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筆下的東方快車,是一列籠罩著陰翳濃霧的兇案現場,12位乘客為了多年前的一起綁架案共同謀劃了一場完美復仇。

除去《東方快車謀殺案》,很少有人知道,作為世上第一列將歐陸幾大城市連成通暢網路的鐵軌線路,東方快車還承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舊日王國的皇親貴族,引領新世界文藝風潮的著名作家和藝術家,縱橫捭闔的政治家,以及變幻莫測的間諜蹤跡都曾在其間頻頻閃現。

關於東方快車的故事,自然要從阿加莎·克里斯蒂說起,正是她的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讓這列火車變得舉世矚目——在她初有名氣之時,遭遇過一場心力交瘁的婚變。丈夫暗度陳倉,移情別戀,擊垮了這名冉冉升起的推理女王,她終於在傷痛和隱忍交錯的混亂情緒中,主動選擇了「人間蒸發」。

她失蹤了整整11天,整個倫敦城為之嘩然,《新聞日報》甚至出資五百英鎊來獎勵第一個提供其下落者。當時尚在人世的「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也為之驚動,加入了搜尋者行列。

重回公眾視野的阿婆聲稱,自己患上了突發性的失憶症,因家庭破裂所造成的精神刺激令人崩潰難耐,除了一走了之,別無他念。後來,她果然帶著自己的獨女遠走他鄉,與第一任丈夫一刀兩斷。也就是這個時候,她接受友人建議,搭上了一趟前往中東地區的東方快車,試圖以令人眼花繚亂的異域風情來療治傷痛。

遠行的火車成為阿婆心靈之寄託,她的身影幾次三番擦過火車啟動時嗚嗚噴出的蒸汽雲朵,並映入華麗餐車廂的一叢叢衣香鬢影當中,就此結下與東方快車的緣份。後來,她更是在東方之旅中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

那時,一戰的炮火才剛剛消散殆盡,二戰的陰雲已山雨欲來。歐洲處在這個短暫的和平間隙中,人們依然樂於乘坐直達君士坦丁堡(後更名為伊斯坦布爾)的東方快車,前往已呈四分五裂之勢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觀光遊覽。實際上,作為世上第一列將歐陸幾大城市連成通暢網路的鐵軌線路,東方快車本身已成為一個遊覽景點,承載著迎來送往的傳奇故事。

被它那神祕藍色車廂所吸引而踏上旅途的,不止是舊日王國的皇親貴族,更有一批批引領了新世界文藝風潮的著名作家和藝術家們。再加上兩次世界大戰所形成的混亂時局,東西方世界國家陣營的對立等等因素,它也變成了政治家們縱橫捭闔的場所,兼有變幻莫測的間諜蹤跡頻頻閃現其間。

疾馳而去的東方快車,優雅與狂亂並具,幾乎就是那個紛變如颶風般時代的一個腳註。

鐵路上的豪華移動宮殿

回到1883年10月4日的巴黎,世界上第一班東方快車從這裡發出,它由工程師喬治·內格爾梅柯牽頭創辦,這位比利時銀行家之子在數年前有過乘坐美國普爾曼公司火車的經歷,豪華而舒適的掛簾臥鋪車廂令他如在夢中,甫一清醒,便立即決定將這套「鐵路上的移動宮殿」引入到歐洲。不,不止如此,他構想出了一種封閉性更高的獨立式臥鋪:以隔板分隔開來,推門則見長而窄的通用過道,行走其中的乘務人員會及時為尊貴乘客們送上貼心服務。

就這樣,專為運營東方快車的國際臥車公司(Wagons-Lits)成立了。從法國到羅馬尼亞的八家鐵路公司均與他達成了協議——他們提供軌道線路和動力火車頭,國際臥車公司則為這趟列車供應盡善盡美的臥鋪陳設和餐車服務。為此,有兩節專門車廂被配置出來,而內格爾梅柯先生像魔術師一樣,在這有限的空間裏變出了一間寬敞的餐車,一間可吸煙的圖書室,一間專供女士使用的小客廳和一間辦公室。對了,還有一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廚房,快車上所有為人稱道的精緻美食都是從那裡端出來的。

「纖塵不染的潔白桌布與餐巾,被巧手的侍者疊得一片花團錦簇;瑩亮的玻璃酒杯,注入紅如寶石、醇如黃玉的葡萄酒;水晶般澄澈的玻璃水樽,和香檳酒瓶上的銀質瓶蓋——它們晃得人目不暇接。」首趟快車的一位乘客談起餐車環境來,讚不絕口。

