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草莓之夜》

Strawberry Night - mosaic  


不得不承认,最近因为看多了日剧,自己不自觉也变成了审判官。

 

随著瑛太在《Lucky 7》中的任务接近完成(呜呜),播放前对这个富士月九作品满怀期望,但来到最近两话,不得不说它基本上已经成了另一个偶像闹剧。对于富士电视台这个安排实在忍不住咬牙切齿~

 

到了周四的《神圣的怪物》。首三话可真反映编剧的荒谬和不济,本人甚至以「不知所谓」来形容这出悲剧。来到刚刚的第四、第五话就有稍微改善,不过相信这套烂西瓜剧只能怱怱落画。可怜的冈田将生,你是不是得罪了老板啊?(呜呜)干嘛「星尘」团队这样子待你?下一个主役作品彷似又布满西瓜皮乎?!如果你想准备过档去Amuse呢,请通知一声啊。我预备Moet Champagne等你过门。(开玩笑)

 

温情爆笑的《理想的儿子》依然充满笑料,不过我就开始感到这对母子之间的惹笑对白渐渐脱题。话虽如此,这个周六播放的剧场依然收视理想,是为本季奇景之一。

 

说到最后,唯有《草莓之夜》由播放至今仍然受到本人的爱戴、支持。

 

理由很简单:贴近真实。

(虽然今天是星期二,但身在香港的我仍未有机会看最新的第七话。以下的分享纯粹是本人对第六话的部份感想。)

 

距离现今的五十年前,远在加拿大的一位国际著名学者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 于短短两年间发表几份令当时的经济和电子传播界值得思考的议题。在那个北美与东欧处于冷战的年代,电话和电视机的技术刚刚起步,电脑更加并不普及,但McLuhan却是世界第一人能够具体地提到电子化的革命为人类所带来的转变。他说: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is the medium”跟随著这个概念的就是

“Global Village” 

 

前者的解说,简单的略述就是指:在自由的经济体系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媒介(例如印刷、广播、广告、电子传媒,等等。注:当时的「电子传媒」是指电视机和收音机)各有各独特之处,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的接收模式也因此而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每个媒介的发展、传播人员所需要的时间、流程、运行体制,以及沟通模式到最后的商业利益果效也会各有不同。Marshall McLuhan相信,随著科技和经济渐进,每一个的传播媒介都会有它独有的生存空间。

   

承接著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的解说,当一个传播媒介渐趋成熟便会自然地引申成一个又一个的「族群」(“tribe”,或译作「群组」)。当群组渐渐扩大便会衍生成一个互补不足,彼此支持的「村落」,这就是Global Village的定型,也即是后来“Globalization”(「全球一体化」)的雏形。实例是,自从互联网日渐普及,它的成长比起一个活生生的婴孩还要更高、更快的时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和我,早已经是Global Village成千上亿的群族中的其中一位子民。 

 

现在听到全球一体化时,大家或许感到不外如是,因为基本上我们每一天都已经像一条面包泡浸在暖牛奶中,懒得去思考它的诞生和成长。但试想想在六十年初,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政治及经济停滞不前,电脑甚至被视为奢侈品,但Marshall McLuhan却大胆预言电子媒介(包括电脑)将会改变全世界的生活模式,不得不配服他当时的前胆和远见。 

 

《草莓之夜》的第六话名为「感染游戏」,正好引证前人Marshall McLuhan所讲述的Global Village.

 

「感染游戏」谈到我们所处身的世界每时每刻不间断地透过互联网或电子传媒,日以继夜族群与族群之间把消息传播,有充满仇恨的、有骗人爱心的、有务求争人注意的,也有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族群」吸引世界不同角落的网络子民。这一话的凶手便是透过互联网结识到几位曾经被一位西药厂所处理不当的药物的受害者近亲,藉著在网络社区的互动,逐渐引申为一个报仇计划。再把镜头推远一点,根据前传SP,《草莓之夜》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的隐藏网站,专门安排志同道合的变态人士参与杀人仪式的直播游戏吧。 


Strawberry Night - ep6a   

Strawberry Night - ep6b  

Strawberry Night - ep6c  

我非常喜爱姬川主任(竹内结子饰演)在第六话跟「小则」(小出惠介饰演)的一节话,完完全全精辟地抓中了要点:

   

(在互联网的世界中,)                                                    

「每天各种各样的怨念和仇恨随意流放,许多人因此而感染,今后或许我们要面临一个非常恐布的时代。」

 

也许以上的三句话是为日后《草莓之夜》的故事编纂的前言。在我而言,这却是切切实实已经发生的事例。我们每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所传递的消息,信息之多甚至未有足够时间查证每一段信息的真实便按forward 或share便将之传播,感染下一个目标人物。 

 

还有,世界上实在有太多、太多光怪陆离的荒谬来自互联网的感染力。记得电影《恶人》吗?女主角和男主角,以及被害者岂不是结缘于互联网的社区族群么?又拉近一些,今日在日本播放的电视剧,二十四小时内便已经可以在世界不同角落的「群族」传播了。Global Village与你和我,基本上已经不能分离。

  

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的确带来人类方便,甚至不少人靠著网络来维系感情。但同时每一天浮游在互联网千千万万的群族的我们,要发表一段话也显得小心奕奕,左思右想几分钟后才敢付诸行动。有时候,在网络社区发言后也忍不住要把留言删走,就是害怕言论会被人误会、怕被人利用、怕惹来攻击。你也有深同感受乎?

  

于是者,我禁不住赞叹前人在五十多年前已经释透现在的后现代世界。  

 

当我们值得三思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的精髓的同时,也不忘为《草莓之夜》原著者誉田哲也及他的敏锐性拍手鼓掌。精彩。

 

  《全文完。未经同意,图文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