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學名:Veratrum nigrum L.):百合科藜蘆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厚;莖具葉,基部常有殘存葉鞘裂成纖維狀;葉通常闊,抱莖。有強脈而具折;花綠白色或暗紫色,兩性或雜性,具短柄,排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花被片6,宿存;雄蕊6,與花被片對生,花絲絲狀,花藥心形,葯室貫連;子房上位,3室;花柱3,宿存;蒴果長1.5-2厘米,寬1-1.3厘米。花果期7-9月。生於海拔1200-33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產中國東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湖北、四川和貴州。也分布於亞洲北部和歐洲中部。該種具醫藥功能,根及根狀莖具辛、苦,寒。有毒。涌吐風痰,殺蟲療瘡。祛痰,催吐,殺蟲。用於治療中風痰壅、癲癇、淋巴管炎、虐疾、乳腺炎、骨折、跌打損傷、頭癬、疥瘡等症,還可用於滅蛆、蠅等。

  • 中文學名:藜蘆
  • 別名:黑藜蘆、山蔥
  • 外文名: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 拉丁學名: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百合科
  • 屬:藜蘆屬
  • 命名者及年代:L., 1753

分享

生理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多數,細長,帶肉質。莖直立。葉互生, 廣卵形、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達30厘米,寬約10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式帶微波狀,基部漸狹而下沿呈鞘狀,抱莖;上面青綠色,下麵灰綠色,兩面均無毛,平行脈隆起。頂生大圓錐花序,總軸及枝軸均密被灰白色綿毛;雄花常生於花序軸下部,兩性花多生於中部以上;枝軸基部有披針形苞片1枚,背面及邊緣密被細綿毛;花多數,花梗基部具1小苞片,背面有細綿毛;花被6,紫黑色,卵形,先端尖或鈍,基部漸狹,長5~6毫米,寬約2毫米,上面光滑,下面被綿毛;雄蕊6,花絲絲狀;子房卵形,3室,花柱3裂,先端外展。蒴果卵狀三角形,長1.5~2厘米,熟時2裂。種子多數。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材

乾燥根莖,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殘留葉基及棕色毛狀的維管束。鬚根多數,簇生於根莖四周,長12~20厘米,粗約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灰褐色,有細密的橫皺,下端多縱皺。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質,中心有一淡黃色纖細的木質部,易與皮部分離,味苦辛。以根粗堅實,斷麵粉性者為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