就餐時間到了,令人食指大動的頂級晚宴菜單來了:牡蠣,義大利醬湯,綠醬蠑螺,野雞,城堡蘋果燉牛肉,野味肉凍,沙拉,奶油巧克力及各式甜點。內格爾梅柯先生的夢想終於成真:他並不止是在運營一趟火車而已,更是要讓乘客們在這裡享受到神采飛揚的高尚社交。

夜幕降臨,就坐餐車的幸運乘客們興緻不減。 橘黃色煤氣燈被逐個點亮,一樁樁熱切的言談浮現在觥籌交錯之間。

內格爾梅柯先生心目中的理想終點站是君士坦丁堡,但首班列車通運時,從塞爾維亞到保加利亞路段的鐵軌還沒有鋪設完備。所以這趟旅行的最後一程,乘客們不得不下車改坐蒸汽輪船橫渡過黑海,才終得以完成。當輪船歷史性地渡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時,甲板上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如疾雨灑落。

1890年,君士坦丁堡的新車站投入使用,東方與西方實現了真正的融匯。儘管奧斯曼帝國已淪入末途,1900年左右的君士坦丁堡依然活潑熱鬧得像個喧囂的蜂房,土耳其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在這裡相聚一堂,你可以在街道兩旁同時見到巴黎最新時裝秀與巴爾幹地區的傳統服飾。它散發出的神祕氣息與冒險色彩,一時間吸引了大批歐洲遊客,成為各路外交官、投資商和探險家的樂土。

福煦車廂與諜影重重的一戰歲月

那段繁盛、和睦、文質彬彬的歲月,終究還是在一戰的炮火聲中落下帷幕。1914年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的那一天,東方快車隨即停止運營。戰爭時期,德國、奧匈帝國及奧斯曼帝國結為同盟國,並將域內屬於國際臥車公司的車廂儲備和鐵軌線路佔為己有。以此為基礎,他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來搭設運營類似的豪華列車組,命名為巴爾幹東方快車。

而協約國這一邊,作為聯軍總司令的法國人費迪南·福煦,則下令把原東方快車的第2419號車廂改為自己的辦公室,在這裡部署和下達了許多作戰指令。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貢比涅森林中的車站裡,一身戎裝的福煦接見了前來和談的德軍代表團。而一戰的停火協議,也正是雙方在他的辦公車廂中籤署通過的。

福煦元帥在東方快車車廂中籤署了一戰停戰協議

這節不同尋常的車廂隨後被命名為福煦車廂,作為重要的歷史證物移入一家法國博物館中(福煦車廂後在二戰中經歷了頗多曲折,最終被炸毀)。

不過,在協約國取得全面勝利之前,一名容顏妖嬈的女子頻頻現身於東方快車沿線城市,名叫瑪塔·哈莉。她自稱是落難的東方皇室後裔,來自爪哇島,其實只是個旅居過東方的荷蘭人而已。很快地,瑪塔以其美艷征服了整個巴黎城,並能自由出入上流社會圈子:她成了專為上層人士表演助興的艷舞女郎,同時也是活躍於顯赫官員之間的公眾情婦。

瑪塔熱愛奢靡揮霍的物慾生活。儘管裙下之臣數量眾多,且都樂於為她一擲千金,卻依然難填欲壑。於是德國的情報機構視她為一顆極有價值的棋子,偷偷與之勾搭牽線。瑪塔幹起了利用色相從法國軍官那裡套取機密情報的勾當,再轉手賣給德國人,數十萬法國士兵為此白白在戰場上丟掉了性命。

隨後,她被法國反間諜機構盯上,身份暴露。為求自保的瑪塔這時向法國人表示,自己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德軍情報。於是,她就這樣變成了一名雙重間諜。

戰爭時期,荷蘭人作為中立國民,有權利在交戰國度間自由走動。數度接觸雙方政要的瑪塔,將巴爾幹東方快車視作自己的第二棲息處,成為當時搭乘次數最多的女客,也給東方快車帶來了一股撲朔迷離的緊張氣氛。就在德國戰敗的前一年,瑪塔終於還是丟了性命:她被法軍方以叛國罪處決。

除她之外,閃現於此的著名諜影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及德國未來部長馮·帕彭等不勝枚舉。

全盛時期:瑪琳·黛德麗的東快情緣

戰爭過後,歐洲世界的鐵路版圖再不復當初,原先暢通無阻的東方快車,現在只可開到羅馬尼亞。不過,戰勝國們還是想方設法建起了一條能繞開德國及其同盟的新路線:辛普朗東方快車。在繞至辛普朗隧道橫穿瑞士阿爾卑斯山之後,它一路直達義大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隨著技術的進步,金屬車廂被投入使用,並引入了風靡一時的裝飾派(Art Deco)藝術風格裝修。煥然一新的列車組更受人們歡迎了。

