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連桿與扭力樑之爭,意外地讓新款福克斯成爲熱門議論的焦點,到底用多連桿就是好?還是配扭力樑就是不好呢?對此,選擇了在賽道上見真章,讓大家實際驗證後軸配置扭力樑的福克斯 ST-Line,非但禁得起激駕考驗,更讓大家清楚知道扭力樑並沒有什麼不好!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事實上,在全球許多市場上的新福克斯也同樣是採用扭力樑的後懸吊設計,但是中國市場的福克斯是搭配多連桿的設定,就因爲這般緣故,引起了扭力樑和多連桿之爭。當然啦,網民們的這些看法與認知並沒有不對,的確多連桿的結構確實比扭力樑來得複雜,因此成本較高,且較有利於車輛的動態操控表現。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福克斯 ST-Line擁有專屬的空力套件,包括霧黑網狀水箱護罩、前保杆進氣壩,搭配LED頭燈內搶眼的

但相對的,其結構重量也較重,維修成本與困難度也較高,且不利於車室空間的營造等問題,基於此,爲了讓全新福克斯不僅能有個親民的售價,且還能兼具油耗、空間表現與維修成本等考量,因此採用了結構較簡單的扭力樑後軸,但最重要的是此車在經整個歐洲底盤團隊精密的調校之下,一樣擁有相當靈活與穩定的操控性能,在賽道上的激駕表現已不在話下,更何況是一般道路行駛呢?因此以新福克斯的產品定位與訴求來說,有如此的動態表現已是水準之上。要不就真的上賽道實際開看看後再來評斷扭力樑到底行不行,夠不夠用吧!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福克斯 ST-Line的車尾同樣擁有專屬後擾流板、大型擾流尾翼,並搭配單邊雙出尾管。

5門動感、ST-Line性能味 這次在賽道上的是福克斯 5門車款,也是主打的車型,的確,5門版本因擁有較爲緊湊的身形與掀背所呈現出的前低後高蹲踞姿態,而較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喜愛,因此一直以來都是福克斯車系的主力銷售車型,且這次爲了更彰顯5門掀背福克斯動感的性能跑格,也擁有更具運動風格的ST -Line車型,且成爲車系最頂規的戰力車型。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18寸雙色切削鋁圈搭配235/40R18米其林PS4高性能跑胎,性能味十足。

而此車款在外觀上擁有專屬的ST-Line空力套件,包括霧黑水箱護罩、前後下擾流、側裙及大型擾流尾翼等,同時搭配單邊雙出尾管、18寸雙色切削鋁圈與235/40R18米其林PS4高性能跑胎,整部車不僅擁有顯眼的辨識特徵,更是充滿濃鬱的競技味,且不僅僅是外型性能化,連底盤也降低10 mm,同時彈簧與避震筒也經過運動化調校,如此纔不辱ST的威名。

此外,車艙內也同樣採ST-Line的跑格設定,有着專屬的平底真皮方向盤、運動化跑車座椅碳纖維飾板以及搶眼的炫紅車縫線與暗黑頂篷等佈置,儘管非 ST本尊,但性能跑味已十足。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福克斯 ST-Line的內裝鋪陳雖與一般版相同,但透過碳纖維飾板與紅色車縫線的處理,爲車艙營造出濃厚運動氣息。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三輻式平底式真皮方向盤也是ST-Line車型專屬,造型與握感兼具。 至於車室內的乘坐空間表現,儘管5門車型的車長(4378mm)較4門車型(4647mm)縮短了269mm,但其軸距皆維持在2700mm,因此後座空間的寬敞度與4門車型無異,以172cm成人乘坐,後座膝部離前椅背尚有1.5個拳頭,頭部離頂篷則約有1個拳頭空間,乘坐起來還算是寬敞。

不過由於車身短了近27cm,後行李廂容積也相對從511公升縮小至341公升,但畢竟會選購掀背車款的買家,對於行李廂空間表現是不過於苛求,況且還是能夠過6 /4分離設計的後座前倒功能來擴充置物容量。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前座這兩張運動化座椅,無論包覆性與支撐性表現皆相當出色。在軸距與4門車型皆爲2700mm的情況下,後座乘坐空間並未犧牲,也頗爲寬敞舒適。

新款福特福克斯上市,引來了多連桿和扭力樑之爭,到底誰好?

標準狀況下的行李廂容積爲341公升,這是車長比四門車型短27cm的結果。

您認爲呢?請把你的想法在下方留言。

歡迎關注頭條號"7車場",更多精彩汽車新聞與你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