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態學來講,進化只能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如哺乳動物的喉反神經,輸精管等。

最好的例子是比目魚(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的眼睛,。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比目魚幼體,跟普通魚類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在比目魚幼體成長的過程中,形態開始變化。一側的眼睛逐漸移動,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到對面的一邊,直到跟另一隻眼睛接近才停止。成年比目魚就是通過改變自己的形態,躺在海底進行偽裝,以防止捕食者。

而鰩魚(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鰩形目 Rajiformes和鱝形目Myliobatiformes)也是生活在海底,他們從幼體開始兩個眼睛就在一側,並不需要移動眼睛。

人類繼承的是某種魚類祖先的形態,他們的形態就是兩個眼睛。在進化的過程中,只可能在眼睛的功能、位置、結構上改變,而不可能在數量上增加(需要的配套器官和組織太多,鐘錶匠老先生嫌麻煩??)。就如同比目魚一樣,一個眼睛移到另一側多麻煩,出生時就在一側多好。區別就在於祖先不同,所以繼承的形態不同而已。


一般來說,捕食性或雜食性動物的眼睛都長在面部前方,這給了它們較窄的視野,但是也提供了更佳的關注度和立體感,更有利於捕食與追蹤。

而那些容易被捕食的食草動物眼睛大多都分布在頭部兩側,這樣可以提供更好的視野以更早發現危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