裝飾一新的辛普朗東方快車車廂,豪華而舒適

過來,因為政治形勢終於允許德國境內的路段被重新啟用了。於是,原東方快車和辛普朗東方快車成為起始站一樣、但沿途路線全然不同的兩條鐵路運輸線,並行於歐亞大陸之間。後來,又多建了一條取道蘇黎世的亞爾堡東方快車,三線齊頭並進,迎來了東方快車系列的全盛時期。

在這個時期,經常往返於德國和奧地利的大明星瑪琳·黛德麗,被人們視為東方快車的形象使者,她的海報幾乎都成了這趟列車的宣傳手冊。在跟斯登堡合作拍出名滿天下的《藍天使》之前,她還只是柏林的一名戲劇演員,偶爾出演電影,並早早結婚生子。

1928年,為了一次拍攝活動,她與自己的劇團搭檔威利·福斯特一起走進東方快車,後者隨即成為她的婚外情人。為了逃避熟悉而沉悶的柏林生活,兩人多次踏上東方快車的旅途,與歡鬧的人羣一同前往維也納遊玩散心。

黛德麗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女演員。只要興緻上來,她就會在奢華的餐車廂裏彈上幾首鋼琴曲,引來同路遊客的一片讚歎。據說大導演斯登堡之所以眾星捧月般讓她出演《藍天使》,一舉成為德國電影界最耀眼的明星,就是相中了黛德麗身上的音樂表演才華。

與火車頻頻結緣的她,後來又出演了斯登堡新片《上海快車》,呈現在影片中的車廂環境簡直像東方快車的翻版,與我們所熟知的上海倒是關聯不大。

迷惘的一代:文學家們紛紛上車

東方快車的熱潮持續升溫,這回被它所吸引的,是在一戰前線飽受傷痛,而尋求靈魂解脫的文人騷客們,又稱作「迷惘的一代」。他們結伴流落在欣欣向榮的巴黎街頭上,形容潦倒,滿腔意氣;一言不合就跳上快車去往君士坦丁堡,到那裡尋歡作樂,醉生夢死。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海明威,他在最為著名的短篇作品《乞力馬扎羅的雪》(1936),如實記錄下了掙扎於混亂情慾與戰爭重創之間,那個無所適從的遊魂般的自己,亦成為一代人心靈寫照。

「這時他在腦海里看見喀拉迦奇的一座火車站,他正背著包站在那裡,這時辛普朗東方快車的前燈劃破了黑夜……」海明威在《乞力馬扎羅的雪》中寫道,他那時還是個記者,曾在1922年乘坐東方快車抵達君士坦丁堡。回憶中的東方快車,已變成滲透所有痛苦經歷的重要標識。接下來的一個段落中,他繼續寫著:「他想起那次獨自在君士坦丁堡的情景,事前曾在巴黎吵了一場纔出走的。那一陣他夜夜宿娼。等這階段過去了,他仍然無法排遣寂寞……」

早於此四年,英國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發表了首部大獲成功的作品《東方快車》(又名《斯坦布爾列車》),主要情節幾乎全部發生在辛普朗東方快車上。儘管格林本人不太滿意這部作品,但它還是在1934年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豪華的頭等臥鋪情狀之外,格林也不吝把目光投向魚龍混雜的二等硬座車廂,讓我們得以見識到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迥異生活。

同樣創作於這個時間段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則全然不同,二等車廂在阿婆筆下就跟隱形了一般。但是她憑藉自己細緻入微的敘事能力,將頭等車廂中的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和筆下頭號大偵探波洛一樣,阿婆也有不動聲色地觀察周遭環境的習慣,這是她得以成為一名推理作家的必要修養。

她在這部作品中安插了許多具有現實依據的情節。比如列車因暴雪淤積而半路停滯的一段,對應的是1929年發生的雪災,當時辛普朗東方快車在土耳其一個小站被困足足5天,乘客們不得不下車獵狼而食;以及此書所隱含的案中案——阿姆斯特朗綁票案,原型是美國著名飛行員查爾斯·林白(飛越大西洋第一人),他的兒子在1932年3月1日被人綁架並慘遭殺害。

實際上,東方快車向來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此前並未出過什麼大事。好巧不巧,《東方快車謀殺案》出版後,竟然在第二年引來了一起真實的血案。

那是1935年,有乘客將同包廂一名富裕的羅馬尼亞女士的財物洗劫一空,並自開啟的車窗向列車外拋屍。這位女士是布加勒斯特一家時尚商店的經營人。她的遺體在奧地利中部的鐵軌附近被發現,隨身物品也一併在旁,只缺了一條極其珍貴的銀狐毛皮圍巾。這原是樁無頭案件,虧得一名瑞士警察無意中發現有個恰巧披著這條銀狐毛皮圍巾的女士出現在附近。女士的供詞稱,是一個叫卡爾·斯特拉瑟的23歲學生轉手賣給自己的,後來此學生被抓獲並在奧地利境內宣判死刑,後改為終生監禁。

