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整個互聯網,在目光所能及的地方到處都充斥着“九塊九”或者類九塊九,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1 九塊九背後的三種賣家

  既然如此,是不是說九塊九包郵誰都能操作?這種交易背後到底都隱藏着怎樣的賣家心態。主要可以分爲三種人。

  第一,有錢賺的賣家。

  根據之前的分析,如果是在阿里巴巴進貨T恤來進行銷售操作,或者是代加工利潤會更高。但是阿里巴巴上進貨要想壓到3.8元的低價,必須要至少進貨10萬件,代加工也需要有一定的數量要求才能將成本攤薄。所以,敢於做這一步的賣家都需要膽量、謀略和運氣。

  如果膽量足夠大,甚至原始資金都不需要。當你開店以後,阿里各系金融都會提供貸款服務,或者是申辦多張大額信用卡(有車或者高薪證明等更容易辦),總額度湊夠三四十萬不難。而信用卡的免息期爲55天,而淘寶的默認收貨時間是7天。在55天,這個時間足夠去進貨、銷售和回款。除掉成本,就是剩下的利潤。這是零成本賺大錢的理想模式。

  但是這條路艱難重重。你得有成本虧損的心理準備、得有短時間銷售完畢的謀略和一點點運氣。這個環節裏的任何一環被打亂,將滿盤皆輸。不管是自己準備好原始資金還是用信用卡,這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現在線上和線下,正在操作九塊九包郵的商家——就是相信自己有那份膽量、謀略和運氣的人,只不過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笑有人哭。

  第二,賠本賺吆喝。

  就是上面談到懷着「不賺錢,但是賺點流量、信譽分和提升店鋪權重」心態的商家。很多賣家雖然也看不上這樣的操作方式,但是在剛開店苦於無流量,用這種方式至少可以自欺欺人。獲得一種心理安慰,甚至於抱有一種僥倖心理,想嘗試一下是否真的對店鋪有幫助。

  第三,止損。

  有些商品是會過期的,最新鮮的時候最好賣。一旦過了時間線,越晚價值越低。比如食品、手機殼等具有時間效期的商品。

  淘寶上搜索「iPhone手機殼」,可以看到大量3.9元包郵的商品。因爲iPhone每年出一代新機,而之前的大量存貨如果不處理,只會不斷積壓貶值,以及倉儲管理費消耗。

  不過,在阿里巴巴上,一個手機殼最低可以0.3元的進貨價拿到手。而根據上面提到的快遞費成本,其實3.9元包郵的手機殼也是有利潤的,只不過沒有T恤的利潤高而已。

2 九塊九包郵利弊分析

  既然九塊九包郵經過多年的摸索,諸多店鋪帶血的嘗試之後,這條路已經變得很成熟、可操作性強,那是不是每家店鋪都可以去操作呢?年輕人,圖樣圖森破啊。

  九塊九包郵這條路只能圖一時,對未來並沒有多少大的幫助。而且還會留下不少的後遺症。

  對商家而言,弊大於利。

  第一,這些流量不精準,大家都是衝着低價商品進來的消費者,沒有多大意願會去買你店鋪的其他高價商品。

  第二,淘寶搜索引擎對於店鋪的綜合考量已經越來越複雜和精準,一個店鋪的整體權重會根據一段時間的所有因素動態顯示,隨時更新變化。如果長期流量都是以低價進店和交易,那淘寶的搜索引擎就會將店鋪定位爲低價行列。那此時你上架高價商品完全沒有比低價商品的權重高。

  第三,很多人如果是抱着刷單的想法做九塊九包郵,大量的交易和流量也只是針對於單個鏈接。對店鋪的整體提升雖然有,但是微乎其微。體現在個人C店的好處大概就是信譽分的積累。而除了這個鏈接之外,其餘商品鏈接並不會多少附帶的權重增加。

  第四,很多商家會考慮先虧本銷售,當銷量提升之後,再提價銷售。這在過去規則裏可以如此操作。但是,現在這樣操作不大現實。如果大量修改詳情、標題和價格差距太大,淘寶會判定這是替換寶貝,屬於違規。其實這種想法,官方早就已經想到了。

