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业者。(图/记者许展溢摄)

▲监察院认为环保署迟至2018年3月知道进口量变化,但当年10月才有因应对策。(图/记者许展溢摄)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大陆2017年底实施「禁废令」后,导致废塑胶进口至国内的进口量较同期增加2.5倍,同时影响国内回收废塑胶及废纸价格。监察院今(8日)批环保署直到2018年才有相关措施,错失及早因应良机,冲击回收产业价格。环保署今天回应,主要是这段时间还需要调查了解、沟通,不是说要做就能马上做。

监察院认为环保署迟至2018年3月知道进口量变化,但当年10月才修改「属产业用料需求之事业废弃物」公告,虽然有效管控废纸及废塑胶进口量,但也丧失及早因应处理良机,冲击回收产业及回收商收购个体业者价格,更损及政府形象、公信力,要求环保署、经济部和财政部检讨改进。

请继续往下阅读...

▲▼回收业者。(图/记者许展溢摄)

▲监察院认为,虽然已有效管控废纸及废塑胶进口量,但也丧失及早因应处理良机。(图/记者许展溢摄)

环保署废管处处长赖莹莹表示,原本台湾针对进口废纸、废塑胶等没有管制,循市场机制,通常只要业者有需求就会自行进口,加上以上都有相关环保法规,如台湾有自己的塑胶产业,只要原料不够就会进口,但当时大陆实施禁废令后,环署在做法上,必须先了解国内情况、各国管制措施,不是说要做就能马上做。

环保署废管赖莹莹举例,以台湾纸厂来看,一般有3分之2是用国内回收,3分之1进口,但进口品项分很多种类,假设把违规的挡下来,可能也影响好的部分,就像吃了药打了针,也是会把好的菌杀掉道理一样。

▲▼回收业者。(图/记者许展溢摄)

▲环保署强调,一项措施不是说要马上因应就能马上因应。(图/记者许展溢摄)

赖莹莹强调,台湾有自己的产业需求,当要把不符合规定东西挡下来并管制时,是需要先调查了解,同时好好沟通,因为有很多层面必须去顾到,措施不是说要因应做就能马上因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