冷戰風波:007之父與火車懸案

1938年,德軍佔領奧地利時,國際臥車公司停留在奧地利境內的車廂又被他們據為己有,東方快車再次停運。等到二戰結束後,人們才發現許多國際臥車公司的車廂都已遺失,鐵路基礎設施也遭到嚴重破壞,東方快車全線元氣大傷。後來由美國「馬歇爾計劃」投入資金,重建東方快車的工程纔有了些許起色。

到了冷戰時期,情況依然糟糕,東方快車的運營曾數次被局勢所打斷,但它依然是連接起東西歐兩個陣營的極少數路途之一。儘管當時,身處東歐國家陣營的公民們並沒有自由出行的權利,而嚴格的邊界防線也讓遊歷東歐變得難以實現。

在東方快車上被宣告死亡的第一個美國乘客,便與冷戰局勢相關。1950年間,列車在穿越奧地利薩爾斯堡附近的隧道時,美國人尤金·西蒙·卡拉比極為蹊蹺地跌落車外身亡。此人是美國駐羅馬尼亞的海軍軍官,他的隨身行李中包含一份有關東歐國家間諜網路的機密文件。

他的墜亡到底是意外事故還是有人故意為之?經過屍體解剖和對同車乘客的反覆問訊調查後,答案依然不得而知。這樁案件就像一出緊張刺激的電影劇本般,在西方出版業引起了廣泛關注。1952年,一名羅馬尼亞學生站出來承認說,這次謀殺是他夥同另外兩人一起犯下的,背後受到了某「外國機構」的指使。不過他的認罪狀上疑點頗多,令人難以信服。此後十年,美國一直在調查當時的種種情況,結果卻仍是不了了之。

共產主義國家保加利亞實行的是嚴格的簽證政策,這給想乘坐辛普朗東方快車前往土耳其的人造成了很大麻煩。最極端的時候,坐在車上的乘客人數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這些人還通常是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外交官員和情報員之類。其中有一個名叫伊安·弗萊明,時任英國海軍情報處情報員,也是一名小說家,後來因創作了以超級特工詹姆斯·邦德為主角的系列驚險小說而聲名大噪。

其中,他創作於1957年的《俄羅斯之戀》,即是他以尤金·西蒙·卡拉比懸案為靈感而構思出來的,並在1963年改編為電影。出演此片的肖恩·康納利亦表示,這是所有007系列電影中,他本人最為偏愛的一部。

終成絕響:最後的榮光歲月

自1960年代以來,東方快車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1977年,在首趟列車發車將近100年後,最末一班從巴黎直達伊斯坦布爾的東方快車出站了。坐在這班萬事從簡的車廂當中的大部分是移民和不修邊幅的嬉皮士們,所謂貴族式的餐車服務,早已化為昨日一夢,這一路上的乘客們只得自帶乾糧充饑。「人們已經把東方快車給謀殺掉了!」一名坐上這趟寒酸末班車的作家不由怨聲載道。確實,跟辛普朗東方快車在1930年間的奢華派頭比起來,眼下這個簡直難以入眼。

不過,這個故事到此還沒算徹底完結。因對昔日傳奇的戀戀不捨,一位英美雙籍的投資者創辦了私人的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公司。從1982年開始,人們又能聽到豪華列車在鐵軌上軋軋有聲的一路疾馳了。新班車採用的是經過悉心修復的原國際臥車公司金屬車廂,行經路線包括倫敦、巴黎和維也納。

原貌翻新的東方列車激起了許多人的懷舊情緒,屬於那個繁華世界的最後舊夢便這樣在無聲無息間延續了下去。只是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出門遠行的人們漸漸有了更多迅速便捷的選擇,不論航空飛機還是高鐵動車,都映襯得東方快車愈發陳舊乏味、停滯難前。昔日盛極一時的創新線路,怎麼看都只是一趟再普通不過的連接巴黎、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的交通工具而已。所以到了2009年,新東方快車再次步入停止運營的窘境。

我是寶玉石文玩達人空空!雖人醜脾氣臭,但有鑒假估價和配串問題可私信我,我會儘力回答哦。點擊上方頭像——點擊底部私信空空


1.東方快車最初的車票價格相當於法國當時人均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所以大偵探波洛一定是個有錢的胖子

2.第一批登上東方快車的乘客們感覺自己就像走進了歐洲最好的酒店:複雜的木製鑲板,豪華的皮革扶手椅,絲綢牀單和羊毛毯,餐廳供應新鮮的牡蠣和魚子醬,有歌唱家為他們演唱小夜曲……沒有人覺得在火車上待3天會有多難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