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西沙埔村、十八鄉等棕地,發展局指可發展公屋。

發展局發表新界棕地用途   (資料圖片)

新界棕地發展情況近年一直備受關注,發展局向立法會交代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全港目前有合共一千四百一十四公頃有作業營運的棕地,主要位於新界西北,而有五成三的面積,都被用於一般倉庫貯物或建造業用途。如以場地計算,以上兩行業更佔棕地的五成八。報告又顯示,除《施政報告》提及計畫發展的屏山和藍地,沙埔村、十八鄉、泰亨均有發展潛力高的棕地,可考慮用作發展公營房屋。

報告發掘具備發展潛力的棕地 (資料圖片)

發展局兩年前委託顧問就本港棕地的使用及分佈等情況展開研究,超過一千一百六十九公頃的棕地都位於新界西北,合共有八千三百六十九個場地。如以行業分類,現在營運用作一般倉庫貯物、建造業及物流業的棕地,分別有三百七十九、三百六十七及一百八十六公頃。其餘在棕地作業的行業包括車輛維修、泊車、港口後勤及廢物回收等。如以場地計算,一般倉庫貯物、建造業及車輛維修就佔據三甲位置,分別在七千三百多個場地中,佔三成七、兩成一及一成半。

沙埔村十八鄉等棕地可發展公屋 (資料圖片)

顧問在報告中提及,絕大部分棕地為私人土地,由於租金低廉,月租中位數及平均數只有每平方呎三元及三點九元,較新界工廠大廈的每月租金十六元低不少,故棕地容納了一些無法在市區覓得可負擔場地的工業作業,提供約五萬二千份職位。報告亦指,很多作業者認為其業務並非可即時遷離香港或被淘汰,一旦行業生態出現變化,有一成受訪的業者指會結業,六成三人會另覓用地;亦有四成三人指要在露天場地營運。而特惠租金津貼或及足夠的空間,被視為搬遷至多層大廈或其他設施的主要誘因。

絕大部分棕地為私人土地,租金低廉 (資料圖片)

發展局引用研究資料指,約有八百公頃的棕地已被涵蓋於現有的新發展區,如洪水橋及橫洲等,又或於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另有約八十公頃棕地位於自然保育區,貝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等保育相關地帶。而餘下的七百公頃有一百六十公頃,因其與新市鎮之間距離少於五百米、距離主要公路少於五百米及棕地羣的面積大於兩公頃,局方指可被視為較高發展潛力的棕地,分佈於沙埔村、十八鄉、屏山、泰亨及藍地等,會於今年內揀選適合地塊,作公營房屋開發的進一步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