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部片子:

《亞瑟王:鬥獸爭霸》

豆瓣7.2分,還說得過去。給出低分的影迷絕大多數覺得「故事俗套無新意」,或許這個理由可以成為口碑撲街的原因,但絕對不是票房打水漂的原因(至少不是中國票倉疲軟的影響因素)。

觀眾可以為翻拍了無數次的《美女與野獸》買單,卻對「故事老套無新意」的《亞瑟王》零容忍?前者的翻拍次數明顯多餘後者,其次,天朝有多少人對於亞瑟王的故事一清二楚,他們沒有走進影院支持僅僅是因為覺得「無新意嗎」?顯然這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撲街的鍋還得宣發方來背。

宣傳做的不溫不火,似乎從定檔那一刻起就是「棄女」的待遇了,再加上外國歷史題材的冷門與侷限性,上映不到一週,已經被眾多影院撤下了,華麗麗地成了2017史詩巨撲。

快速讀懂亞瑟王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簡單來說,這又是一個(被迫)復仇的故事。亞瑟很小的時候,父親的王位被叔叔沃蒂根覬覦,後來叔叔發動政變,亞瑟的父母都被殺害,而在死之前父親用一艘船把亞瑟送走。幾個妓院的女子在河邊撿到了亞瑟並把他帶回去撫養。由於生活在貧民區,他養成了不羈的性格以及精明的頭腦,成為了貧民區裏的名人。直到有一天,和王室有了正面接觸......

有一天,一個名叫露西的姑娘被維京人拳腳相加打成了重傷,這個時候的亞瑟已經是妓院裏管事的頭了,他看到之前撫養自己的恩人被欺負,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啊。於是就找了幾個人去教訓了那幫維京人。

重點是,維京人是受國王沃蒂根的保護的,這樣一來,馬上就有黑衣衛的人來抓亞瑟。連夜逃跑,結果機緣巧合之下又碰到了在城中抓捕成年男性的士兵。

為什麼要抓成年男性呢?是因為水位降低,石中之劍顯露,而只有之前的國王烏瑟的直系後代纔可以將劍拔出,原來沃蒂根是想一個一個試驗然後剷除掉當年逃走的小王子。

不用多想,肯定是我們的絕對男主輕而易舉將劍拔出。照此看來,亞瑟也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找到了自己的侄子,沃蒂根當然很滿足,因為殺掉這個所謂的「The born king」,自己就能穩坐江山。但是又不能殺得太過殘酷無情,於是和亞瑟來了個約定:只要你能在民眾面前表現的窩囊一點,而我代表人民殺了你這個窩囊廢,就保證不對救你的那幾個女人下手,否則你們就統統等著領盒飯吧。

亞瑟接受了這個提議,走上斷頭臺一句話沒說,乖乖等著被砍頭(或者說乖乖等著被救,關鍵是誰來救他)。

(話說裘花在斷頭臺上指點江山的這個造型也是很迷)

再來說說那把聖劍。這把劍是烏瑟的好友——魔法師梅林當時用一把魔杖鑄就的,沃蒂根第一次蠱惑另一個魔法師叛亂時烏瑟正是用這把劍平定了亂局,沃蒂根的計劃沒有得逞後來便親自殺死了自己的哥哥。烏瑟死的時候聖劍刺入體內,一同沉入了水底,現如今水位下降,屍體化為石塊又和聖劍一同露出水面。

如今聖劍落入沃蒂根手中,梅林自然會想辦法,因此他派了一位女巫去找到當年烏瑟身邊的兩個騎士,一起去搭救我們的亞瑟王。

這個女巫也很6了,能夠控制動物的意念。用一隻老鷹阻攔了劊子手,讓戰馬受驚,獵狗瘋叫,可以看得出來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人是救出來了,接下來就是要組建自己的team區復仇了對不對!?

錯,我們的亞瑟王才沒有那個心思呢。

還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雖然能拔的出劍,但是我壓根控制不了這把神器啊!這是為何?原來只要用雙手去持劍,他就會看到多年以來的夢境:父母慘死在一個黑衣人的刀下。這雖然讓他憤怒,但也築起了心中恐懼的高牆。

總之就是,我可是不願再碰那把劍了!

至於後來怎麼樣了,再劇透下去我都不好意思了

兩大男神對決驚艷;剪輯是最大亮點

查理漢納姆今年有兩部作品登陸內地影院,不幸的是,都撲街了(另一部是迷失Z城)。只能說兩部片子運氣不好,他個人的表演沒有任何問題。

亞瑟王的人設沒有定位為十全十美的王者形象,相反,復仇前的他私藏小金庫,為人甚至有點痞子的味道,被叔叔找到之後也沒有奮起反抗為父報仇,而是屈服於自己內心的恐懼。他的成長要歸功於身邊給力隊友的支持和幫助,總之,這一版的亞瑟王其實是個普通人的設定。

例如被抓去拔寶劍這一段

(插隊還有理了呵?一個眼神秒殺你,可以說是很社會了)

