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當中脂肪和糖類攝入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疾病。如果不注意控制,久而久之就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腦血管、心血管和肺動脈,就會引發腦梗、心梗和肺栓塞,帶來生命危險。

既然血栓這麼恐怖,很多人就在想,如果我們用外科手段提前把它取出來,不就沒事了嗎?那麼這種想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何為舌下取血栓?

正是由於大家有這種想法,現在很多私人診所都開展了一項業務:舌下取血栓。服下溶栓藥物後,靜坐一段時間,然後醫生就用刀在舌頭下面的靜脈切開一個開口,患者需要閉口,舌頭抵住上齶,幾分鐘後吐出嘴裡的髒東西,就會發現很多很多紅色血凝塊,醫生說這些就是排出的體內血栓。

據醫生介紹,中醫理論認為舌下面有個「栓庫」,用來存放血液中的垃圾,而血液垃圾是形成血栓的罪魁禍首,只要把栓庫清理乾淨,就會杜絕血栓的形成,人一生中清理兩次「栓庫」,就能把血液垃圾完全清理乾淨,從而杜絕癌症、三高、糖尿病、各臟器慢性疾病等等的疾病。當然這樣的治療價格也不便宜,每次收費在六千元左右。

舌下取血栓,究竟靠不靠譜?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靜脈出血會發生血小板的凝集,舌下積聚的血液在血小板和促凝因子的作用下會發生凝結,再加上口水的混合,就會變成血塊,這才是吐出的「血栓」的真面目!

而人體血管中的血栓分為很多種,常見的有紅色血栓、白色血栓以及混合血栓。紅色血栓常形成於靜脈,比較鬆軟,易脫落導致栓塞。白色血栓常形成於動脈,質地比較硬,緊貼在血管壁上,時間一長就跟血管長在了一起。混合血栓介入紅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之間。這些血栓即使有藥物作用,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溶解脫落,更不可能輕鬆地從舌下靜脈開口排出。

這樣看來,「舌下取血栓「基本上就是一個騙局!

那麼,真的就不能用外科手段把血管中的這些」定時炸彈「排除嗎?

其實臨床上手術取栓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只不過多用於心梗、腦梗的急救。一般是在醫學影像技術的輔助下,使用金屬"取栓支架系統",從下肢動脈進入,到達堵塞部位,釋放取栓器包住血栓後拉出。一般手術後患者很快就會恢復肢體運動機能,脫離生命危險。

那麼為什麼非要等到急救時才使用手術取栓,而不作為常規治療方法呢?其一是手術治療難度較大、費用較高、具有一定的風險,因而不建議替代常規治療。其二是手術取栓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舊的血栓取出新的血栓還會很快形成,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血栓形成的機制才能解決問題。

面對血栓,有很多比手術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幫我們遠離心腦梗死:

1. 積極控制血脂水平。高血脂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誘因,積極使用他汀類藥物,尤其是小劑量長效他汀如瑞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從源頭上解決血栓問題。

2.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藥物比如紅花、丹參和三七也可以預防血栓的形成。

3. 如果血管堵塞比較嚴重,可以採用手術放入支架或者冠脈搭橋的方式來改善供血不足的癥狀。

4. 下肢靜脈發生血栓可以使用濾網來避免血栓脫落形成的心梗或者肺栓塞。

5. 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由於缺少水分和運動,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血液內的栓塊更易掛壁、沉積,形成血栓,所以要多喝水、經常運動,避免久坐。

最後,如果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經常運動,那麼不需要藥物治療也能遠離血栓困擾。而一旦需要服用藥物,不論是他汀還是中藥,一定要堅持服用,不可隨意停葯,以避免小病不治,釀成大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