 OmniFocus 以及其它來自 The Omni Group 的應用設計更符合 Apple 系統平台的規範和標準,當然也有很多開發者在應用設計方面加入了更多自己的元素,我們認為這 2 種做法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同時也認為,更符合平台規範的設計能夠讓應用對用戶來說變得更加熟悉和帶來使用體驗上的一致性,這也會增加應用本身的易用性;當然,這樣做同時會降低維護應用需要付出的成本,我們認為這對於用戶和開發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選擇在 OmniFocus 3 中將單一的「上下文」功能替換為多標籤系統,有沒有擔心這樣的改變會讓老用戶不適應甚至不會用標籤了?

「標籤」比「上下文」更實用的地方在於它能夠為單項任務添加多個標籤屬性,不同於「上下文」只能在單項任務中存在一個,這意味著你可以使用標籤通過更多方式組織、管理你的項目和任務。

舉例來說,你可能會為一項任務添加名為「郵件」的「上下文」,這能夠讓你獲得像「這項任務與郵件有關」這樣的重要信息,但是也僅此而已。你也許還希望為任務添加如地點、人物、所需精力等等這些同樣重要的信息,但是「上下文」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就是我們用「標籤」代替了「上下文」這一功能的原因。

從目前為止我們收到的用戶反饋來看,「標籤」毫無疑問比「上下文」更受到用戶的喜愛。如果有人仍然更喜歡使用「上下文」勝過「標籤」,那也很簡單:為單項任務只添加一個標籤就可以了,這和「上下文」的使用方式不會有任何區別。

OmniFocus for iOS 很早就支持中文以及更多其它語言,為什麼直到 3.1 版本才為 Mac 版適配了多語言?這中間遇到了哪些困難?

原因主要有 2 方面,一方面我們無法在應用還未開發完成和完善的情況下,就開始翻譯其中可能還會有變動的元素和功能,另一方面是,翻譯本身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它。

因此,當我們完成了 OmniFocus 3 for Mac 的開發工作之後,我們就需要考慮是直接發布只支持英語的版本,還是等本地化工作完成之後再發布新版。考慮到用戶們都非常渴望能夠早日用上 OmniFocus for Mac 的新版,我們選擇了先發布新版,再繼續迭代和完善它。

雖然我們已經可以通過 IFTTT、Zapier 等自動化工具向 OmniFocus 添加任務,實際能達到的效果卻非常有限。OmniFocus 之後會不會開發更多自動化功能,比如像 Todoist 那樣開放 API?

說到自動化,我們想先強調的是 OmniFocus 一直都支持 Applescript 這門 macOS 平台上的腳本語言,已經有很多腳本作者編寫了非常多實用的腳本來發揮這項功能的強大作用,這是 OmniFocus 在自動化領域的強大之處。

另外,我們會在 OmniFocus 未來的版本中加入對 OmniJS 腳本語言的支持,這是我們基於 JavaScript 編程語言打造的一套自動化系統,這將能夠讓你在你的 Mac、iPhone 和 iPad 上編寫自動化腳本並運行它們,更高效地處理任務。

至於 API,由於我們正在開發 OmniFocus 的網頁版本,我們可能會在 OmniFocus for the Web 上線之後再考慮為它開發一個基於網頁版本的 API 介面,當然具體的方式和功能都還不確定,這是我們到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

作為一款 Apple 生態的應用,OmniFocus 對於 Apple 各個平台的支持非常全面,未來甚至會推出 Web 版。你們怎麼看待 OmniFocus 在不同平台上的定位,未來會支持 Android 等更多平台嗎?