  首先,這些商品的評分都是慘不忍睹,雖然大家交易雙方能夠達成一個默契和共識,都認同這些商品的質量不會很好。但是大家的期望值也不會太低,仔細觀察所有銷售九塊九還包郵的店鋪,評分都很低,普遍飄綠。做過多年店鋪的運營或者掌櫃都知道,在電商行業裏或者在任何銷售裏,客單價越大的商品所對應的受衆往往售後最少。售後最多的往往都是那些購買客單價低的買家。因爲不願意在這些小事情上錙銖必較的人都把精力和時間拿去賺錢了,有錢了也不會再來買這些低價商品。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不僅如此,在這些商品的評論區幾乎都是廣告,都是那些淘客的網站或者公衆號廣告。而淘寶的評論機制是評論無法刪除,所以對很多掌櫃而言,這些評論真的是煩不勝煩。

  其次,雖然按照上一篇的分析和操作理論上可以賺到不少錢。但是那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的理論狀態。而能做到如此完美的操作,真的是萬中無一。幾乎再成功的操作,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失誤,而且其中還具有很多不可預測的不可抗力因素。所以,這是一條很艱難的路。

  最後,就算真的僥倖成功了。這條路也不是長久之計,能有這個謀略的人是不會甘心只賺這點小錢。既然有這個本事和運營思路,爲什麼不把店鋪做得更好,做出品牌,如此一來的商業利潤可比這區區的小錢翻了好幾倍。是的,的確有很多掌櫃就是這樣想的。他們不甘心,只是用就九塊九包郵來暫時達到拉流量、刷單提升店鋪綜合排名的效果,然後再好好的運作。可殊不知,九塊九包郵的後遺症相當明顯。

  對消費者而言,不僅不省而且生活體驗還不好。

  首先,如果你購買九塊九包郵不是爲了做行業分析研究也不是爲了有趣好玩,真的是指望着用這些商品充實生活的話,這不是一條長久之計。對個人而言,這種生活態度只會讓自己掉進惡性循環的旋渦。你生活的所有時間和精力應該是往前衝,錢是賺出來而不是省出來的。

  其次,這些商品如果是衣服日用還好,質量欠佳也不會大多程度的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是食品,那還是謹慎一點爲好。如果你抱怨中午的盒飯二十塊太貴,那商家真的賣你兩塊錢一份,坦白講,你真的敢入口嗎?

  最後,如此消費方式其實也並不省。生活放入時間維度,最先被淘汰的必然是最低價的那羣商品。如果循環往復,花的錢更多而且使用體驗還不好。比如一雙鞋20元但是隻能穿一個月。三年=20x36=720元,如果你花1000元買一雙好點的,也許能穿五年,甚至十年。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智慧。

  對行業而言,這並不是一個良好的生態。

  商業的繁榮需要市場的良性競爭,這其中就包含商家本着最基本的審美和責任心將用戶產品打造到最好的狀態投放到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好。

  當年喬布斯接受採訪被問到如何看待微軟不斷抄襲蘋果,喬布斯回答其實自己並不在意對方抄襲,真正讓他感到痛心的是微軟居然會允許那麼醜的產品被投放到市場。

  九塊九包郵,就是那塊審美品位差的產品,長期的市場教育,會讓消費者心裏對其他商品的期待越來越高,卻又不願意付出與之相應的價格。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3 九塊九包郵的商業意義

  舉目整個互聯網,在目光所能及的地方到處都充斥着“九塊九”或者類九塊九,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在互聯網早期,線上並沒有多少內容。是諸多互聯網愛好者不斷地將有價值的內容填充到線上,纔有了互聯網後來的樣子。那個時候的互聯網乾淨、清爽、內容都有價值而且搜索精準,可以很輕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而且幾乎都是最高質量的內容。但是隨着互聯網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上面充斥的內容越來越多,內容就變得參差不齊甚至是垃圾叢生。今天的互聯網搜索引擎,找一段內容出來的信息很多都不具有價值,被稱爲垃圾信息。哪怕是全球最偉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也是如此,哪怕他們的篩選機製做得如此完善,也抵擋不住這些垃圾資訊的淹沒。

  而電商行業裏的交易其實就和互聯網的發展軌跡一模一樣,如今的九塊九包郵就是那些垃圾資訊。這些商品或許並不能稱之爲商品,只能算是某種時代的產品,一種流傳在每一個人中間的介質,這個介質經過每個人的手,被揩一次油,從第一個人到最後一個人,每個人都獲一點蠅頭小利。快速傳輸完畢之後,這件產品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迅速地扔到垃圾站。

  所以,這些產品有什麼真正的意義嗎?並沒有。最終只會不斷增加社會成本,分攤到每一個人身上。這裏從來都沒有真正的贏家,我們都是其中被消費的輸家,卻不自知。

(文章來源:派代網)

(責任編輯:DF207)

相關文章