至於查理漢納姆的造型也是很搶眼,霸氣大背頭走一個

有顏沒身材?不存在的

至於我們的裘花,髮際線這個梗是註定逃不過去了,剛開始的戲份飾演的沃蒂根比較年輕,美顏盛世,刺殺自己的哥哥之後就崩了,髮際線只能靠王冠來守護

裘花飾演的沃蒂根心狠手辣,除了殺死自己的哥哥嫂嫂奪取王位不說,還和水妖做了交換:把他至愛之人的血滴入湖中,便能獲得強大的法力。

第一次,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子,用換來的法力殺死了哥哥,

第二次是為了對付亞瑟等人的反攻,又手刃了自己的女兒。

哦對了,貝克漢姆也客串了一把,滿臉刀疤也算自毀形象了一把。

本片的剪輯絕對算登上是超一流水平,行雲流水般自然順暢,有幾段戲節奏較快但足夠緊張刺激。其中一場是維京人被亞瑟教訓後,黑衣衛的頭兒找上門談話。

二人一問一答,故事不斷閃現,稍不留神可能就錯過了哪一句對話。

再比如幾人在山洞裡進行頭腦風暴,商量對付沃蒂根的方法時,觀眾根本不用擔心會齣戲,因為思路完全被劇情牽著走。

配樂,配樂,配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說《亞瑟王:鬥獸爭霸》是一部可以「聽」完的電影,一點都不為過。全片的每一處精彩戲份都有相當燃的節奏配樂。

小編在這裡推薦三處:

主題曲:《Legend of the Sword》

這個旋律在片中出現了三次,片頭以及兩處打鬥場景。整個氛圍加重了管絃樂和打擊樂,氣勢恢宏,浩浩蕩蕩蔓延之勢讓人心潮澎湃。

第二首是刺殺沃蒂根未遂眾人逃亡的音樂。鼓聲濃重,還有人的喘息聲,緊張刺激。

第三首則是亞瑟前去赴沃蒂根的約時的音樂。為了進一步消除亞瑟心中的恐懼和陰影,女巫特地為他灌了某種毒液。在馬背上昏昏沉沉回想著父母被殺害的情景。

說劇情一般的羣眾我可以理解,但你給一星就說不過去了,光這些配樂都不止一星的好嘛。


《亞瑟王:鬥獸爭霸》之所以好看,在於它的情節緊湊,畫面恢宏,以及題材上的討巧。

先說影片情節上的設置,整部影片要表現的世界觀是比較龐大的。在設定上有人類陣營,巫師陣營,人類陣營又分國王陣營,亞瑟陣營,其他國家貴族陣營,這麼錯綜複雜的勢力之下,要表現主角亞瑟的成長曆程,國王勢力的強大,這便需要在各個方面做到詳略得當,這樣纔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故事線。

《亞瑟王:鬥獸爭霸》在這方面處理得就相當好,和主線劇情關係不大的其他國家貴族陣營就一筆帶過,河底女妖也是在昭示預言之後便立刻退場,為亞瑟和國王的爭霸過程讓路。包括亞瑟在妓院成長為男子漢,在黑暗之地尋回記憶的過程,影片也大膽地使用了快進手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得影片在有限的時長內,最大程度地擴展豐富劇情,並且使其毫不拖拉,節奏緊湊。

《亞瑟王:鬥獸爭霸》第二個亮點則是場面恢宏,巨象,巨蟒等魔獸的登場,士兵們在城內混戰廝殺,這些場景確實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尤為盛大的視聽盛宴,雖然沒有《魔戒》三部曲那麼精緻唯美,但也是史詩電影中少有的精良之作了。

而影片之所以讓眾人著迷,還有一點不可不提,那就是同行的襯託了。老實說西幻題材的史詩電影已經很少出現了電影屏幕上了,除了製作成本高昂以外,在劇本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如何處理諸多種族,諸多爭鬥的戲份,一直是一個讓很多編劇導演頭疼的問題,縱觀近年來這類題材電影,也只有《魔戒》三部曲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其他大多都如同《長城》一般,落得個被罵得稀爛的下場。在這樣的局面下,任何一部質量合格的魔幻史詩電影,都將極大的滿足觀眾對於魔法和騎士念想。

至於《亞瑟王:鬥獸爭霸》能否說是《權力的遊戲》電影版本,個人認為不能,影片在世界觀上便不能和《權力的遊戲》相比。

《亞瑟王:鬥獸爭霸》說到底就是一個王子復國的故事,敵我雙方也就是國王勢力和亞瑟方勢力,雖有巫師,河妖等人物元素的插入,但根本性質並沒有改變。而《權力的遊戲》如今已有六季,大陸分為東西南北四境,七國,還有鐵島,守夜人,龍媽等等勢力,勢力多了就是諸侯紛爭,而不是雙雄爭霸,這裡面的就有了合縱連橫,就有了不確定的立場,無論是從人物刻畫還是故事情節上,都有了更深一步發展的空間。

如果非要說《權力的遊戲》的電影版本是哪一部電影的話,我更傾向於把《魔戒》作為這個標杆,但《魔戒》尚且也用了三部才稱得起那樣的世界觀,我們就不能再苛求《亞瑟王:鬥獸爭霸》做到這般境地了。


顛覆魔幻類型,超出期待,良心爆米花。

配樂上,「古典搖滾魔幻確實酷,配樂極有民族感與煽動力,環境聲和配樂搭配層次感分明,聽覺很加分,大師級影片,敲打樂的配合絕對是相當大的亮點」。

節奏上,「快剪刀刀削皮不碰肉,節奏近乎完美,標籤化的攝影剪輯,不帶一點拖沓,明快的推進,實在看得很過癮,節奏快全程無尿點」。

視效上,「真的太驚艷了,視覺特效出乎意外的驚喜,碎石塊和刀劍的飛旋讓大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