我們沒有計劃開發 Android 和 Windows 版本的 OmniFocus,但是我們也確實能夠理解一些 macOS 和 iOS 用戶可能會在某些工作場景下需要用到 Windows 或者 Linux 設備,並且希望能夠在這些設備上使用 OmniFocus。這也是為什麼當 OmniFocus for the Web 成為我們收到的最熱門的需求反饋時,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的原因。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我們決定開發 OmniFocus for the Web 的原因和故事,可以聽一聽我們在 The Omni Show 播客的這期內容。

訂閱制似乎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軟體付費的趨勢,OmniFocus 以及你們的其它產品有沒有考慮過使用訂閱制?談談你們對於訂閱制的看法吧

提前透露一下,我們很快就會為 OmniFocus 推出訂閱方案,這也是我們首次在訂閱制方面的嘗試。屆時,你可以通過訂閱付費的方式來使用 OmniFocus 的全部版本,包括了 macOS、iOS 和即將到來的網頁版本。考慮到 OmniFocus 的網頁版服務已經在開發和測試階段,推出訂閱制是一個合乎情理的選擇。

當然,考慮到有用戶依然更喜歡買斷付費的軟體購買方式,我們依然會繼續提供買斷授權版本的 OmniFocus 給用戶,你可以自由選擇單獨購買 macOS 以及 iOS 版本的 OmniFocus。

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訂閱制的加入會產生什麼效果,也不確定訂閱制是否會成為更受用戶歡迎的付費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你們如何看待 Setapp 的訂閱模式?OmniFocus 未來可能會出現在 Setapp 里嗎?

Setapp 提供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讓用戶訂閱和使用軟體,事實證明它也非常受歡迎。不過,我們更希望能夠直接和 OmniFocus 以及其它軟體的用戶進行交流並獲得他們的反饋,這能夠讓我們更加方便和高效地幫助他們處理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目前不考慮在 Setapp 上架軟體。

除了用 OmniFocus 做任務管理,你們團隊還在使用哪些效率工具工作和協作?你們選擇工具標準是什麼?

我們是自家應用的重度用戶,這自然不用多說。我們還有幾款僅供內部使用的工具來輔助我們的工作,比如 OmniBugZapper 等等。

除此以外,對於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更多情況下取決於成員在團隊里擔任的角色。比如我們的工程師使用比較頻繁的工具是 Xcode,我們的客服團隊使用較多的是我們的工單系統。

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團隊里對於寫作工具一直沒有一致的意見:有人在用 BBEdit,有人在用 TextMate,還有的人用的可能是 Bear 或者其它工具。當然在別的類別的軟體選擇上我們也有這樣的現象,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款工具,完成工作。

還有沒有想對中國用戶說的話?

我們愛 The Omni Group 的所有中國用戶!在我們身處的美國西海岸城市西雅圖,這裡也有非常多來自中國的居民,他們在這裡定居並建立起社區,這座美麗城市的個性和活力少不了他們的付出。所以,即使我們距離中國有千里之遙,我們依然覺得和中國用戶的距離非常接近。

最後,也要感謝少數派給我們這次訪談的機會,讓我們能向中國用戶講述我們的故事。


跟著這份教程,用 OmniFocus 3 搭建任務管理系統

如果你想系統地學習如何使用 OmniFocus 做任務管理,用好這一任務管理利器,你可以訂閱由 sainho 寫作的《用 OmniFocus 3 搭建任務管理系統》教程。通過這份教程,你將學到:

  • 系統的任務管理理論:搞懂任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讓你從零入門任務管理。
  • 實用的任務管理經驗:每個步驟都有實踐中總結出的建議,讓你不再走彎路。
  • 細緻的 OmniFocus 功能介紹:OmniFocus 3 所有的功能介紹和分析,搞懂每一個細節。
  • 緊跟新功能:標籤、自定義透視等新功能的剖析,幫你快速梳理 OmniFocus 的新用法。
  • 進階 OmniFocus:不會代碼也會耍魔法,用實例理解和學習 AppleScript 和 URL Schemes。

《用 OmniFocus 3 搭建任務管理系統》教程原價 ¥59,現正以 8 折限時優惠中,僅需 47.2 元,活動僅剩最後 1 天。你可以 點此鏈接 進行購買。

如果你之前購買過《OmniFocus 入門與進階》教程,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優惠,你可以在 這裡 了解優惠升級的詳情。

你可以在 Matrix 社區閱讀 OmniFocus 團隊採訪英文原稿,或者在少數派找到更多 幕後故事,這是「幕後」欄目的第 55 篇文章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